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丹草高效生产技术
发布时间:
技术领域:种植业-经济作物
技术概述:(一)技术基本情况 高丹草又称高粱苏丹草杂交种(Sorghum bicolor × Sorghum sudanense cv.),是世界著名的一年生高光效暖季型牧草,在世界各地大量种植,特别是在干旱及半干旱地区,是现代畜牧业发展的重要草种,具有产草量高、品质好、生长快、拓展能力强,抗旱、耐瘠薄、抗病虫能力强等特点,是我国南方地区“粮改饲”的优选草种,现已在长江以南广大省区大面积栽培推广。南方地区主要是丘陵、山区,陡坡地、土壤瘠薄地、河滩地、库周消落带、秋闲田土及撂荒地等土地较多,高丹草生长适应性强,不但能收获很高的产量,还能防治水土流失,保护生态环境,在草地畜牧业与生态建设中发挥了巨大作用。本技术通过大量试验明确了高丹草适宜种植区域,规范种植技术,强化田间管理,把握最佳收获季节,从而达到丰产的目的。 (二)技术示范推广情况 该项技术已在我省农区和半农半牧区大面积示范应用了5年以上,作为农业农村部农业重大技术协同推广计划试点项目《四川省肉牛养殖饲草料周年保障技术示范与推广》核心技术,在宣汉县、峨边县、洪雅县、通江县、宁南县等11个县(市、区)建立了5000亩示范基地。成熟度较高,推广示范成效显著。 (三)提质增效情况 通过本技术的应用,平均每亩高丹草增产10%以上,农户增收300元左右/亩;大大地提高了我省饲草产量,缓解了牛羊等畜禽优质饲草料的缺乏问题,农民增收效果显著。
技术要点:
品种的选择 根据生态适应性原则,选择适应种植区气候条件,植株高大、抗倒伏、生产速度快、叶量丰富、适应性强,并能获得优质、高产的国家或省级审定品种。 土地选择及整理 土地选择:选择地势平坦、耕层深厚、土质肥沃、土壤肥力中等以上、保水保肥性能好、有灌溉条件的地块。 整地:整地要细平,并清除所有杂草;翻耕深度为15cm~25cm,耕后耙平。 基肥:施入优质腐熟农家肥22.5t/hm2~30t/hm2或复合肥450kg/hm2~600kg/hm2, 机械翻耕:采用机械翻耕,翻耕深度为25 cm~30 cm,耕后耙平,土块尽量细碎。 种子处理 种子质量符合GB 6142-2008的规定,应达到二级及以上标准。在播种前选择晴天,将种子摊在干燥向阳的晒坝上,连续晒2~3天,或者在播种前用冷水浸种12小时或用温水55~57摄氏度浸种4~6小时,以提早出苗。 播种模式 净作:高丹草单作; 草草轮作:高丹草—多花黑麦草/燕麦/饲用小黑麦/光叶子花苕/箭筈豌豆; 粮草经间、套、轮作:高丹草ǁ玉米—小麦/马铃薯;高丹草ǁ红苕—小麦/马铃薯。 播种 播种时间:低海拔地区(1500m以下)一般3月中旬~5月中旬春播,高海拔地区(1500m以上)一般5月份左右播种;播种期地温稳定在10℃以上即可。 播种量:选择籽粒饱满,千粒重26g左右的种子,发芽率85%以上。播种量为22.5kg/hm2~30kg/hm2;与豆科牧草(紫云英、光叶紫花苕等)混播,高丹草与豆科牧草比例为1:2或1:3。 播种方式:一般采用条播、撒播或者点播,条播行距30cm,点播穴距25cm,播深3~4cm;覆土深度1cm~2cm。 田间管理 苗期生长缓慢,应及时中耕杂草;拔节期一次追施尿素75kg/hm2作为提苗肥,每次刈割利用后施尿素75kg/hm2;在特别干旱的地区,有灌溉条件的地方应适时适量地灌溉。 病虫害防治 一般无病虫害,但在干旱少雨、气温较高的地区早春注意防条螟,可用50%倍硫磷乳油,稀释500~800倍,喷施叶面;锈病,可用80%代森锌,稀释400~600倍,喷施叶面。 收获利用 青饲:一般株高1.50m或孕穗期刈割,留茬8cm~12cm。30d左右刈割一次,每下次刈割留茬比上次高1cm~2cm。 青贮:在孕穗至抽穗期刈割,与豆科饲草混合青贮;也可在天气晴朗初花期刈割后,晾晒于田间,含水量降到55%左右时,进行半干青贮。 干草:在抽穗期至开花期刈割,可采用日晒为主要手段调制干草,晾晒至鲜草水分含量在18%以下时,即可收回堆垛,作为青干草备用。或以烘干为主要手段,人为控制调制环境,干草质量高,养分损失少。
适宜区域:适宜于我省农区、半农半牧区及类似生态区。
注意事项:无
支撑单位: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
联系人:联系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锦江区狮子山路4号 邮编:610066 联系人:朱永群、林超文、许文志 联系电话:028-84784147;18081911789 电子邮箱:16637698@qq.com
联系电话:
联系地址:
电子邮箱:
备注信息:四川省2021年主推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