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科创云超市官网!

附子提质增效规范化栽培技术

发布时间:


附子提质增效规范化栽培技术

技术领域:种植业-经济作物

技术概述:(一)技术基本情况 1技术研发推广背景 ① 附子临床应用广泛 附子为毛茛科植物乌头Aconitum carmichaelii Debx.的子根的加工品,为临床常用有毒中药。具有回阳救逆、补火助阳、散寒止痛等功效,被誉为“回阳救逆第一品药”。临床经典方有附子理中丸,参附注射液等等。明清医家沿习仲景之法,重用附子,治疗顽症,形成温阳学派,亦有称为“扶阳学派”或“火神派”。《伤寒论》载方113首,用附子之方达19首,主要用于回阳救逆、散寒止痛、温阳化气;《中国药典》中含有乌头类药材的中成药制剂达近300种,我国附子类药材的年使用量达3000吨左右。可见,附子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② 江油附子道地产区面积缩水 四川江油为附子公认的道地产区,种植历史 1300 多年,土壤、气候类型特殊,一直沿用传统打顶、刨根等精耕细作模式,其产品以附子数目少、个头大、形状佳、品质优、疗效好著称。 但近年来,受极端天气、多年连作等因素影响,附子病害爆发严重,2020年发病率高达50%左右,严重地块甚至绝收,成为制约江油附子生产的瓶颈。农户种植积极性受挫,加上城市扩张、劳动力流失等原因,江油道地产区面积严重缩水,其他新兴产区大面积扩张,道地产区面临消亡或被新产区替代的风险,市场表现出无道地药材可用的趋势。 ③ 附子病害大规模爆发,传统经验无法合理指导 江油附子种植主要依赖于传统经验,在近年来遭遇极端天气的情况下,容易发生大规模病害。 课题组长期从事附子育种和栽培工作,经多年工作经验积累,对 2020 年江油附子病害爆发情况进行了全面调研和总结。调查结果表明,2020年度江油附子病害发生率高,究其原因,除缺乏抗性品种外,单纯依靠传统经验,在遭遇生育前期干旱、刨根打顶后突遇高温高湿的极端天气,传统经验无法指导农民科学合理地田间管理,无法避免白绢病大量爆发,导致地下根茎腐烂,连发根腐病。 2能够解决的主要问题 ① 提高种源抗性、减轻病害发生 目前江油种植的附子种根主要来自青川、平武、安县、北川、布拖等地,部分种根自身退化严重,抗性较低,在2020年极端气候条件下,发病情况加重。 课题组前期获得了 2 个抗性育种材料,在 2020 年极端气候条件下,比其他常规品种发病率降低 20%-60%,已经连续 2 年在 2 个地点表现优异,近期可能成为突破性高抗新品种,有望解决现有种源带菌问题,有效预防附子根附病和白绢病大规模爆发。 ② 培养无菌种根、减轻病害发生 课题组前期开展了附子组培技术研究,现已攻克了组培苗生长速度慢、难以满足大面积生产需求的瓶颈,将该技术用于对前期选育的“成附1号”、“中附1号”等高产、但不高抗的品种进行组织培养扩大繁殖,获得大批量无菌、高产、优质种根,快速应用于生产。 ③ 调整排灌等田间管理措施、减轻病害发生 目前的栽培模式,农民都是根据传统的经验,在干旱季节,选择在夜晚进行漫灌,附子刨根后恰好遭遇高温干旱天气,刨根后附子根茎有创伤,而此时的气温非常适合白绢病致病菌大量繁殖,随着漫灌水的传染,导致病菌扩散严重。此时,在传统经验的基础上,针对土壤透水性不同的地块,分别从厢面高度、漫灌水位、漫灌时间、漫灌次数、排水周期等方面进行技术优化,采取合理的栽培管理技术,可一定程度上降低发病。 ④ 开拓新产区,扩大产区面积,保护和恢复道地附子品牌 江油传统附子产区受产区土地征用、病害大规模爆发、劳动力流失等因素影响,近年来面积缩水严重,本技术的推广,将在很大成都上减轻附子病害爆发,促进附子高产稳产,提高种植积极性。新产区的发掘和拓展,将提高江油附子总产量,增加总产值及附加值,打击其他产区冒牌产品,提升江油附子影响力,保护、恢复并打造江油附子品牌。 (二)技术示范推广情况 课题组已经研究制定附子质量标准及检验技术规程20余项。从良种繁育、生产种植到采收加工等一系列流程均有完整的技术规程,并发布有川产道地药材生产技术规范地方标准1项,附子种子、种根、生产及加工等团体标准5项,技术完整成熟可靠。 课题组已拥有多个附子新品种知识产权,如“中附4号”、“成附1号”等,拥有附子育种及试验基地1个,位于广元市青川前进乡,面积20亩;在四川省青川县建设完成良种繁育基地50亩;单以“中附4号”为例,在江油、青川建设核心示范药材生产基地共计75亩;并于江油、青川、汶川、丹巴等地推广优良品种配套种植技术,累计推广种植1200余亩。课题组共计审定附子高产新品种5个,累计推广种植10000亩以上,产值1亿元以上。 (三)提质增效情况 江油道地附子药材价格高达20-25元/公斤,亩产值高达2万元。 以2020年极端气候下附子严重减产为例,病害严重的产区比常规年份减产80%以上,其余大部分产区减产40%以上。而本课题组筛选出抗性育种材料,有望即使在2020年度江油极端气候条件下,减产不超20%,比常规品种增产20%-60%,表现出突破性优势。配套技术的合理推广,可减轻病害发生10%左右。以亩产2万元为例,该品种或技术最低可提高亩产值2000元以上。 受2020年度极端天气影响,附子减产严重,农户种植积极性受到严重打击,江油附子面临消亡的风险。该技术的推广,将减少附子的发病率,使附子的产量和质量得到保证,预期其种植的经济效益将大幅提升。经济收益的提升和大量的市场需求将带动药农种植附子的积极性,从而使产地的药农以此致富。可在很大程度上促进江油道地附子稳产、高产,保护四川道地附子品牌可持续发展,具有巨大的社会效益 (四)技术获奖情况 地方标准:川产道地药材生产技术规范。 团体标准:附子种子质量标准、附子种根质量保证标准。 附子新品种:成附1号。

