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科创云超市官网!

成都平原地区稻-油轮作氮磷流失防控技术规范

发布时间:


成都平原地区稻-油轮作氮磷流失防控技术规范

技术领域:资环技术

技术概述:(一)技术基本情况 成都平原位于四川盆地西部,介于龙泉山脉以西、龙门山系以东。包括成都、绵阳、德阳、眉山、乐山、雅安等6市范围内以平原为主的区域,是四川省粮油主产区,也是全国主要的农产品生产基地。成都平原区人口密度大,垦殖率高,复种指数为2.38,土地规模化和集约化利用程度高。成都平原水系密布,水文条件复杂,农业生产流失的氮磷进入水体的速度快,并且难以控制,对当地及下游水体生态环境影响大。农业面源污染中总氮和总磷排放量分别为10.09万t、1.12万t,化肥和农药当季利用率都比较低,流失严重,存在较大的面源污染风险。 本技术针对成都平原面源污染严重,且分散不集中的问题进行防控。通过优化施肥和肥料减量增效措施,减少氮磷流失源;通过优化耕作以及秸秆利用方式的综合调控,延长氮磷养分在农田的留存时间和留存量,减少田块内氮磷排放量;明确氮磷在田间水网系统进入-转化-富集的关系,形成区域氮磷输移控制技术;在骨干沟渠布设农田径流小型拦蓄坝蓄积径流,种植吸收氮磷消纳能力强和有观赏价值的植物,吸收消纳农田径流中的氮磷养分,形成一套适宜西南平原地形且具有水环境承载力的稻油轮作集约化农田面源污染综合防治技术模式,对推进示范区农田面源污染的防控工作,改善成都平原粮油种植区农田面源污染具有直接作用,同时为成都平原农旅产业发展和乡村振兴提供了可靠的科技支撑。 (二)技术示范推广情况 经过连续两年的研究和示范,该技术在以四川省产业生产基地为核心,并向周围农村辐射,氮磷流失减排效果非常显著,同时也使乡村环境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三)提质增效情况 通过连续两年的试验示范,与农民传统耕作相比,采用“源头阻控-过程拦截-末端消纳”的综合一体化种植模式,农田秸秆几乎全部还田,氮肥用量减少2kg/亩,磷肥用量减少2kg/亩,粮食增产约5%左右,提高了肥料利用率。此外,针对成都平原水稻-油菜轮作农田面源污染输移特点,构筑“田-沟-渠”新型生态沟淌。选用氮磷吸收显著、生物量大、成活率高,同时具备观赏价值的湿生植物,构建生态沟渠。新型生态沟渠对氮、磷的去除率能够达到80%以上,具有很好的净化效果和景观美化效果。

技术要点:

(一)源头阻控,增效减损 选择氮、磷节约高产型水稻、油菜品种,减少氮、磷肥料投入,提高水稻和油菜肥料利用率,增加水稻、油菜产量,从而促进水稻、油菜绿色发展,保护生态环境。选择与水稻、油菜品种相适宜的施肥量,保证产量的基础上能够尽量减少化肥氮、磷的投入。加快推广新型肥料,根据水稻、油菜生育期选择合适的新型肥料或者新型施肥技术,保证水稻、油菜能够高效地利用肥料,从而减少氮、磷流失。秸秆粉碎还田,合理进行灌溉,避免在暴雨、施肥时节灌水,减少地表径流损失,降低地表径流携带氮、磷养分流失。 (二)过程拦截,减排氮磷 在田块地表径流排水沟的基础上改造建设小型沉塘,连接田块与主要排水沟。根据地表径流的传输方式,小型沉塘可以设计为水塘、毛渠、缓冲湿地等。修筑小型沉塘以充分截留雨水径流中的悬浮颗粒污染物,去除部分溶解态污染物,有效控制暴雨径流携带的氮磷面源污染。根据地形、地貌、产汇流等特征,构筑小流域生态沟渠系统,在渠道内从上道下依次铺设砾石(5-10 cm)、细沙土混合层(10-15 cm),并在渠道流路上每镉2-3 m设置横向植物篱,以控制水流速度,并在沟渠底部种植水生植物。去除吸附段的底泥,之后根据沟渠尺寸订制固定铁架,并在实验室批量生产铁改性树脂。在植物吸附末端放置直径2~3 cm砾石,砾石之后依次放置四个点位吸附剂。田块水经过“毛渠-沉塘”拦截和“新型材料-富集植物”组合沟渠能够控制水土流失,减少面源污染物排放。 (三)末端消纳,循环利用 根据整个田块灌水、排水流线,选择合适的大沟渠,沟渠面积能够足以消纳整个区域排放的氮、磷。选择适合成都平原的气候,以及可循环利用的要求,兼具氮磷吸收率高、易成活、易管理等特点的植物,包括旱伞草、美人蕉、梭鱼草、狐尾藻四种水生植物。根据沟渠本身的特点,在硬化沟渠内部加设的堰将硬化沟渠划分成若干个区域,同时根据划分的若干区域的长度,可以将两个或多个生态浮床用尼龙扎带组合拼装置于生态沟渠内。通过生态大沟渠的末端消纳,将水生植物进行多次收割,收割之后采用堆沤的方式腐熟为有机肥,从而能够实现资源化利用,也是整个系统面源污染控制的重要环节。

适宜区域:氮磷流失防控技术在四川省成都平原稻-油轮作种植地区推广。

注意事项:注意生态沟渠运行维护,根据运行效果适时进行调整。

支撑单位: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

联系人:联系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锦江区狮子山路4号 邮政编码:610066 联系人:林超文、王宏、张奇、姚莉 联系电话:028-84790328

联系电话:

联系地址:

电子邮箱:

备注信息:四川省2021年主推技术

我要发布 我要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