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科创云超市官网!

短日照草莓催花苗生产技术

发布时间:


短日照草莓催花苗生产技术

技术领域:种植业-经济作物

技术概述:(一)技术基本情况 草莓(FragaraxananassaDuch.),又名凤梨草莓,属蔷薇科(Rosaceae)草莓属(Fragaria)。草莓色泽鲜艳,果实柔软多汁,香味浓郁,甜酸适口,营养丰富,深受国内外消费者的喜爱。 短日照草莓甜度高、风味佳,是目前生产上的主栽种类。这类型的草莓花芽分化需要低温短日照条件,自然条件下在秋天(9月)完成花芽分化,初冬开始开花挂果,延续至次年春末(温带地区大棚促成栽培条件下;露地条件下冬天植株休眠,次年春天才开花挂果)。云南大部分地区冬天气候温和,露地生产采摘期在12至次年4月。全国从南到北,秋季(9-11月)短日照草莓鲜果供应量小,市场需求无法满足。要实现秋季鲜果生产的主要前提是植株在夏季必须完成花芽分化,技术上就需要人工催花处理。已报道的短日照草莓催花技术主要有以下几种:(1)在光、温能调控的高档温室里进行,其催花效果好,但温室条件要求高,设施投资大,运作能耗也大,不经济;(2)在冷库里进行,这种方式催花效果不佳,且催花期间需冷库内外来回搬运处理苗,费工费时;(3)简易设施短日照处理,已有的发明基于云南省外的气候条件,子苗繁殖和催花处理通常异地(不同海拔)进行;为了保证可接受的子苗繁殖效率,子苗繁殖一般选择低海拔春季气温暖和的地区进行,而为了保证催花效果,短日照处理选择夏季温度凉爽的较高海拔的地区进行(上山),这种子苗繁殖和催花处理异地性增加了催花苗的生产成本。 本技术基于昆明、玉溪海拔为1700-1900米区域研发,可应用于全省具有类似气候条件的区域,催花种苗可推广到全国各地。2月初容器内定植母株,到6月下旬,每母株可生产30-40株子苗(营养钵苗)。将子苗放置于覆有遮光材料的小棚内,通过时控开光控制小棚开关来实现短日照(10h)处理,自然温度条件下处理30-35天,90%以上子苗完成花芽分化,定植后15-25天内可开花。降低短日照草莓催花硬件设施要求和生产成本,操作简便易行,不存在普通催花处理方法中上山催花和下山定植产生的运输成本;同时催花种苗供应期和当地秋、冬季鲜果生产茬口衔接好,实现抢秋(9-11月)鲜果生产的同时,保障正常的冬春(12-次年4月)鲜果生产,实用价值高,可规模化应用于实际生产。 (二)技术示范推广情况 该技术已在云南实现规模化推广应用,催花种苗已在辽宁,山东、安徽和江苏等草莓主产区应用。 (三)提质增效情况 (1)子苗繁殖效率高。滇中地区冬季暖和,开春后气温回升快,春季晴天多,日照充足,有利于子苗繁殖。2月初定植母株,3月中旬开始发生匍匐茎,6月末每母株可采收子苗30-40株。 较高纬度的地区,冬天冷,春天来得晚,温度较低,匍匐茎发生晚,夏季前子苗繁殖效率低,以北纬38°,海拔为1000米的地区为例,4月中旬才开始发生匍匐茎,6月末每母株可采收子苗10-15株。 (2)栽培基质配比优良。采用的栽培基质疏松透气,保水保肥,适宜母株快速生长,利于子苗在营养钵内快速生根成苗;催花阶段能提供植株生长和花芽分化所需的养分,保证了催花处理效果;催花处理苗定植后无缓苗期,能迅速发生新的根系和叶片,开花和挂果前能建立足够的营养生长,果大,产量高。此外,栽培基质轻便,便于各项操作。 常规用的栽培基质为腐殖土加一定数量的土壤或河沙,采用这种基质,母株的繁殖效率会降低15%左右,子苗在营养钵内生根时间延长5-7天,催花苗定植后根系发生慢2-3天,营养生长被延迟,开花数量也少20%左右,而且基质重,操作不便。 (3)催花处理成本低,操作简便易行,催花效果好。催花设施为小棚(暗室),较常规催花设施如光、温可控大棚温室或冷库设施投入成本低,能耗小;在自然温度条件下通过时控开关控制小棚开关来实现短日照处理催花,操作简便易行;催花率在90%以上,催花效果好。 (4)子苗繁殖、催化处理以及催花苗目标定植地在同一地域(海拔)完成。与其它已有催花技术相比,不存在上山催化,催花后下山定植等运输问题。 (5)催花种苗供应期早,可提前草莓采收期3个月,与秋、冬季鲜果生产茬口衔接好,实际应用价值高。催花种苗最佳供应期为7月末,及时定植后可实现抢秋(9-11月)鲜果生产,此时期由于草莓鲜果市场供应量小,价位高,可实现种植户较好经济效益;此外,这批苗还可实现后续的冬、春鲜果生产。 (四)技术获奖情况 暂无。

