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贮玉米-青贮大豆带状间作全程机械化技术
发布时间:
技术领域:种植业-粮油作物
技术概述:(一)技术基本情况 牦牛是高原地区藏族同胞祖祖辈辈赖以生存的基业和社会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该区域虽然光照充足,耕地面积较大,但积温低,农作物以青稞为主,秸秆产量低,营养价值差,不能满足冬季饲喂需求,牦牛始终摆脱不了“夏饱、秋肥、冬瘦、春死亡”的恶性循环,严重制约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通过对耐低温青贮玉米和青贮大豆品种筛选、确立播种与收获期、优化田间配置、实现种管收全程机械化等技术研究和示范,每亩生产优质混合青贮饲料4吨以上,并可长期保存。在农牧交错区大面积推广该技术,对就近解决藏区牦牛饲草匮乏问题、促进牧民脱贫奔康和缓解过度放牧、保护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具有重大意义。 (二)技术示范推广情况 经过多年多点试验,筛选获得适合高原冷凉地区的青贮玉米和大豆品种,明确了不同海拔的玉米大豆最佳播种期,确定了玉米大豆田间最佳配比和最适收获期,筛选获得适合高原地区土壤类型和玉米大豆带状间作的播种施肥一体机、喷雾除防病虫和除草机、混合青贮收割机、打包青贮机,实现了高产与高效的统一。 自2017年来,与阿坝州红原县、黑水县、松潘县、金川县、甘孜州康定市、色达县、泸定县等县(市)农牧农村局,甘孜藏族自治州农业科学研究所、甘孜藏族自治州畜牧业科学研究所等科研与农技推广部门,黑水康鑫农牧业有限公司、松潘绿源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金川清才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泸定国乾家庭农场、道孚渠德农业有限公司、甘孜康巴拉农牧公司等牦牛养殖企业合作,示范推广青贮玉米-青贮大豆带状间作与全程机械化技术5万亩,经专家现场测产验收,在海拔3500米的区域,亩产青贮原料4吨,并成功制作玉米大豆混合青贮饲料,该料蛋白质含量较常规青贮料增加5个百分点,且适口性好。 技术示范推广过程中,引起了领导和社会的广泛关注,省委书记彭清华同志到泸定示范点进行了现场视察;四川省农业农村厅组织专家进行了专题调研;四川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于2019年3月组织召开“全省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技术培训会”,专门邀请甘孜州、阿坝州相关部门及公司人员参会。中央电视台、四川日报、甘孜州电视台、甘孜日报等媒体对该技术进行了报道。 (三)提质增效情况 通过多年多点的大面积示范,该技术增产增收效果明显,在海拔2500米、3000米、3500米的不同区域,平均亩产4吨玉米大豆混合青贮饲料,按照目前市场价(带运费)每吨1200元计,产值4800元,除去种子、肥料、机械服务、劳动力等成本每亩800元,每亩纯收入4000元,较传统青稞每亩增收2800元。 (四)技术获奖情况 该技术为核心的科研成果“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技术体系创建与应用”获2019年度四川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技术要点:
(一)选品种 选用耐低温作物品种,玉米德美亚1号;大豆,吉育259,川豆16号。 (二)选机械 播种机选用农哈哈生产的2BYFSF-5型玉米-大豆带状间作施肥播种机;牵引用四轮拖拉机,功率58.8-80.8 千瓦,配置液压悬挂系统和动力输出轴;GY3WP-600分带高架喷杆喷雾机;4QZ-280自走式青贮饲料收获机;9YY-55型打捆包膜一体机。 (三)田间布局 两行玉米(玉米带)和三行大豆(大豆带)相间种植;玉米带与大豆带间隔60厘米;玉米行距40厘米,单粒穴播,穴距12厘米,有效株数5000株/亩;大豆行距30厘米,双粒穴播,穴距12厘米,有效株数7500株/亩。以上田间布局参数可以通过调节播种机的播种单体间距、排种量来实现。 (四)播种与施肥 4月下旬,择日尽早播种。春季地温回升到10℃后翻耕、旋耕整地,旋耕后抢墒播种;用BYFSF-5型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施肥播种机,播种和施种肥同时进行;玉米种肥的施用量为:折合纯N 8-9公斤/亩、P2O5 8-10公斤/亩、K2O 7-9公斤/亩;可以选用15-15-15的氮磷钾复合肥,每亩50公斤;大豆不单独施肥;播种时利用画线器保证机械转弯后玉米行距为40厘米;通过调节播种机的播种器开沟深度,使玉米的播种深度为3-5厘米,大豆2-3厘米。 (五)田间管理 1除杂草 播后芽前用96%精异丙甲草胺乳油100毫升/亩,如阔叶草较多可混加草胺磷(80-120 克/亩)进行全田封闭除草;苗后用玉米、大豆专用除草剂,采用GY3WP-600分带高架喷杆喷雾机茎叶定向除草。 2追肥 玉米分别在拔节期和大喇叭口期,每亩分别追施尿素8-10公斤。 3防病虫 玉米大喇叭口期病虫害发生较集中时,利用高效低毒农药与增效剂(如激健)防一次,如苯醚•嘧菌酯32.5%+噻虫嗪•氯虫苯甲酰胺40%(6克/亩),或甲维盐(2-4克/亩)。 (六)收获与青贮 1收获时期 9月底、10月初,打霜前,用4QZ-280自走式青贮饲料收割机整株混合收获玉米、大豆。 2裹包青贮 用9YY-55型打捆包膜一体机进行打包青贮。 3窖室青贮 窖室青贮与裹包青贮任选其一。青贮窖应不透气和不透水,密封性与保温性好;墙壁平滑墙角圆滑;将收获回的青贮玉米与青贮大豆混合均匀装填于窖中,每1 米压实 1次,压实密度应大于每立方米750公斤;对青贮料露出部分用分隔膜覆盖,再盖上2层以上的防水膜和遮光膜;最后均匀放置大于25公斤的配重块。 4贮藏管理 经常检查鼠害、漏水等,保证青贮料的密封状态,防止通气漏水。发酵45天左右,可直接饲喂。
适宜区域:本技术适宜海拔4000米以下、便于机械化作业的高原农牧交错区或平坝区。
注意事项:特别注意玉米大豆品种的选择;管理过程中根据玉米长势,适时施肥;青贮过程防鼠害、漏水;发霉、恶臭的青贮料不能使用;饲喂时由少到多、逐渐适应。
支撑单位:四川农业大学
联系人:联系地址:四川省成都市温江区惠民路211号 邮政编码:611130 联系人:刘卫国、闫艳红 联系电话:18628958371 电子信箱:lwgsy@126.com
联系电话:
联系地址:
电子邮箱:
备注信息:四川省2021年主推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