配合饲料替代幼杂鱼养殖技术
发布时间:2021-06-19
技术领域:渔业
技术概述:以人工配合饲料替代幼杂鱼养殖加州鲈、海水蟹、大黄鱼等我省主要养殖品种,既满足养殖动物生长发育营养需求,稳定产量,又不影响口感品质,同时降低了幼杂鱼等海洋捕捞物在养殖中直接使用量,减少了对海洋捕捞资源损耗,降低了病害发生和水体污染概率,综合效益明显,是推动我省水产3的绿色高质量的一项重要技术举措。目前我省加州鲈已基本实现全程配合饲料养殖;海水网箱也基本实现全程配合饲料投喂;海水蟹配合饲料,特别是青蟹饲料的研发与应用不仅实现“零的突破”,而且在禁渔期已普遍使用,整体应用面积达到60%以上。至“十三五”末,全省已基本在大口黑鲈、大黄鱼、海水蟹等主导品种实现配合饲料全覆盖应用。
技术要点:
1.配合饲料的选购。挑选品牌和厂家;认准饲料外包装标签与保质期;选择适宜粒径和营养参数;观察饲料的色泽、气味及在水中稳定性。 2.加州鲈养殖全程配合饲料投喂。鱼苗长至3厘米以上时开始驯化投喂鱼浆。刚开始投喂水蚤和鱼浆的混合饵料,过程中慢慢减少水蚤的量,直到完全投喂鱼浆,7-10日可全部转食鱼浆;转食鱼浆成功后,再在鱼浆中加入小颗粒配合饲料,以后逐渐减少鱼浆的量,7-10日可全部转食配合饲料,用鱼浆和0#料进行搅拌投喂。先搅鱼浆,搅到最后一遍时,把饲料按比例加入同时搅。驯化一周后待鱼苗长到5厘米左右过筛。筛过的5厘米的鱼苗过塘进行人工养殖。过筛时,先停料一日,筛完后再消毒。余下还达不到规格的鱼苗继续按照前面的方法进行驯化,直到全部达到下塘养殖规格。 成鱼养殖前期,鱼体重≤150克时每日投喂3次,投喂量为鱼体重的6%-8%,时间分别为早上6点、中午12点、下午5点,中期投喂量为鱼体重的5%,后期投喂量为鱼体重的2%-3%,中后期一日投喂2次,时间分别为早上6点、下午5点,高温季节适当提前和推后。投喂饲料时采取定时、定点和抛投的方式,抛投时应根据摄食鱼的数量抛出适量饲料,泼一次停一次,掌握少量多次的原则。阴天和气压低的天气应减量,具体投饲量根据水质、天气及吃食情况灵活掌握,及时调整,避免浪费,同时减少饲料对水质的污染。 3.大黄鱼网箱养殖配合饲料投喂。根据养殖的大黄鱼规格及数量,确定适宜的投喂量。一般鱼体重在10克以下时(稚鱼),日投饵量占鱼体重4%-6%;鱼体重10克-150克(幼鱼)时,日投饵量占鱼体重2%-4%;鱼体重大于150克(中成鱼)时,日投饵量占鱼体重1%-3%。同时,根据天气、水温、水质(溶氧、pH和盐度等)、海区潮流、饵料台观察情况(15-30分钟内摄食完为宜)、大黄鱼机体状况以及活动情况予以适当调整。投喂时需耐心,尽量做到饲料投到水中能很快被摄食。每次投喂开始前,划动网箱中水面,形成条件反射,使大黄鱼鱼群上游摄食,待大黄鱼大群集中到投喂点时,再快速投饲。投饲面积应适当扩大,并在网箱四周补投少量饲料。 4.海水蟹配合饲料投喂。梭子蟹配合饲料投喂按照下述方法进行:蟹体1.5克前,喂破碎料,投饲量控制在蟹体总重的10%-15%;1.5-30克 ,投喂直径2.5-3.0毫米的沉性膨化饲料,投饲量为5%-8%,30克以上,投喂直径3.5-4.5毫米的沉性膨化饲料,投饲量控制在2%-4%,以2小时吃完为宜。配合饲料应散投在池塘四周的固定滩面,避免投入潜伏区。日投两次,早晨5-6时、晚上6-8时各一次,晚上投饲量占日投饲量的70%。8月份以后采用一餐配合饲料、一餐鲜料模式,以增强体质,促进生长和性腺发育。 青蟹配合饲料投喂。使用青蟹专用膨化配合饲料,投喂量随着养殖阶段逐渐增加,从养殖初期的5-8斤/日(晚上喂一次)慢慢增加到养殖中期的35-45斤/日(早:晚≈1:2),饲料撒投在池塘四周的滩面上,避免投入潜伏区。可搭配低值贝类投喂,促进育肥青蟹。同时,在苗种放养前采用EM菌+芽孢杆菌+红糖进行培水;水体出现老化时适当加入腐殖酸钠进行调节;高温期间使用光合细菌或芽孢杆菌。 海水蟹饲料投饲量应根据以下原则进行调整:水质不好、天气闷热、大雨时少投或不投;投饲2小时后观察残饵情况,据此对投饲量作适当调整;水温低于15℃、高于32 ℃时减少投饲量,8℃以下停止投喂;蜕壳前后增加投饲量,大批蜕壳时少投;交配期投喂蛋白质含量高的优质饲料;越冬前期加强饲料投喂,以便蟹类储存充足的营养物质越冬;越冬期如果遇到连续高温天气,蟹也会觅食,因此需要根据气温、水温适当投喂,以促肥生膏。
适宜区域:无
注意事项:适宜我省海淡水池塘、网箱、工程化等养殖模式。
支撑单位:1浙江省水产技术推广总站 2台州市水产技术推广总站 3湖州市农业科技发展中心水产技术推广站 4宁波市4技术推广总站
联系人:浙江省水产技术推广总站 0571-88731825 台州市水产技术推广总站 0576-88819602 湖州市农业科技发展中心水产技术推广站 0572-2074913 宁波市4技术推广总站 0574-87380304
联系电话:
联系地址:
电子邮箱:
备注信息:浙江省2021年农业主推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