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科创云超市官网!

稻-鱼-鸭生态综合种养

发布时间:


稻-鱼-鸭生态综合种养

技术领域:种养循环

技术概述:(一)技术基本情况 据民族迁徙情况及风俗习惯推断,稻田养鱼在贵州省有近千年的历史。在黔东、黔南一带侗族、苗族、水族等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稻田养鱼尤为普遍,以放养鲤鱼为主,自繁、自育、自养。随着养殖技术的发展和国家正常的鼓励支持,贵州省地区传统的稻鱼养殖模式逐渐发展成为新型的稻渔综合种养,养殖面积、产量及品质都得到了极大的提高。据统计,2018年贵州省稻渔综合养殖面积达到了179.44万亩,产量达到了45581吨,为全国稻渔综合种养养殖面积、产量前10的省份之一。 稻渔综合种养是当前我国生态循环农业经济的主要模式之一,已成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产业精准扶贫的重要抓手,在促进农民增收和农业增效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受取缔网箱养殖的影响,贵州省水产养殖产量,养殖户受益下滑较为严重。因此,稻渔综合种养在促进贵州省水产养殖发展、精准扶贫及乡村振兴中的作用明显。 位于贵州省东南部从江侗乡稻鱼鸭系统,也已有上千年历史。当地根据自然条件,形成了在水稻田中“种植一季稻、放养一批鱼、饲养一群鸭”的农业生产方式。该模式在促进水稻、鱼、鸭品质,提高农民生产效益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这种“稻鱼鸭种养殖复合系统”的生态农业文化瑰宝,被列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进行保护。 (二)技术示范推广情况 稻-鱼-鸭生态综合种养在贵州省从江县推广面积较多。2011年,贵州从江稻鱼鸭系统入选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试点地。2013年,从江稻鱼鸭系统入选第一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三)提质增效情况 稻鱼鸭系统是典型的人工生态系统,这种以鸭食虫、以鱼食草、用鸭鱼粪做肥料的稻鱼鸭复合系统,具有保护生物多样性、控制病虫害、调节气候、涵养水源等多种生态功能。 从江县发挥“稻鱼鸭系统”品牌效应,大力实施生态产业,促进了农业文化瑰宝的传承、保护和发展,也促进了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2015年,从江在全县的5万亩稻田中对“稻鱼鸭种养殖系统”进行了示范点推广,稻田测产每亩增产稻谷5%~15%,平均亩产稻谷669.5公斤,生产鲜活田鱼24.3公斤,鸭44.7公斤,平均亩产值在6000元以上。 目前,稻鱼鸭生态产业示范园已纳入了省级农业产业园和黔东南州绿色生态现代生态农业工程。以高增、加榜、刚边、往洞、斗里、丙妹、谷坪、贯洞等8个乡镇为主,辐射带动全县21个乡镇发展稻鱼鸭生态种植养殖。以种稻为主体,种养结合,稳粮增效,提升水稻的品质,建立“稻鱼鸭共生、稻鱼藕连作”的标准化生产模式。到2020年,将实施标准化稻鱼鸭生态种植面积12万亩,建立优良育种繁育基地3个;渔业增加值占农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10%,水产品总量达到6000吨;稻田综合种养每亩实现产值5000元以上。 (四)技术获奖情况 未申报科技奖励。

技术要点:

