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生主要虫害全程绿色防控技术
发布时间:
技术领域:种植业-粮油作物
技术概述:(一)技术基本情况 花生主要虫害全程绿色防控技术是以生态优化、健身栽培为基础,优先采用农业、物理和生物防治等绿色防控措施,辅以科学、合理、安全使用低毒、低残留化学农药,把虫害损失控制在经济允许水平以下,确保花生生产安全和生态环境安全,促进增产增效。目前,该技术已在四川省推广80多万亩。 (二)提质增效情况 该项技术对花生蛴螬、小地老虎、金针虫、棉铃虫、甜菜夜蛾和斜纹夜蛾等主要虫害的防效可达90%,能实现增加花生产量10%左右,每亩可减少农药施用3~4次,减少农药使用量35%~45%,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生产的花生质量安全。
技术要点:
(一)农业防治 1品种选择 因地制宜,选用经过国家和四川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鉴定)或登记的优质、高产并具有良好抗逆性的品种,如天府18、天府22、天府26、天府30、天府32、天府33等。 2种子处理 播种前对花生种子进行拌种包衣,如600克/升吡虫啉悬浮种衣剂(高巧,200~400毫升/100千克种子)+400克/升萎锈·福美双悬浮剂(卫福,200~300毫升/100千克种子)。 3健身栽培 3月下旬至5月上旬播种,采用高垄栽培,平衡施肥(每亩施有机肥2500-3000公斤——需要充分腐熟防止病害虫发生,纯氮6~10公斤、五氧化二磷6~8公斤、氧化钾5~7公斤),合理密植(每亩16000-20000株)。 (二)生态调控 1在花生田周边、水渠边、地头间隔种植荞麦、蓖麻等吸引天敌、趋避或毒杀害虫的植物。以野茴香、野菊、苜蓿、龙葵、荞麦、榨油用油菜、薄荷等的花蜜及红麻分泌的花外蜜,为土蜂、茧蜂、食蚜蝇等天敌提供补充营养,增强天敌对蛴螬等害虫的控制效果。 2改变农事操作,采用花生-水稻轮作来减轻虫害危害。 (三)物理防治 1杀虫灯诱杀 利用金龟子、棉铃虫、地老虎等害虫的趋光性,每20~30亩安装一盏频振式杀虫灯或太阳能杀虫灯,灯管下端距地面1.5~2米。每天黄昏时开灯,次日清晨关灯。 2性诱剂诱杀 利用人工合成的棉铃虫、甜菜夜蛾、斜纹夜蛾、地老虎等害虫的性引诱剂,在害虫成虫发生前于田间架设诱捕器,诱杀雄性成虫;每60~80米设置一个诱捕器,田间使用高度为 2~2.2米。 3色板诱杀 利用有翅蚜虫、蓟马等对黄(蓝)板的趋性,害虫发生期在田间放置25×20厘米涂粘虫胶的黄(蓝)板诱杀。 (四)生物防治 1人工释放昆虫天敌 利用赤眼蜂等昆虫防治棉铃虫等夜蛾类害虫,1~2万蜂/亩,每代放蜂2~3次。 2利用生物菌剂防治虫害 利用球孢白僵菌可湿性粉剂200克/亩喷施防治花生蓟马,蓟马大量发生时,每间隔7天喷施一次,共2~3次;利用金龟子绿僵菌250~300克/亩拌毒土撒施防治蛴螬等花生田地下害虫,在播种时施药于播种沟(穴)内,或中耕期时均匀撒入花生根际附近土中,或将菌粉混于水中,将菌水泼入根部,浅锄入土;利用苏云金杆菌16000IU/毫克苏云金杆菌可湿性粉剂100~150克/亩对水喷雾防治斜纹夜蛾、棉铃虫、甜菜夜蛾等食叶害虫。 (五)药剂防治 1斜纹夜蛾、棉铃虫、甜菜夜蛾等食叶害虫:当田间虫数达到4头/平方米时,可于幼虫3龄前用溴氰菊酯乳油、高效氯氰菊酯乳油、氯虫苯甲酰胺、辛硫磷乳油兑水喷雾防治。 2蚜虫等刺吸类害虫,当田间虫穴率达到 20%~30%(30头/穴)时,可用吡虫啉、噻虫嗪等进行防治。 3蓟马可选用噻虫嗪、乙基多杀菌素、丁硫克百威、吡虫啉等防治。
适宜区域:全省。
注意事项:使用微生物制剂防治害虫,要避免阳光照晒,应在下午4点后施药。
支撑单位:南充市农业科学院
联系人:联系地址:四川省南充市顺庆区农科巷137号 邮政编码:637000 联系人:游宇、毛金雄、夏友霖 联系电话:0817-2800301 电子信箱:yuyoujtsd@163.com
联系电话:
联系地址:
电子邮箱:
备注信息:四川省2021年主推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