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茶园蓟马绿色防控技术
发布时间:
技术领域:种植业-经济作物
技术概述:(一)技术基本情况 茶树蓟马类害虫是云南省乃至全国茶区普遍发生的重要茶树害虫,日本、东非等产茶国也曾报道蓟马为茶树上的重要害虫。蓟马适生区域广,虫体虽微小,但发生数量大,繁殖能力强,虫害扩展速度较快。蓟马具锥状锉吸式口器,刺害茶树芽叶和主脉两侧,使叶质变硬脆,危害严重时使整叶变褐焦枯,严重影响茶叶的品质和产量。在实施的“云南茶区茶园化肥农药减施增效技术集成与示范”中,通过2017-2020年对蓟马发生规律、监测技术、防控技术的研究,集成了茶园蓟马防控技术:一是在每年12月上旬~中旬采茶结束后进行深修剪,并采用120倍石硫合剂封园,修剪可将嫩梢连同在嫩梢上的蓟马成虫、卵和若虫剪除,减少田间越冬虫口;二是3月中下旬,采用LED杀虫灯及蓝色粘虫板进行监测,在监测预警的基础上,及时采用蓝色粘虫板防控,同时分批勤采茶,蓟马具有趋嫩性,采摘茶时可将嫩梢连同在嫩梢上的蓟马成虫、卵和若虫采去,压低发生虫口数量及危害程度,从而减少防治面积;三是通过开展蓟马防治药剂的试验研究,筛选出植物源农药及高效、低毒、低水溶性环境友好型药剂替代传统药剂;四是通过开展高效施药机械的试验推广,提高农药的有效利用率,提高防治效果。 (二)技术示范推广情况 该技术已在云南普洱茶区(景洪市、勐海县、勐腊县、澜沧县、景谷县)和红茶区(凤庆县、昌宁县、芒市)大面积推广应用,应用面积达65.15万亩。 (三)提质增效情况 3年完成茶园蓟马绿色高效集成技术模式推广应用65.15万亩,化学农药使用次数减少2次,减少化学农药制剂量88.10%,减少化学农药有效成分81.61%,防效提高11.02%,农药利用率提高4.82个百分点,平均亩增产2.77%,亩增收106.25元,亩增效3.40%,示范基地内茶产品达到绿色食品标准。 (四)技术获奖情况 以该技术为核心的科技成果于2020年进行云南省科技奖励成果登记。
技术要点:
技术要点:根据茶园蓟马全年发生发展规律,集成“冬季修剪、石硫合剂封园+预警监测(蓝板、LED杀虫灯)+植物源农药+应急性化学农药+分批勤采摘”技术模式。结合监测预警,因地制宜采取理化诱控、生物生态控制、应急化学防治等综合措施,准确掌握该虫发生动态,及时采取科学措施控制害虫危害。 (一)冬季修剪、封园。在冬季采茶结束后,即每年12月上旬~中旬进行深修剪(剪除10-15cm茶梢),并采用120倍石硫合剂封园,修剪可将嫩梢连同在嫩梢上的蓟马成虫、卵和若虫剪除,减少田间越冬虫口,此时期茶园害虫处于休眠阶段易于清除,不会影响天敌生存,无污染环境。 (二)理化诱控。在成虫发生高峰期,采取高空LED诱虫灯、蓝色粘虫板等理化诱控措施监测预警、诱杀成虫,结合田间定期翻叶监测,积极采取防控措施。成虫发生高峰前期可采用蓝板(田间密度为20张/亩,悬挂高度为蓝板下边缘距离茶蓬20cm,南北朝向为最佳)和天敌友好型LED杀虫灯(20亩/盏,灯距离茶蓬高度为40~60cm)等物理防治措施进行调控。 (三)生物防治。根据预警监测结果,结合防控指标,田间百梢虫口数≥100头;有虫梢率达20%,入峰后,高峰前期,且若虫占总虫量的80%左右,采用30%茶皂素水剂(150ml/亩)、0.3%印楝素乳油(150ml/亩)、7.5%鱼藤酮乳油(150ml/亩)等生物制剂早期预防若虫,同时分批勤采摘,充分保护利用捕食螨等天敌,因地制宜采取结构调整等生态调控措施,减轻发生程度,减少化学农药使用,促进可持续治理。 (四)科学用药。对虫口密度高、集中连片发生区域,抓住若虫低龄期实施统防统治和联防联控;对分散发生区实施重点挑治和点杀点治。推广应用24%虫螨腈悬浮剂(30ml/亩)、15%唑虫酰胺悬浮剂(20ml/亩)、30%茚虫威悬浮剂(20ml/亩)、6%乙基多杀菌素(20ml/亩)等低水溶性高效低风险农药,注重农药的交替使用、轮换使用、安全使用,延缓抗药性产生,提高防控效果。 (五)适时开展应急防治。根据蓟马暴发危害预警,对茶叶生产可能造成严重损失的区域,采取应急防治措施,全力控制危害,最大限度降低危害损失。
适宜区域:该项技术适用于全省茶园蓟马发生区域。
注意事项:(一)冬季修剪后清洁茶园是全年中害虫生态防治关键时期(修剪后将病虫枝带出茶园集中处理),喷施石硫合剂,可消灭大部分越冬虫源,减少越冬后害虫基数。 (二)注意LED杀虫灯安置密度(20亩/盏)、安置高度(灯距离茶蓬40~60cm)及开关灯时间(3月上旬开灯,12月上旬关灯)。 (三)注意蓝板使用时间(成虫高峰期前)、悬挂密度、高度及方位(20张/亩;蓝板下边缘距离茶蓬20cm;南北朝向),过密会对天敌造成伤害,过高,对蓟马诱杀效果差。 (四)注意各措施防治对象,蓝板、杀虫灯主要是诱杀成虫;农药防治主要针对若虫(若虫虫口占总虫口80%以下),交替轮换用药,同时严格按照各药剂的安全间隔期用药和采摘,本技术中推荐的药剂,一般在采摘前7~10天停止用药,可有效降低鲜叶中农残,保证茶叶农药残留不超标。 (五)施药时间选择清晨或者傍晚蓟马活动取食阶段,注意喷洒嫩梢等关键部位。
支撑单位:单位名称: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
联系人:单位名称: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 联系地址:云南省昆明市北京路2238号 联系人:陈林波 联系电话:15925418694 电子邮箱:chenlinbo2002@sina.com
联系电话:
联系地址:
电子邮箱:
备注信息:云南省2021年主推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