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莓标准化种植技术
发布时间:
技术领域:种植业-经济作物
技术概述:(一)技术基本情况 四川省从2004年开始引进蓝莓品种进行商业性栽培,经过近16年的发展,蓝莓种植面积逐年扩增,现已发展到约10万亩。虽然在各地政府的扶持下,以及蓝莓产业本身蕴藏的巨大商业潜力吸引了大量金融资本和工商资本投向农业,先后涌现出了一批蓝莓生产企业,带动当地种植户与合作社扩大生产规模,使蓝莓成为四川地区发展最快的一个新兴产业。但是,蓝莓在生产上仍存在建园不标准、土壤改良不到位、品种选择不当、水肥管理不善、病虫害防治措施采取不合理等问题,从而导致产量低,品质不稳定,远远不能满足市场和消费者对蓝莓产品的需求。基于蓝莓生产上存在的问题,对蓝莓的高效栽培技术进行了研究,经过近10年的试验和生产实践,总结了一套蓝莓标准化种植技术用于指导生产,解决蓝莓生产上的问题,帮助种植户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二)技术示范推广情况 蓝莓标准化种植技术已在成都平原、川中丘陵、二半山区、攀西地区、川西高原5个不同生态区进行了推广应用,在不同的生态区均建立了该技术的核心示范基地。2017年该技术通过由省科技厅组织的田间技术鉴定,使蓝莓种植3-4年亩产达到1000-1500Kg,5-6年后达到丰产期,亩产量达1500Kg以上。 (三)提质增效情况 蓝莓标准化种植技术可以在种植5后,亩产量达到1500 Kg以上,产量增加50 %以上,品质得到提升,并且品质相对稳定,商品性好。该技术中的水肥一体化技术和生态防草技术不仅可以节水节肥,还可以节省人工,可以使种植成本降低约30 %左右。因此,本技术在示范推广过程中可以很好地提质增效,节约成本,增加经济效益,推动蓝莓产业在四川地区的持续健康发展。 (四)技术获奖情况 无。
技术要点:
(一)土壤改良技术 选择排水良好的平地或光照充足的向阳山缓坡地,要求土层深厚、疏松通气、保肥保水力强的酸性土壤,pH值在(四)5~5.5之间。土壤 pH值大于5.5 时必须采取措施降低pH值,一般采用酸性有机质和酸性肥料调整土壤pH值,要求在种植前3~4个月进行。 园地先进行清园,清除田间杂草和杂物,之后经旋耕机翻耕平整,在有机质含量低的地块均匀铺撒一层腐熟的锯末、泥炭、粉碎的秸秆、有机肥增加土壤的有机质含量,再次经旋耕机翻耕平整,使其土壤有机质含量达到5%~8 %。 (二)水肥一体化技术 蓝莓种植过程中的施肥原则为以有机肥为主,化肥为辅,平衡施肥。提倡因树施肥,结合叶片营养元素分析和土壤营养元素分析及产果量施肥。不使用含氯、含钙、含硝酸盐的化肥。蓝莓的水分控制保持土壤水分湿润,土壤相对含水量维持在60%~80%。 蓝莓园地安装智能化水肥一体,根据蓝莓田间生长情况、生长发育阶段、土壤环境、气候条件等信息数据的采集分析,用户可以通过智能系统设置,自动给出水肥施用的各营养元素的施用量、浓度比例,使蓝莓生长达到最佳生长状况。 (三)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 病虫害绿色防控原则以预防为主,综合防治。按照病虫害发生的规律和特点,以生态综合防控防治为基础,综合利用物理、生物、化学等防治措施,有效控制病虫害。病虫害防控优先使用生物农药,合理采用高效低风险药剂。 选用抗病虫的品种。通过合理的水、肥、修剪等栽培措施,增强树势,提高树体抗病虫性。采取剪除病虫枝,清除枯枝落叶等措施,减少病虫源,抑制病虫害发生。在果园内放置防虫板、杀虫灯等方法诱杀害虫,使用绿僵菌、枯草芽孢杆菌、木霉菌、白僵菌、植物源生物农药等在蓝莓种植、生长期间进行生物技术防控病虫害。 (四)生态防草技术 蓝莓田间覆盖防草园艺地布或锯末、松针等有机物覆盖,有效防控田间杂草;行间种植绿肥也可以防控田间杂草,还可以增加土壤的有机质含量,达到防草保温保湿的效果。 (五)整形修剪技术 蓝莓修剪的时期可分为生长期修剪和休眠期修剪,修剪程度以休眠期修剪为主、生长期修剪为辅。蓝莓修剪原则为疏除树冠各处的细弱枝和因结果而逐渐衰老的弱枝、病枝、老枝、枯枝、交叉枝、重叠枝,去除过多过密的内膛枝,并及时更新回缩修剪。
适宜区域:本技术适宜于在四川5个不同生态区(成都平原区、川中丘陵区、二半山区、攀西地区、川西高原)推广应用。
注意事项:四川不同的蓝莓生态种植区域适宜的蓝莓品种有差异,在品种选择上一定要因地制宜,咨询相关技术专家;本技术提供的是普遍适用的技术概要,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因地域不同会有所差异,因此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咨询相关技术专家给予科学的技术指导。
支撑单位:四川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育种栽培研究所
联系人:单位地址:成都市青白江区华金大道159号农科大厦 技术联系人:张小军 电话:13088305236 邮箱:zhangxjici@sina.com 技术联系人:董顺文 电话:13880567897 邮箱:dsw63@163.com 技术联系人:阳翠 电话:15208185921 邮箱:307279053@qq.com
联系电话:
联系地址:
电子邮箱:
备注信息:四川省2021年主推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