1. 稻田准备 1.1 加高加固田埂 田埂高度要达到0.5米~0.6米,顶宽0.4米,加固时每层土都要夯实,做到不裂、不漏、不垮,在满水时不能崩塌,确保田埂的保水性能。 1.2 开挖鱼沟鱼凼 沟、凼的面积不应超过稻田面积的10%。 鱼凼:大小视稻田的面积大小确定,面积一般为5平方米~20平方米,开挖在田中央或田头间,一般为长方形、正方形或圆形,深为1米~1.2米。 鱼沟:沟宽0.6米~0.8米,深0.5米~0.6米,主沟开在田中央,沟的形状根据田块的大小而定。“十”字形、“一”字形、“井”字形和“工”字形并与鱼凼相通。鱼沟也可在播种后开挖,将沟处的稻株移植在鱼沟内壁。 1.3 开好进、排水口,安装拦鱼设施 进、排水口选择在稻田相对两角的田埂上,在进、排水口安装拦鱼设施(鱼栅)。拦鱼设施(鱼栅)的形状以“⌒”或“∧”为好,材料用竹篾、金属丝、树枝条、尼龙筛绢布网片等编织而成。鱼栅高度,上端比田埂高30厘米,下端扎入田底20厘米,其宽度要与进、排水口相适应,安装后无隙。 孔目视饲养鱼的规格而定,一般3厘米~10厘米的鱼,鱼栅孔目0.5厘米。鱼栅的安装,进水口处鱼栅凸面向外,出水口处凸面向里,鱼栅入泥深度20厘米~35厘米。 1.4 搭好鸭棚、食台 在田边或田埂边比较宽阔的地方搭建鸭棚,供鸭栖息,鸭棚高度为0.8米、长为1.8米~2.5米、宽为1米~1.5米。采取棚顶遮盖,三面作挡,防寒保温和防止兽害,鸭棚内高出地面,用平砂、土壤或谷草等通风透气性好的材料铺垫面,每亩建鸭棚1个~2个。 在鱼凼内用宽木板、竹板或塑料板等材料搭好一个食台,架于鱼凼上,稍高于水面即可。 2 品种选择 水稻选择高产、质优、抗病、耐寒、抗倒伏、适应强的中熟品种;鱼苗选择生长速度快,适应能力强,耐浅水的杂食性和草食性鱼种;鸭选择成活率高,生长速度快,适应能力强,产蛋多的品种。 3 技术要求 3.1 水稻种养 3.1.1 种子质量 纯度、净度和发芽率分别达到在 99%、98% 和 80% 以上。 3.1.2 培育壮秧 3.1.2.1 播种时期 日均气温在 12℃以上时可以播种,一般在 4 月 5 日前后即可(在养殖水产品投放前 35 天~ 45 天前播种)。 3.1.2.2 种子处理 晒种:浸种前选晴朗、温暖天气,每天上午 8 时至下午 3 时,放在背风向阳处,连续晒种 2 天~ 3 天。 选种:分风选和溶液选。风选:用簸箕或风车吹,剔除空壳、草籽、草叶等杂物;溶液选:有水选、泥水选、盐水选等,留下溶液下层饱满优质稻种,选后要清洗种子。 种子消毒:为了杀死附在种子上的病菌和干尖线虫,催芽播种前必须进行种子消毒,用 40% 三氯异氰尿酸(强氯精,种子袋内配装)300 倍~ 600 倍液浸泡 12 小时~ 24 小时消毒,水面约高于种子面,中间搅拌 2 次~ 3 次,清水略冲洗种子后再浸种。 浸种:将消毒后的种子用清水浸泡 12 小时~ 24 小时,中间搅拌 2 次~ 3 次,将种子捞出用清水略冲洗、滤干水分即可催芽,催芽至根长半粒谷即可播种。 3.1.2.3 育秧 旱育秧:播种量按 50 克 / 平方米~ 75 克 / 平方米,播种后盖土,盖土要薄,以种子不外露为宜。盖土后每亩用 40% 噁草丁草胺 100 毫升加水 45 公斤喷雾厢面防杂草。然后盖膜,立针后根据气候揭膜。当秧苗长至 3 叶时,逐渐揭膜炼苗,促根,同时追施断奶肥,喷药防病虫。在移栽前,秧苗追肥应分多次轻施,当秧苗长至 5 叶左右时即可移栽,移栽前 3 天~ 5 天苗床施尿素按 10 克 / 平方米~ 15 克 / 平方米作“送嫁肥”。 两段育秧:旱育秧长至 2.5 叶时寄插到秧田。