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型杂交粳稻绿色高效山地旱种技术
发布时间:
技术领域:种植业-粮油作物
技术概述:(一)技术基本情况 云南粮食安全形势严峻,目前在云南的10余个主要水稻种植州、市中,仅德宏州还有少量大米可外调,全省每年需调入300多万吨大米,相当于播种1000万亩水稻的产量。要满足粮食安全的需要,提高单产和总产仍然是未来一段时期内我国我省水稻的主攻方向。 水稻生产相对效益低、作物种植竞争力弱,播种面积逐年下滑,成为限制粮食产量提高的一个重要因素。加上近年来社会迅速进步和城镇化迅猛发展,导致数百年来甚至上千年才能形成的大量水稻良田丧失,加剧了耕地和水资源的供给短缺,成为限制粮食产量提高的另一个重要因素。在此背景下,应对云南粮食自给率严重不足潜在危机的一个重要思路,是做好“藏粮于技”和“藏粮于地”有机结合的文章。“藏粮于技”的根本保障是品种研发和良种繁育的技术和能力,“藏粮于地”的根本保障是提供粮食生产的面积和土地。 杂交粳稻旱种可能是拓展云南水稻播种面积,增加稻谷总产量的一个重要新途径。云南农业大学是云南最早开展水稻杂交育种和杂交稻育种的单位,历经50余年发展积淀,育成数十个优质高产抗逆水稻新品种,推广应用覆盖了从低热河谷到高寒山区的不同稻区生态。建立了产学研结合的科企融合发展模式,打造了一支稳定的良种繁育团队,具有长期稳定的种子生产基地5000余亩,以及规模化、规范化的良种繁育能力和技术。特别是,在过去的2020年,我们破除水稻只能种在水田中的思维禁锢,在景东自然雨养山地像种玉米一样,试种杂交粳稻品种滇禾优34上万亩获得成功。这一举动拓展了云南山地种植水稻的新途径,为开展“藏粮于地”的技术探索打下良好的前期基础,将可能解决了云南水稻种植面积不足和稻谷产量有限的重要瓶颈。 (二)技术示范推广情况 2020年,由我校稻作研究所和云南省国有资本运营金鼎禾朴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联合景东县自然资源局、景东县农业农村和科学技术局,在景东县新开垦土地上实施万亩“滇禾优34”旱地种植,采取精细整地、种子处理、雨后条点播种、化学除草等栽培技术。该品种在山地旱种自然雨养条件下,田间长势良好,耐旱耐瘠性、抗病性、群体优势强,在适宜山地种植有着较好的推广应用前景。该品种山地旱种取得新的突破,为杂交粳稻品种的拓展应用开辟了新路子,对稳定和扩大稻谷种植面积,保障粮食安全起到了积极作用。 (三)提质增效情况 2020年在普洱市景东县示范推广1.2万亩滇型杂交粳稻山地旱种,平均单产400公斤/亩以上,按商品粮稻谷市场价5元/公斤计算,产值2000元/亩以上,增产增收效果明显,尤其是让山区贫困地区农户吃上自己生产的放心大米。这一栽培技术模式可以充分利用光、热等自然优势,增加稻谷产量,提高山地种植效益。水稻山地旱种,从播种至收获的全生育期所需水分完全依靠自然降雨供给。我省南部地区降雨量充沛,光热资源丰富,无霜期时间长,是云南高原水稻旱种的适宜区域。可在普洱市、临沧市、西双版纳州等地,开展滇型杂交粳稻旱地种植,将具有重要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四)技术获奖情况 本技术核心是云南农业大学自主培育的优质抗逆杂交粳稻品种滇禾优34、滇禾优615等,其中滇禾优615荣获2019年国家食味品质金奖。
技术要点:
根据杂交粳稻山地旱种对水分和养分需求的规律,结合对病虫害的预测预报,因地制宜确定播种时间,强化统防统治和联防联控,控制病虫草的危害。 (一)土地耕整。雨季来临前用大型农机具及微耕机,将地块翻犁耙平,亩施有机肥200公斤、复合肥(N:P:K=15:15:1(五)20公斤,施肥后用微耕机耙匀。要求达到土层深厚、平整、土块细碎(直径3厘米左右)、土层松软。开挖墒面宽2.5~3.0米,开沟深宽各为15×20厘米。对不便排水的大田四周应开挖排灌沟。坡地开横沟,利于收集雨水。播种前2~3天,在土地潮湿状态下,采用有效成分60%的“丁草胺”,亩用260毫升兑水50~60公斤喷雾或拌毒土120公斤均匀撒施于土壤表面,实施播种前封草。 (二)种子处理。浸种前将种子摊开至1厘米左右厚度,晒种3-4小时,翻动2~3次,注意操作时不要擦伤谷壳。浸种前用清水将种子淘洗干净,预浸种12小时,淘洗换水后每公斤种子再加入2克强氯精消毒杀菌,为24~36小时,用清水洗净凉干后待播。只浸种不催芽。 (三)播种。旱地播种干谷2~2.5公斤/亩。浸种后的种子在地块透湿至25~30厘米的情况下播种。播种规格为行距25厘米,株距14厘米。播种方式为拉线条(点)播或打塘点播,每点(塘)播种3~5粒,播种后盖土2~3厘米,以不露种子为宜。 (四)化学除草。苗期除草剂推荐选用“新稻笑”,其有效成分为氰氟草酯和氰氟已酸异幸酯,前者有效成分含量为20%,后者有效成分含量为6%,可有效防除稗草、马塘、千金子、狗尾草等。最佳使用时期为秧苗3~5叶期,杂草2~4叶期;杂草密度小于1000颗/m2,杂草2~4叶期,亩用量100~150毫升;杂草密度大于1000颗/m2,杂草4~5叶时,亩用量150~200毫升。喷施除草剂最好在上午12时前或者下午16时后进行,以免高温灼伤秧苗。 (五)追施化肥。秧苗4叶期时,每亩追施尿素和复合肥(N:P:K=15:15:1(五)各10公斤,促使分蘖早生快发。拔节开始时每亩追施尿素和复合肥(N:P:K=15:15:1(五)各10~15公斤。始穗后视苗情酌施少量穗肥,亩追施尿素和复合肥(N:P:K=15:15:1(五)各3~5公斤。山地旱种追施化学肥料要在降雨后土壤潮湿的条件下进行,以防干施烧苗。少量多次施肥,以提高肥料的利用率。 (六)病虫害防治。病害防治主要预防叶瘟、穗茎瘟及稻曲病:在分蘖期使用75%三环唑30克/亩,兑水50~75公斤喷施能有效防治叶瘟;使用40%富士一号乳剂(亩用量100毫升)加40%异稻瘟净乳剂(亩用量150毫升)在水稻破口期和齐穗期喷施能有效防治穗茎瘟;使用20%井冈霉素粉剂25克/亩兑水75~100公斤,于孕穗期至始穗期喷施可有效防治稻曲病。虫害主要预防稻飞虱、二化螟、三化螟、粘虫及穗期稻蝽蟓。使用氯氰菊脂广谱性杀虫剂或25%毒死蜱乳油70毫升兑水50公斤可有效防治。 (七)收获。滇型杂交粳稻成熟后易落粒,应做到九黄十收。根据山地具体情况,因地制宜地采用人工或机械收割,采用机械收时收获前人工去除田块中多汁杂草及浆果类杂草,以免影响稻米品质。
适宜区域:云南省海抜800~1600米左右,降雨量较多的籼稻区和籼粳交错区。
注意事项:播种时间宜安排在云南进入雨季后的5月中旬至6月20日前,确保种子出苗齐苗,也能保证其整个生育期对水分和温度的需求。
支撑单位:(一)单位名称:云南农业大学稻作研究所(二)单位名称:云南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三)单位名称:云南省金鼎禾朴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景东分公司
联系人:(一)单位名称:云南农业大学稻作研究所 联系地址:昆明市盘龙区沣源路云南农业大学 邮政编码:650201 联系人:黄大军、陈丽娟 联系电话:13888176681、13099983337 电子邮箱:hdj668@163.com (二)单位名称:云南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 联系地址:云南省昆明市高新开发区科高路新光巷165号 邮政编码:650106 联系人:张林、吴叔康 联系电话:13708461006、13116290817 电子信箱:ynsnjtgz@163.com (三)单位名称:云南省金鼎禾朴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景东分公司 联系地址:普洱市景东县景川路 邮政编码:650228 联系人:王志、刘贤芳 联系电话:13987015548、13887990551
联系电话:
联系地址:
电子邮箱:
备注信息:云南省2021年主推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