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科创云超市官网!

白及林下栽培技术

发布时间:


白及林下栽培技术

技术领域:种植业-经济作物

技术概述:(一)技术基本情况 自2013年起,在贵州省农科院现代中药材研究所副所长吴明开博士团队技术攻关下,独创了马鞍型白及组培种茎培育技术体系,包括无菌播种、组培种球培育、驯化马鞍型白及组培种茎等技术,种苗块茎2-3个带芽分叉、块茎全长3㎝以上,白及组培种茎直接下地播种,操作如同常规农作物耕作简单易行,出苗率95-99%,技术成熟。贵州地区多山、多林地,将药材回归到森林环境中,既能解决土地资源问题、提高林地经济效益,也可提高药材品质,促进林农增收。 (二)技术示范推广情况 贵州省农科院现代中药材研究所吴明开博士团队联合安龙欣蔓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独创白及“马鞍型”驯化苗和高产栽培技术,首次培育出农业生产用苗,保障药材品质和产量,支撑培育了“安龙白及”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中国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全国18个药材品牌)。建设了1万㎡组培苗生产车间、全国最大规模的20万㎡白及“马鞍型”驯化苗大棚和连片基地5000亩,经专家测产全省发展了7.8万亩以上,占全国70%。构建了产品研发、生产与销售较为完整产业体系的白及万亩科技产业园区,产值10亿元以上。在全国中药材领域,白及首个实现从种源、种苗生产、基地建设、药材加工与销售全产业链核心技术与规模掌控的品种,打造出技术引领多年生药材产业扶贫成功案例。目前已在贵州省20多个县市以及安徽、浙江、湖北、重庆、广西、云南等地推广面积10000余亩。 (三)提质增效情况 安龙钱相街道5000亩连片种植基地产值3.5亿元,每年直接支付当地农户1150万元,为1000余农户提供就业与收入保障。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650户2544人,其中266亩基地与350户1422人建档立卡贫困户形成利益联结,除了土地租金、劳务收入外,连续3年户均每年先分红1600元,3年后销售产值超过868万元时,350户贫困户还能分享到超过部分70%的收益。依托白及基地,安龙县钱相街道三道墙村等村级平台公司代入股600万元财政扶贫资金到安龙欣蔓生物科技公司,连续三年提前保底分红45万元,覆盖建档立卡贫困户300户1122人,三年后返还600万元。 (四)技术获奖情况 获得贵州省科技进步奖三等奖3项,专著《贵州珍稀药材白及》获第二十二届(2013年度)中国西部地区优秀科技图书二等奖。贵州省农科院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贵州省专利优秀奖1项。

技术要点:

贵州麻江县宣威镇卡乌村,采用山坡林下栽种和耕地大田栽种两种栽种方法,2019年11月开始移栽。 1、种苗 国家农产品地利标准“安龙白及”“马鞍形”驯化苗,白及种子无菌播种,组培快繁,驯化块茎2~3个分叉,最大两个分叉全长3厘米以上。 2、选地与整地 林地选择远离城市污染源和工业厂房的地区,以保证白及质量。坡地土层较厚,不得低于30厘米,主要在林窗、林缘山地和郁闭度50°以下稀疏林地栽种,林内多散射光,林下凉爽潮湿,堆积的落叶腐烂分解后便是天然肥料,增加了土壤腐殖质,还能改善土壤通透性。林地山坡每隔40cm采用人工松土或挖掘机松土,沟深20~25厘米;行距40~50厘米,不翻耕,保持原土层不变。 3、栽种 春秋两季均可定植,幼苗比较脆弱,宜避免强光直射,应该选择阳光较弱的下午或者阴天种植。小锄头挖穴,放置苗后,细土盖平,株距20~30厘米,亩栽1500株。 4、管护 除草机割除行间杂草,保持通风即可。冬季倒苗后,撒施参有复合肥的腐熟农家肥,每亩施用农家肥50~100千克,复合肥5~10千克。一般季节不需要浇灌,严重干旱天气要人工浇水或人工喷淋叶片,多雨季节清沟排水,防止积水。 5、采收 在完成3~5个生长周期后,7~10月晴天。首先将林地内的枯枝落叶清除,然后通过人工使用两齿大锄头离植株30cm处逐步向茎杆处挖取,抖去土块,去除根须,或轻便机械采收。运回加工,用清水洗净后,放入沸水中熬煮,见白及无白心即可。捞出后自然冷却,放在阳光下晒干或者烘箱中烘干,也可趁鲜切片,干燥即可。

适宜区域:野生白及分布于陕西南部、甘肃东南部、江苏、安徽、浙江、江西、附件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和贵州等地。贵州安龙、安顺、兴义、都匀,四川乐山、内江,陕西渭南、汉中,湖南桑植,湖北咸宁、鹤峰,安徽池州、安庆,河南灵宝,浙江临海等地是其适宜区,贵州安龙、兴义是其最适宜区。

注意事项:1、对基地大气、土壤、水质进行定期检测,对药材生产全过程实施动态监督管理,确保生产中严格执行SOP; 2、应用生物防治技术对白及的病虫害进行生物防治,在提高产量的同时降低农药残留; 3、初加工的白及,放沸水中煮沸时要随时搅动,保证其生熟均匀,随即捞起,晒至全干,遇到阴雨天及时烘干。 4、种子、药材等在生产、储存、运输等过程中进行检验和检疫,确保其符合《中药法》等法律法规要求。

支撑单位:贵州省农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研究所

联系人:联系地址:贵州省贵阳市小河区贵州省农科院院内 邮政编码:550006 联系人:彭竹晶 联系电话:15885022550 电子信箱:423451208@qq.com

联系电话:

联系地址:

电子邮箱:

备注信息:贵州省2021年主推技术

我要发布 我要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