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有机无机复混肥在大田作物上示范应用
发布时间:
技术领域:种植业-粮油作物
技术概述:(一)技术基本情况 新型有机无机复混肥由四川省农科院植保所“植物营养与生态栽培”科研团队最新研制的新型肥料产品,采用自主创新的二次成型专利技术(名称:一种具有速效和缓释功效的有机无机复混肥料及其制备方法 ZL 2014 1 0027632.7、名称:用于圆盘造粒制备有机无机复混肥的热融装置 ZL 2017 2 044230(八)0),制成速效与缓释为一体的新型有机无机复混肥,肥料内层(60-80%)为缓释性养分,有机质含量大于等于≥20%;而外层(20-40%)为速效性养分,有机质含量8-12%、有机质为水溶型氨基酸和腐植酸,NPK含量30-36%、有机质含量≥15%、含Mg、Zn、B等中微量元素,符合国家GB18877-2009有机无机复混肥标准。 新型有机无机复混肥国内首次解决了肥料有效性与缓释性的融合技术难题,由于协调了肥料养分释放与作物养分吸收关系,肥料利用率显著提高,不仅可减少10%以上的化肥用量;而且达到有机无机养分均衡的一次性施肥效果,施用后不再施用其它任何化学肥料。 团队承担了四川省科技厅、财政厅、农科院的《速效与缓释为一体的有机无机复混肥的研制与应用》、《新型有机无机复混肥产业化平台建设》、《新型有机无机复混肥自动化生产平台建设》等科研和产业化项目,在农牧废弃物工业无害化发酵加工制备和新型有机-无机复混肥料生产工艺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创新。 (二)技术示范推广情况 通过作物需肥规律和有机物料的养分释放特征研究及肥料生产工艺创新,研制出新型有机无机复合肥料:油菜(N:P:K=18:5:7,NPK含量≥30%,有机质含量≥15%,含中微量元素),水稻和玉米(N:P:K=20:5:5 ,NPK含量≥30%,有机质含量≥15%,含中微量元素),技术成熟度较好,2017~2020年在德阳中江县的水稻、玉米、油菜大田作物上试验、应用示范5000余亩,取得较好的效果,每亩产量提高19~39kg ,化肥减少10%的用量,达到了“底肥一次性”施肥以及化肥减施、有机无机养分均衡效果,建立了有机无机复混肥施肥的新型模式,从而结束了纯化学肥料的施肥时代。
技术要点:
(一)通过农牧废弃物(包括秸秆、畜禽粪便、菌渣、烟渣、油枯等)进行槽是密闭高温工业发酵,发酵槽底部和四周建有“U”形送气网,棚内顶部设有抽气装置,并与废气处理装置连接,机械翻料出料,发酵好的有机物料经烘干、粉碎、分筛后制成无害程度高、细度标准化的优质有机物料。 (二)采用圆盘造粒法制备成有机无机复混肥缓释性母粒肥料。 (三)采用料浆喷涂法喷涂速效性肥料养分,制成新型有机无机复混肥。 (四)制成的新型肥料外层为速效养分,主要是为作物30~40天前期生长提高养分;而内层为缓释性养分,主要是为作物中后期生长提供养分,肥料养分施肥与作物养分吸收关系更为协调。 (五)每亩大田作物一次性基施40~60kg新型有机无机复混肥,不再施用其它任何化学肥料。水稻在整田前撒施,玉米、油菜在直播或移栽施圈施。
适宜区域:新型有机无机复混肥适用于四川省全范围的大田作物。
注意事项:圈施肥料时,应与种子或根系间隔5~8cm距离。
支撑单位: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联系人: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锦江区静居寺路20号 电话:13982134898、17723312865 联系人:王明富 余垚颖 邮箱:wmy.nky@163.com、11445325@qq.com 邮编:610066
联系电话:
联系地址:
电子邮箱:
备注信息:四川省2021年主推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