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肉牛提质增效生产技术模式
发布时间:
技术领域:养殖业
技术概述:(一)技术基本情况 在肉牛产业发展进程中,贵州省畜牧兽医研究所、贵州大学等单位针对肉牛养殖的各技术环节,开展了一系列的研究与推广工作,从牛冻精生产、人工繁殖与品种改良、饲草饲料种植与利用、肉牛育肥、屠宰分割、科学饲养管理、疫病防治等方面作了大量的研究与推广工作。为规范我省肉牛生产,求易操作,易推广,语言表述规范,用语准确、简明,结构严谨,布局合理。同时充分考虑标准使用主体的广泛性,既可用于基层农技人员开展技术培训和技术指导工作,也能使肉牛养殖户简明易懂,项目组制定了《贵州肉牛生产技术规范》,共分14个部分,有力地促进了肉牛养殖科技含量的提升,使项目区肉牛养殖水平及牛群质量得到明显提高,对促进肉牛产业健康发展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 (二)技术示范推广情况 已经实现较大范围推广应用。 (三)提质增效情况 1 经济效益 近几年肉牛的价格一直是向上攀升,6月龄的杂交牛已经卖到12000元/头,500kg左右的肉牛要卖20000元/头以上,据调查,近年来各种养牛方式的养牛效率都在上升,这也使很多放弃了养牛的农户又得新开始了饲养肉牛。 1.1 能繁母牛经济效益 在现阶段,如果采用集中规模饲养母牛,全成本核算养母牛是没有利润的,但根据本标准体系采用农户分散饲养母牛的方式,实现“分散式的规模化”养牛,农户可以充分利用自己房前屋后的草山草坡资源、桔杆资源和农副产品资源,极大地降低养殖成本,从而实现养母牛获利。按这种方式养母牛,每产1头犊牛,饲养到6月龄,可获利4500元左右。母牛按正常发情配种,产犊成活率达80%。 1.2 育肥牛经济效益 6月龄杂交犊牛体重按250kg计算,经一年的饲养育肥,全年平日增重按850g/日,全年增重310kg,体重达560kg,按现在市场价每头牛产值达2.0~2.2万元,可获利10400元以上。 2 社会效益 《贵州肉牛生产技术规范》的制定对于发展项目区内畜牧养殖产业,改良肉牛品种,培育区域肉牛品种群,创建肉牛品牌,增加养牛收入,为企业建立牛源基地,保护自然生态环境,促进贵州牛业的健康有序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贵州肉牛生产技术规范》的实施还将对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增加就业、促进农民增收,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等方面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3 生态效益 《贵州肉牛生产技术规范》的制定可充分利用天然牧草、农作物秸秆资源及酒糟、菜籽粕等工业废渣喂牛,将其转化为饲料,转化为经济效益,实现变废为宝;二是促进肉牛养殖的发展,可缓解人畜争粮的矛盾;三是可以实现秸杆过腹还田,提供优质的有机肥,改善土壤生态环境;四是通过发展肉牛养殖,可大量的利用农作物秸秆,减少焚烧秸秆对环境的污染;五是养牛可以配套气工程,实现“牛+沼+草”、“牛+沼+菜”、“牛+沼+果”等生态农业模式。总之,通过这一项目的实施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和破坏,还可改善项目区的生态环境,生态效益明显。 (四)技术获奖情况 暂未获奖。
技术要点:
《贵州肉牛生产技术规范》分14个部分:第1部分:规模化肉牛场引种及育肥牛引进;第2部分:生产性能测定;第3部分:养殖场档案管理;第4部分:卫生管理及疫病预防;第5部分:寄生虫病防治;第6部分:传染性疾病防治;第7部分:养殖场建设;第8部分:青贮饲料生产;第9部分:秸秆微贮饲料生产;第10部分:繁殖技术;第11部分:生产管理;第12部分:育肥;第13部分:规模化肉牛养殖场用药;第14部分:屠宰检疫。 图1 标准化肉牛养殖场 图2 利用B超检测牛肉肌间脂肪含量 图3 肉牛屠宰试验
适宜区域:贵州省全省。
注意事项:加强对规程的宣传和执行。要使本标准得以顺利实施,各级必须要加强领导、广泛宣传培训,提高本标准的应用普及率,以规程来规范实际操作。建议在实施规程过程中对所发现的问题应及时反馈,以利于规程的修订和完善。
支撑单位:贵州省畜牧兽医研究所(贵州省肉牛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
联系人:联系地址:贵州省贵阳市南明区老里坡1号 联系人:刘镜、王顺英 联系电话:18886066178 电子信箱:liu801108@126.com
联系电话:
联系地址:
电子邮箱:
备注信息:贵州省2021年主推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