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科创云超市官网!

西南地区玉米主要病害绿色防控技术

发布时间:


西南地区玉米主要病害绿色防控技术

技术领域:种植业-粮油作物

技术概述:(一)技术基本情况 西南地区属温带和亚热带湿润、半湿润气候带,雨量丰沛,水热资源丰富,光照条件较差,全年阴雨寡照天气在200天以上。玉米生长期高温高湿的气候特点导致了玉米病害不仅种类多、危害重,且有日益加重的趋势。病害是影响该区玉米高产稳产与品质最严重的生物胁迫因素。近年来,由于品种更换、滥用氮肥、免耕和秸秆还田等栽培方式的变化以及气候变化,西南区玉米病害有整体加重的趋势,纹枯病、穗腐病、大斑病和小斑病普遍发生;灰斑病作为西南区玉米新病害迅速扩展蔓延,已给局部地区玉米生产带来极大危害,一般减产达10%~40%。本技术以“抗性品种培育与种植为核心,抗源多元化品种布局为举措,药剂科学防治技术为保障”对西南玉米产区重要病害进行防控,保障玉米生产高产稳产、优质安全和环境友好。 (二)技术示范推广情况 本技术自2009年开始不断进行田间试验与技术优化,逐步形成以多抗品种应用与布局为核心、以种子处理与后期药剂防控的“一拌一喷”科学用药技术体系,从2015-2018年在四川、云南、贵州、湖北、重庆等玉米产区875个示范点累计推广9966.1万亩,新增粮食250.6万吨,总经济效益54.3亿元。 (三)提质增效情况 本技术与常规防治技术相比,减少人工费30.0元/亩,选用新的、优质的抗病品种增加种子投入5.0元/亩。推广区平均每亩综合节约成本36.0元。应用本技术推广区比对照平均增产19.3公斤,增产率5.7%,新增玉米产值77.6元。社会经济效益显著,有力地推动了四川及西南地区玉米绿色防控技术发展,保障了玉米安全生产。 (四)技术获奖情况 以本技术为核心成果获奖情况: 2017年度四川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2018年度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一等奖。

技术要点:

以多抗品种应用与布局为核心、以种子处理与后期药剂防控的“一拌一喷”科学用药技术为保障。 分区域布局抗病品种:冷凉山区推广种植抗大斑病、灰斑病品种,如海禾1号、海禾2号、雅玉889等;高温高湿平丘区推广种植抗纹枯病、穗腐病品种,如西抗18、正红 505等。 “一拌一喷”科学用药:播种时,用70%噻虫嗪+35%精甲.咯菌腈、40%吡虫啉+4.23%种菌唑.精甲等种衣剂进行种子包衣处理,防控土传病害和虫害,在玉米喇叭口期喷施20%氯虫苯甲酰胺(8g/亩)+18.7%丙环嘧菌酯(50mL/亩)防控后期叶斑病、穗腐病及玉米螟等病虫害,做到病虫一次清。配合使用热雾机可比常规喷雾器效率提高64.4%;平均每亩用水量4.8kg,省水89.9%,防效提高10.8%。

适宜区域:本技术适宜西南地区各玉米产区。

注意事项:(一)注意区分不同产区的主要病害,配合种植相对应的抗病品种。 (二)种衣剂处理时严格按照产品推荐剂量使用,避免产生药害。 (三)注意把握药剂防治最佳时期,喇叭口期,可达到提前预防病害发生的效果。

支撑单位: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联系人:地址:成都市锦江区净居寺路20号,610066 联系人:李晓、邹成佳、崔丽娜、章振羽、杨晓蓉 联系电话:028-84504085

联系电话:

联系地址:

电子邮箱:

备注信息:四川省2021年主推技术

我要发布 我要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