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科创云超市官网!

马铃薯地膜覆盖双行高厢垄作早熟耐寒高效综合栽培技术

发布时间:


马铃薯地膜覆盖双行高厢垄作早熟耐寒高效综合栽培技术

技术领域:种植业-粮油作物

技术概述:(一)技术基本情况 针对成都地区早春马铃薯出苗后易发生倒春寒、霜冻等灾害,成都市农林科学院作物研究所开展多年试验研究,集成选用早熟品种、药剂拌种、平播后起垄、肥料一次性条施、地膜覆盖等技术,配套开展机械化植保、机械化收获等技术,通过生产示范和应用推广,证明该技术高效、省工,操作简便,有利于马铃薯防寒增产、资源增效、农民增收,符合当前农业绿色高产高效生产模式要求,应用前景十分广阔。 (二)提质增效情况 该技术高效、省工省时,与传统马铃薯种植方式比较,每亩节约人工480元,增产10-30%。

技术要点:

(一)品种选择 选择已通过休眠期的,芽长0.5-1.0厘米的中早熟品种费乌瑞它、兴佳2号、中薯5号、希森3号等早熟脱毒马铃薯品种作种薯。 (二)种薯处理 1催芽 未出芽的种薯应进行催芽处理。整薯催芽更为安全,将种薯置于黑暗、潮湿条件下催芽;也可在阴凉潮湿处做催芽床催芽,床内先铺5厘米厚的沙,再密排种薯(块),厚度不超过5厘米,然后覆盖5—7厘米厚的沙,保持床土潮湿,床温16—20℃;或用10ppm赤霉素(920)浸泡10-15分钟后捞出晾干薯块表层水分,置于20℃左右室内避光保存。待芽长0.5—1.0厘米时,摊开晾芽,播前炼芽2—3天。2切块 选择完整、均匀、无病虫、无损伤的脱毒种薯作种。提倡整薯播种,超过50克的种薯切块使用,切块后,每块重30克左右,每个切块具1~2个芽眼。切块前准备两把切刀,交替使用,切刀和所有切薯工具用0.2%的高锰酸钾溶液或75%酒精消毒。切好的薯块用代森锰锌和农用链霉素的混合液浸泡3-5分钟或喷雾杀菌消毒,摊晾后播种,现切现播,每亩用种量大约200公斤。 (三)整地与播种 1整地 播前10天土壤应深耕25~30厘米,然后整平耙细,耙田2-3次,并在第二次耙田时施入有机肥,使土壤达到疏松细碎平整,以利排灌和地下块茎生长。2播种 成都平原适宜播期为12月中旬至下旬,地膜覆盖可提前15天播种。播后起垄,平地开沟播种。播种沟宽40厘米,深10-15厘米,沟距80厘米(1.4尺),播种沟开好后,在沟中间呈线状先施入种肥(马铃薯专用肥),盖一层薄土,贴沟边错窝摆放两行种薯,行距35厘米,株距(退窝)25厘米,而后覆土,在覆土的同时起垄做沟,盖土8—10厘米,垄沟深20-25厘米,密度6500株/亩左右。播后喷施芽前除草剂并覆膜,覆膜时应注意不要盖得太紧,膜的边缘要用土压紧压实。次年春天气温稳定断霜后即可揭膜,同时中耕培土。 (四)施肥 基肥以有机肥为主,应于整地时施入,每亩施有机肥1000公斤;种肥以复合肥为主,每亩推荐施用马铃薯专用肥(有效养分:N-P-K=13-8-19)80公斤。马铃薯一般不追肥,追肥如底肥不足,应根据植株生长状况,用0.5%的磷酸二氢钾液,进行叶面追肥1—2次。 (五)水分管理 冬春马铃薯出苗前应以提温保墒为主,并保持土表湿润,出苗至现蕾,土壤干旱,应及时浇水。进入结薯期后,应保持土壤湿润,如遇积水,要及时排水。 (六)苗情调控 马铃薯如地上部生长过旺,将影响薯块膨大,应适时调控,叶面喷施800倍液烯效唑,以晴朗无风天或阴天进行为宜。 (七)除草 马铃薯播种后出苗前,喷施异丙甲草胺等药剂;马铃薯出苗后用砜嘧磺隆等苗后药剂进行灭草。 (八) 病虫害防治 1防治原则 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优先采用农业综合防治,辅助化学防治。 不使用国家明令禁止的高毒、高残留、高生物富集性、高三致(致畸、致癌、致突变)农药及其混配农药。 2防治方法 农业防治:选用脱毒种薯,合理轮作换茬,及时拔除病株,高厢(垄)栽培。 化学防治:推荐选择植保喷雾机械防治。 晚疫病 马铃薯齐苗后苗高约20厘米时第一次打药。可用500mg/L氟啶胺悬浮剂或10%氟噻唑吡乙酮可分散油悬浮剂喷雾防治,隔7—10天1次,连喷2—3次。 青枯病 发病初期选用72%农用硫酸链霉素粉剂或25%青枯灵可湿性粉剂配制成溶液灌根。 病毒病 发病初期,用20%病毒A等药剂加海精灵喷雾防治; 疮痂病 轮作,保持田间土壤湿润,避免在碱性土壤种植。 (九) 采收与采后处理 1采收 茎叶转黄,基部叶片已枯黄脱落,匍匐茎干缩,即可收获。一般情况下,成都平原约在4月下旬至5月中旬开始采收。收获要在晴天、凉爽、无露水条件下进行。收获前7天,停止喷施化学药剂。推荐采用机械化收获。 2采后处理 收获后应放于阴凉处,摊晾2—3天,待薯皮表层湿气降低后后再入库或装运,防止曝晒、雨淋。

适宜区域:适用于成都平原、浅丘区及类似生态区。

注意事项:晚疫病统防统治,预防为主,发现中心病株及时拔除,揭膜时间不宜过早。

支撑单位:成都市农林科学院作物研究所

联系人:联系地址:四川省成都市温江区公平农科路200号 邮政编码:611130 联系人:汤云川 陈涛 冯焱 张庆沛 李倩 杨洪 联系电话:028-82746572 电子邮箱:1141903422@qq.com

联系电话:

联系地址:

电子邮箱:

备注信息:四川省2021年主推技术

我要发布 我要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