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莓绿色高效优质栽培技术
发布时间:
技术领域:种植业-经济作物
技术概述:(一)技术基本情况 草莓是多年生草本果树,是世界公认的“果中皇后”,因其具有色泽艳、营养高、风味浓、周期短、效益好而备受栽培者和消费者的青睐。地处低纬度高海拔的广大地区,垂直高度的差异和丰富的光热资源造就了生产精品草莓的自然条件,都市农业发展区位优势突出,草莓观光采摘是促进农旅融合的最佳纽带。同时,草莓是我省冬春季节的特色鲜果,是云南打造世界一流“绿色食品牌”中“八大产业”水果产业中的重要水果之一,目前已成为部分农民增收致富的支柱产业,是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的特色产业,发展潜力大。但草莓产业发展存在瓶颈问题:品种单一、生产技术相较落后、连作障碍突出、种植效益逐年降低等,加之草莓鲜果的绿色安全问题备受关注,产业可持续发展面临着艰巨挑战。技术依托单位针对品种、技术等关键问题开展试验研究,形成一套适合云南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的草莓绿色高效优质栽培技术,为产业可持续发展,莓农增收致富提供技术支撑。 (二)技术示范推广情况 截至2019年底,草莓绿色高效优质栽培技术集成创新与应用已在全省多地得以推广应用。其中,昆明市西山区、安宁市、宜良县等地进行技术推广应用核心示范1000亩,带动全市8000余亩;怒江州泸水市应用该技术核心示范30亩,辐射带动200余亩。实现科技与农户零距离对接,促进草莓生产标准化、绿色化,果品生产安全化,加快草莓种植先进技术直接转化为生产力。 (三)提质增效情况 截至2020年底,该技术在省内多地示范推广应用,实现草莓种植商品率达80%~90%,平均亩产1.46吨,平均亩产值23588~33767元,亩产新增纯收益10640~21028元,投入产出比达1:2.76~1:4.79。 (四)技术获奖情况 2019年12月31日,“草莓绿色高效优质栽培技术集成创新与应用”获云南省第三届职工创新成果-技术创新成果二等奖。
技术要点:
(一)品种选择及种苗质量 选择抗性强、果形美、风味佳、产量高的品种,如:京藏香、香野、京泉香等;选择有3~5片完整的叶片,茎粗0.8~1.2cm左右,根系发达,生长旺盛,单株苗鲜量在25~35g左右的无病毒原种母株繁育的种苗。 (二)土壤消毒 (1)太阳热土壤养生消毒法 草莓重茬地在采收结束后立即拔除植株,拆除地表覆盖物如黑地膜等。撒施优质商品有机肥,每666.7m²撒施有机肥量为300~500kg,采用人工或机械的方法进行中耕,将有机肥翻拌混入土壤中,然后浇施200~300倍的复合有益微生物菌剂,每666.7m²的浇施量为800~1000kg,然后用不低于6丝的农膜将处理地块覆盖好,四周壅土压实,防止空气进入。利用夏季高温,使土壤平均温度达到40~50℃,进行土壤高温还原消毒,杀灭连坐地块病原菌。连续高温还原消毒处理25~30d后,即累计温度超过1000℃,要尽早揭去地表覆盖的薄膜,土壤翻耕后任其日晒雨淋。(此方法适合新植地或连作3年以内的地块) (2)化学药剂消毒法 棉隆土壤消毒法:6月中至7月整地,施药前先松土,浇大水湿润土壤,保湿5~7d,湿度50%~70%,以便线虫和病原菌及杂草种子萌动,更易被杀灭;每平方米需制剂量35~40g;施药后马上混匀土壤,混土深度为30cm左右;密封消毒,用开沟内侧压边法密封好四边,密封10d以上,密封用塑料膜厚度不要低于6丝;揭膜敞气,揭去塑料膜,并按同一深度30cm松翻土,再透气7d以上。 威百亩土壤消毒法:整地,清理土壤中的病残体,翻耕土地,施用农家肥;覆膜,施药前全田覆膜,厚度>0.004mm;兑药施药,每亩地20-30kg,兑水多次稀释,随水冲施或滴灌,均匀冲施;熏蒸和散气,熏蒸10天以上,散气7-15天。 (三)整地起垄 耕地前施足基肥,每666.7㎡施腐熟农家肥(猪粪、牛粪或羊粪)3000~5000kg,三元复合肥40~50kg,氨基酸15~20kg,腐殖酸营养素3~3.5kg,全园均匀撒施后,土壤深翻30cm,整细耙平,按照南北走向起垄,垄宽35~40cm,垄高30~50cm,沟宽20~30cm。 (四)适时栽植,合理密植 为了提高定植的成活率,幼苗起出以后,及时栽种,尽量避免根系受到伤害。云南地区于9月上旬进行定植,1月初进行采收。定植时高垄实行双行,行距25~30厘米,株距10~12cm左右。 (五)棚内温湿度调控 现蕾期,一般棚内温度白天25~28℃,夜间10℃~12℃;开花期,草莓花器对温度反应敏感,应保持白天23~28℃,夜间8~10℃;果实膨大期,为促进果实膨大,减少小果率,应将温度掌握低些,一般白天以23~25℃,夜间8~10℃为宜;果实收获期,白天保持20~23℃,夜间5~7℃。棚内湿度保持在空气相对湿度70﹪~80﹪,花期为60﹪。 (六)花芽分化期管理 有花才会有果,花芽的质量和数量是丰产的前提条件,花芽分化期要注意控制氮肥的施用量,土壤保持在50~60%为宜,不要保留太多的叶子,以免营养生长抑制了生殖生长。 (七)整苗整枝,疏花疏果 生长期每株草莓叶片保持8~10片,主芽除外,保留1~2个侧芽,病虫叶、老叶及匍匐茎及时摘除,以免大量消耗母株的养分,影响产量;每株草莓通常有2~3个花序,要在开花前的蕾期疏花,每花序最多留7个果,主要疏病果、小果、畸形果。 (八)主要病虫害及综合防治技术 草莓的主要病害有灰霉病、白粉病、病毒病、炭疽病。主要虫害有螨类、蚜虫、白粉虱。草莓防治病虫害技术应用的适当与否,直接影响着产品质量,尤其是关系到农药残留是否超标,因此制定了病虫害的防治原则:以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和生态防治为主,按照病虫害的发生规律,科学使用化学防治技术。 (1)农业防治措施:选用抗病虫性强的品种;使用优质脱毒壮苗;及时清除、烧毁或深埋病株、病叶和病果;及时清除田间杂草;秋季生产田定植前,土壤深耕并利用太阳热和紫外线消毒;增施充分腐熟的有机肥;春季育苗田应在前茬作物收获后深耕40cm,借助冬季自然低温杀死部分土传病菌和线虫等。 (2)物理防治措施:采用黄蓝板诱杀蚜虫和蓟马等。 (3)生态防治措施:在开花结果期,加大放风量,将棚内湿度降至50%以下。每天将棚室温度提高到35℃闷棚2h,然后放风降温,连续闷棚2-3次,可防控白粉、灰霉病。适当灌水,防止土壤过分干燥,避免或减少叶螨的发生。降低棚内湿度,减小种植密度,避免施用过多的氮肥,防止植株过度茂盛,以减少病害的发生。 (4)化学防治措施:在无公害草莓生产中禁止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所有使用的农药均应在农业农村部注册登记。提倡使用生物源农药;采果期应先采果后喷药,并严格按照安全间隔期施药。 (九)肥水管理 (1)水分管理:定植完成后,2小时内及时浇定根水,浇水量每株草莓控制在400-500ml,5-7天内根据天气情况及时灌溉,若遇高温天气,前5天保证每日2次灌溉。定植后为避免幼苗因高温强光等原因出现死苗,建议遮阴5-7天,时间不宜再长,否则影响成活。 (2)施肥管理:定植5天后浇施1~2次300~500倍的海藻酸或复合益生菌以促进根系生长;缓苗后,土耕栽培可滴灌(或浇施)1次500~600倍的高磷型水溶肥,每666.7㎡用量为1.5~2.0kg,之后间隔7~10天滴灌(或浇施)1次400~500倍的高氮型水溶肥,每666.7㎡用量为2.0~2.5kg,根据植株长势,营养生长期间,一般高氮型水溶肥用4~5次即可;生殖生长期,可滴灌(或浇施)1~2次400~500倍的高磷型水溶,每666.7m2用量为2.0~2.5kg,之后主要以平衡型水溶肥为主,期间结合根外追肥,10~15天喷施1次0.3%的中微量元素水溶肥;挂果后,每间隔7~10天滴灌(或浇施)1次400~500倍的高钾型水溶肥,期间10天滴灌(或浇施)1次400倍的硝酸铵钙,结合根外追肥,10~15天喷施1次0.3%的中微量元素水溶肥。 (十)草莓畸形果防控措施 (1)栽植多个品种:通过混植一定比例花粉量多的品种,使其自花授粉或异花授粉。 (2)合理调控棚室内的温湿度:采用高畦地膜覆盖降低空气湿度,棚膜应采用长寿无滴膜,减少水滴浸湿柱头。白天以25℃为宜,过高要适当通风,夜间保持5℃以上。 (3)合理适时用农药:花期喷洒农药明显增加畸形果比例,尤其是开花当天影响最大,因此,喷洒农药应避开大量开花期和当天开花期。 (十一)采收期的管理以及采收 果实采收期,植株生长逐渐旺盛,新的花芽、侧芽,匍匐茎陆续抽生,为利于果实生长,要经常除老叶,侧芽、匍匐茎和采摘完的花序。在每一次花序的果实收到2/3时,需重复一次,每次只留4~5片叶,去叶后在新茎叶腋处形成的腋芽就是第二的花序,腋芽可留两个早熟腋芽,其余的全部去除。草莓果实由绿变红,在七八成成熟时,应及时分批采收。
适宜区域:适用于云南海拔1000-2100米冬春草莓种植区域。
注意事项:(一)定植注意事项 定植前5~6天浇水补墒,以提高定植后幼苗的成活率;定植时“弓背”朝向畦外,定植深度以不埋生长点为度,且严格避免埋没顶芽和茎间生长点,栽后根系不暴露在土壤外面;定植后及时检查,保证苗全苗齐。 (二)土壤消毒 土壤消毒后保证通风透气时间,及时补充有益微生物菌剂,恢复土壤微生物稳态。 (三)采收注意事项 采果时应注意采下的果实果柄越短越好,否则果实之间会因果柄过长而相互扎破,影响果品质量及货架期。
支撑单位:(一)昆明市农业科学研究院(二)云南省绿色食品发展中心
联系人:(一)昆明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联系地址:昆明市西山区环城南路701号 邮政编码:650043 联系人:陈杉艳 联系电话:13629660953 电子邮箱:121181294@qq.com (二)云南省绿色食品发展中心 联系地址:昆明市盘龙区穿金路156号齐天大厦 邮政编码:650224 联系人:王立东 联系电话:13769184933 电子邮箱:ynsg2019@163.com
联系电话:
联系地址:
电子邮箱:
备注信息:云南省2021年主推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