秧田应选择水源方便,土壤肥沃的田块。每亩施过磷酸钙 50 公斤,硫酸锌 2公斤,精细翻耕、耙平、开厢,厢宽 1.5 米,厢面无水即可寄栽,寄栽规格 3.5 厘米 ×3.5 厘米,秧苗成活后,追肥和防病虫与旱育秧相同, 移栽前3天每亩施尿素4公斤作 “送嫁肥”。 3.1.2.4 秧苗移栽 大田翻耕与培肥:如无油菜等轮作作物,实行秋翻耕冬炕,减少病虫草源基数。翻犁、旋耕结合,耕层 0.15 米~ 0.2 米,推荐使用农家肥,每亩 1500 公斤~ 2000 公斤进行培肥,撒匀后旋耕。移栽前 20 余天泡田,田间呈“花达水”状态,泡田 5天~ 7 天,有利于降低杂草和病害基数。 适时移栽:稻田消毒和施肥后,秧龄期 30 天左右,秧苗长到 5 叶1 心时移栽。 移栽密度:栽秧苗 8000 穴 / 亩~ 10000 穴 / 亩,采用宽窄行移栽方式:宽行0.4米~0.43米、 窄行0.26米、 株距0.16米~0.24米。杂交稻每穴栽 2 株谷秧,糯禾每穴栽 3 株~ 4 株谷秧。 栽插要求:拉绳打点定距插秧,行穴距均匀整齐,苗直根伸,栽插深度不超 2 厘米。 3.2 鸭 3.2.1为防止鱼、鸭之间“大鸭子会吃小鱼”的现象,选择放养大规格鱼种、小规格鸭苗。 投放鱼种后20天左右,按照10只/亩~20只/亩的比例,投放20日龄注射过疫苗(禽流感、大肠杆菌、肝炎)的鸭苗。每天需要赶鸭子下田觅食,晚上再将鸭子赶回鸭棚。 稻田能为鱼、鸭提供部分饵料,但往往不能满足高密度精养条件下的需要,可在鱼种下塘后根据天然饵料的多少,适当投喂碎米、米糠、玉米、饲草以及配合饲料等,投喂时间一般为9:00时。必要时于15:00时增喂1次。饵料投在凼中食台上,小鸭在傍晚投饲1次,0.5千克以上大鸭中午可增投饲1次,饲料主要为谷物。在喂食饲料时可掺适量土霉素防止鸭病发生。 4 其他 查看水位、水质是否正常,观察鱼类活动情况有无异常,检查鱼类有无浮头、检查鱼和鸭有无死亡和生病现象发生,是否受到敌害侵袭,如水蛇、水鸟等。如鸭已生病,应及时发现,并进行隔离处理。 做好防洪、防旱、防逃、防盗工作。严禁在田中洗涤农药器械等。 5 收获 当85%~90%的谷粒黄熟,选择晴天及时收割脱粒,晒干贮藏。 稻谷将成熟或晒田收割前,当鱼长到商品规格时,就可以放水捕鱼。捕鱼前应疏通鱼沟,缓慢放水,使鱼集中在鱼沟、鱼凼内,在出水口设置网具,将鱼顺沟赶至出水口一端,让鱼落网捕起,达到上市规格的食用鱼上市出售,其他的放回稻田继续饲养或转入其他水体饲养。 为防止成鸭采食快成熟的稻谷,均应安排在水稻成熟前及时收回田中成鸭。若有个别不能上市的,也要"转田"饲养,防止鸭吃谷穗。

适宜区域:适合稻渔综合种养的所有地区均可推广。

注意事项:稻鱼鸭系统的高明之处在于根据不同物种的生长特点,科学把握种稻、投鱼、放鸭的时间,从而实现高质高产的目标。在推广应用过程中,需结合当地气候、水源水质等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水稻和鱼鸭养殖品种,合理规划稻田设施建设、种养殖时间、比例、收获方式等内容。

支撑单位:(一)贵州省水产研究所

联系人:联系地址:贵州省贵阳市花溪区花溪大道南段2448号 邮政编码:550025 联系人:李正友 联系电话:13608581357 电子信箱:694869345@qq.com

联系电话:

联系地址:

电子邮箱:

备注信息:贵州省2021年主推技术

我要发布 我要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