技术要点:

(一)附子抗性品系/种培育推广 将课题组前期选育的抗性品系/种在产区进行推广,提高种源抗性,促进高产稳产。 (二)组织培养扩大繁殖优质无菌种苗 课题组前期开展了附子组培技术研究,现已攻克了组培苗生长速度慢、难以满足大面积生产需求的瓶颈,将该技术用于对前期选育的“成附1号”、“中附1号”等高产、但不高抗的品种进行组织培养扩大繁殖,获得大批量无菌、高产、优质种根,快速应用于生产。 (三)选种及种根处理 选择产于青川、北川、安县、平武、布拖、汶川、江油等海拔1000m以上的健壮、大小适中、无霉烂及伤痕的种根作栽种材料,单个种根重10g~15g为最佳。栽种前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浸种5min~10min。 (四)土壤消毒 附子采收后土壤淹水处理和消毒处理,注意淹水周期、消毒方式、翻地炕晒方式等。 (五)替代新产区开发 在江油附近涪江上下游沿江两岸、土壤排水性好的土地,发掘新的适宜产区,扩大江油产区规模。 (六)合理排灌 针对传统道地产区中土壤透水性稍差的地块,合理调整厢面高度、漫灌水位、漫灌时间、漫灌次数、排水周期等。同时配合引进喷灌,合理灌溉。 (七)种植制度 合理安排连作周期、轮作年限、轮作作物、间作作物、套作作物等,预防病害发生。 (八) 刨根打顶时期优化 生长期进行两次修根。第1次修根在4月上旬(清明前后),第2次修根在5月上旬(立夏前后)。修根方法:先将基部叶片摘除,然后用铲子将植株根部附近的泥土扒开,现出母根及子根,每株只留1~2个生长良好且较大的子根,其余子根全部铲除;修完一株接着修下一株,将后一株扒出的泥土覆盖于前一株。 在4月上旬,第1次修根后 7~8 天打顶,全株留叶 10~12 片,打顶后及时摘除腋芽。 结合当年气候,以尽量避开高温高湿天气为目的,调整刨根打顶操作时期和次数,合理避开发病高峰期及极端气候条件。 (九) 采收时期优化 6月中下旬(夏至后)采收,最晚不超过7月上旬(小暑)。 结合当年气候,调整采收时期,在高温高湿天气来临之前及时收获,预防采收前病害大规模发生。

适宜区域:绵阳、广元附子种植区域。

注意事项:(一)修根 尽量避开高温高湿天气。结合当年气候,设置不同的刨根打顶操作时期和次数。 (二)合理排灌 土壤透水性稍差的地块,适时调整厢面高度、漫灌水位、漫灌次数、排水周期等。 (三)采收 适时收获,在高温高湿天气来临之前及时收获。

支撑单位:成都大学

联系人:联系地址:成都市龙泉驿区成洛大道2025号 邮政编码:610106 联系人:夏燕莉 联系电话:13550113030 电子邮箱:460608302@qq.com

联系电话:

联系地址:

电子邮箱:

备注信息:四川省2021年主推技术

我要发布 我要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