技术要点:

(一)品种选择、母株定植和养护 选择单花序花量多,同一花序内各单一花朵开花时间相对分散,花期长,其它栽培性状好的短日照草莓品种。 采用黑色塑料圆筒营养钵(口径内250mm,高250mm)为定植容器,里面填充栽培基质(泥炭土:珍珠岩=2:(一),填充至钵口下3-4cm为宜。 2月初,将选定品种健康植株定植于营养钵内作为母株营养繁殖子苗,每钵2株,定植后浇透水一次,置于大棚内生长;期间通过加强肥水管理、注意保温和及时打出花芽等措施促进母株营养生长,同时注意防治白粉病、蚜虫和白粉虱等病虫害,保证母株健康。 (二)子苗繁殖 在海拔1700-1900米的地区,步骤(一)中定植于营养钵的母株于3月中旬开始发生匍匐茎。匍匐茎的双数节产生子苗,当子苗根系10-30mm长时,将子苗(用长柄铁丝弯钩)固定在小营养钵(黑色塑料圆柱体,口径80mm,高80mm)内生根,一苗一钵。子苗采收前保持母株和子苗间匍匐茎连接,母株能供应子苗水分和养分,以便子苗快速完成生根成苗。 具体操作为:营养钵内填充步骤(一)所述栽培基质,并于固定子苗前让基质浸透水;以10天为间隔,在新准备的小营养钵内固定新生的子苗,同时给上一批固定的子苗浇水一次(每株子苗固定在营养钵后仅需浇水一次即可成苗),6月初为最后一次;子苗固定在营养钵内15-20天后,根系包裹住营养钵内基质,已达到采收标准。 6月末,一次性采收子苗,每母株可繁殖子苗30-40株。 (三)短日照催花处理 将步骤(二)子苗置于小棚内,小棚覆盖遮光材料(黑白双面PE膜),通过时控开关控制小棚开关来实现短日照处理,每天自然光照时间为10h,处理30-35天。期间适时浇水,保证植株正常生长水分需求。7月底处理完成后,90%以上植株完成花芽分化。这些苗7月底定植,8月中旬开始开花,9月中旬开始采收鲜果,可实现短日照草莓秋季鲜果(9-11月)生产。

适宜区域:适于全省海拔1700米至1900米的区域。

注意事项:海拔低于1700米的地域,由于气温较高,催花时间应适当延长;海拔高于1900米的区域,催花时间可适当缩短。

支撑单位:(一)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花卉研究所(二)玉溪云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三)云南省绿色食品发展中心

联系人:(一)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花卉研究所 联系地址:昆明市北京路2238号云南省农科院花卉所 邮政编码:650205 联系人:阮继伟 联系电话:13668717344 电子邮箱:rjw@yaas.org.cn (二)玉溪云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联系地址:玉溪市江川区九溪镇云南农业科技园 邮政编码:652604 联系人:杨春梅 联系电话:13368713967 电子邮箱:1577225885@qq.com (三)云南省绿色食品发展中心 联系地址:昆明市盘龙区穿金路156号齐天大厦 邮政编码:650224 联系人:董莉 联系电话:13759519669 电子邮箱:ynsg2019@163.com。

联系电话:

联系地址:

电子邮箱:

备注信息:云南省2021年主推技术

我要发布 我要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