丘陵山地夏玉米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模式
发布时间:
技术领域:种植业-粮油作物
技术概述:(一)技术基本情况 近年来,随着惠农政策实施、农村土地整治、机械化水平提高、新型经营主体发展,夏玉米生产面积逐年扩大。但生产中存在夏玉米品种选择不配套,增产潜力难以发挥;管理粗放,水肥药利用效率低;多种灾害并存,持续稳产丰产能力弱等问题,导致夏玉米产量低而不稳,规模化生产效益差。针对以上问题,以提高夏玉米产量和效益为目标,研究集成以“适宜农机具配置、耐密高产品种、增密机播、适雨施肥、综合防治、机械化晚收”为核心的丘陵山地夏玉米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模式。经多年多点试验示范,该技术能适宜西南丘陵山地玉米规模化生产的需求,较传统技术能显著提高劳动生产效率,减少生产物资和劳动力投入,增产增收效果显著。 (二)技术示范推广情况 2009-2020年在四川简阳、三台、西充、中江、云南曲靖、贵州贵阳、遵义、重庆酉阳、湖南长沙、湖北恩施等地示范应用,年均推广应用500万亩以上,增产增收效果显著。 (三)提质增效情况 1增效 实现了夏玉米全程机械化管理,其劳动生产效率大幅度提高。特别是播种和收获环节,分别是传统人工效率的12倍和20倍以上。 2节本机械施肥量为每亩30~35公斤,较人工施肥量节省3~6公斤/亩;机械精量播种量为每亩1.8~2.4公斤,较人工播种量节省0.6~0.8公斤,亩均节省种肥成本15~26元;亩均节约用工3个,减少劳动力成本200元。共计215~226元。 3增产 亩均玉米种植密度较大面积生产增加500~1000株,增产15%左右。2013~2019年连续多年分别在简阳、三台、中江、梓潼等地实现了亩产超700公斤的高产典型,其中2019年梓潼县高产攻关田产量达到865.7公斤。 (四)技术获奖情况 以该技术为核心制定形成《玉米机播壮苗技术规程》(DB 51/ T 1864—2014)和《丘陵地区玉米规模化生产技术规程》(DB 51/T 2474—2018)两项四川省地方标准,该技术中的耐密高产品种和增密种植技术成为“丘陵山地玉米‘五改’高产高效增产技术及推广应用”成果主要内容,并获得2016年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一等奖。
技术要点:
(一)适宜农机具配置 要依据生产规模、地形地貌、地块大小、种植制度等选择配置适宜农机,以提高农机具利用率和劳动生产效率。一般而言:50-200亩:推荐配置 25-35 马力拖拉机1台、2行播种机2台、脱粒机2台、旋耕机2台、覆膜机1台、行间追肥机和喷药机械等配套农机具2台套;200-500亩:推荐配置30-70马力拖拉机2台、2-4行播种机2台、2-4行收获机1-2台、脱粒机2台、旋耕机2台、覆膜机2台、行间追肥机和喷药机械等配套农机具2台套;500-1000亩:推荐配置30-90马力拖拉机3台、2-4行播种机3台、2-4行穗收或籽粒收获机2台获机、脱粒机2台、旋耕机3台、覆膜机3台、行间追肥机和喷药机械等配套农机具3台套;1000 亩以上:推荐配置30-50马力拖拉机4-5台,并配置75-100马力拖拉机1-2台、2-4行播种机4-5台、2-4行穗收或籽粒收获机3台、脱粒机2台、旋耕机5台、覆膜机4台、行间追肥机和喷药机械等配套农机具4台套。 (二)耐密高产品种 选择生育期110天左右,耐密植、抗倒伏、抗病性强、适合机播机收的玉米品种。在选用优良品种基础上,选购和使用发芽率高、活力强、适宜精量播种的优质种子,要求种子发芽率≥90%。同时选择适宜的包衣种子,以提高玉米出苗率和幼苗质量。 (三)增密机播 及时灭茬整地,适墒机播。土壤相对含水量达到60%以上,选用单轮单行或双轮双行播种机对小型、较大坡度地块播种;选用播种、施肥2~4行精量播种机对较大、较平整的地块播种。每亩留苗密度4000-5000株,耐密品种尽量提高种植密度。播种时墒情控制在土壤相对含水量60%~80%,可显著提高播种质量和效率。 (四)适雨施肥 磷、钾肥均作为底肥一次性施用,无机纯氮施用总量15~18公斤,在降雨前后按照底肥40%、大喇叭口期追肥60%比列施用。有条件的地区可推广应用控释肥,一次性底施60~80公斤控释肥,再看苗追施氮肥一次。也可选用单行施肥机或双行施肥机追施,对行距不低于60厘米、苗高不超过1米的田块追施化肥。 (五)化学除草 土壤墒情适宜时用乙草胺或异丙甲草胺在玉米播种后杂草出土前按标签说明进行土壤封闭施药。苗后,在杂草 3-5 叶期,可选用烟嘧磺隆或硝磺•莠去津进行茎叶处理;7叶以上时(拔节后植株高 60 厘米以上),可用农达(草甘膦)等进行行间定向喷雾。 (六)综合防治 组织专业化防治队伍,采用背负式机动喷雾机、高效宽幅远射程喷雾机、高地隙喷药机械等植保机械,重点防治玉米螟、大螟、纹枯病、锈病等病虫害。灰斑病、穗腐病高发地区,大喇叭口期可采用扬彩(阿米西达或嘧菌酯)+福戈喷雾,一次清病虫害同步防治。 (七)机械化晚收 适当推迟收获,可在生理成熟后推迟10d收获,或全株变黄、籽粒含水量降到28%以下,使用摘穗收获机或籽粒收获机进行机械化收获。 (八) 烘干贮藏 玉米收获后,将果穗(籽粒)及时晾晒或通风脱水,防止捂堆霉变。规模种植农户宜采用籽粒直收技术,购置玉米烘干机械、修建仓储设施,籽粒收获后直接烘干入库,入库时籽粒含水量应在14%以下。
适宜区域:丘陵山地夏玉米种植区
注意事项:机械选型时要因地制宜,生产使用中要确保人员安全。
支撑单位:四川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
联系人:联系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锦江区狮子山路4号 邮政编码:610066 联系人:刘永红、杨勤 联系电话:028-84504390 电子信箱:13908189593@163.com
联系电话:
联系地址:
电子邮箱:
备注信息:四川省2021年主推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