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冬春季大白菜栽培技术
发布时间:
技术领域:种植业-经济作物
技术概述:(一)技术基本情况 蔬菜是云南高原特色农业发展的支柱性产业,也是云南农业覆盖面最广、受益人群最多的一个产业。2020年云南省蔬菜产业生产形势好于常年,出口逆势上扬,截至6月底,蔬菜种植面积达970万亩,同比增长2.3%,产量1198.7万吨,同比增长6.2%,成为云南特色经济作物产量增速最快的产业。 云南蔬菜产业发展过程中,大白菜在产量及产值上均位居蔬菜产业发展前列。因大白菜特有的低温春化现象,在冬春季栽培大白菜易出现抽苔开花,造成损产或绝产,针对这一问题,云南省农业科学院园艺作物研究所,开展了技术攻关研究,提出“云南冬春季大白菜栽培技术”,它主要以“选择耐抽薹品种+塑料大棚+膜下滴灌+直播+地膜覆盖”为模式的一体化集成技术。2018~2019连续两年从11月底开始播种,播种周期为每10天播一批,至翌年2月底结束,大白菜结球率均达到85%以上。该技术的推广应用,能有效解决云南省蔬菜主产区冬春季栽培大白菜抽薹问题,对推进蔬菜产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和实现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果具有重要意义和广阔的应用前景。 (二)技术示范推广情况 近2年该技术已在昆明、曲靖、玉溪等州市累计示范推广3万亩以上。 (三)提质增效情况 该技术的推广应用,能有效解决云南高海拔区域冬春季大白菜抽薹开花的难题,较冬春季常规栽培,增产、增效均超过30%以上。
技术要点:
(一)选用耐抽薹性强、耐低温、抗病性强、优质、丰产的品种。目前耐抽薹性强的品种较多,比如春大将、京春早、改良春秋王、鲁春白1号,迷您黄1号、迷您黄2号、黔白5号、黔白9号等。(二)设施大棚种植,保证基础积温。设施大棚视自己所建大棚而定,可以选择标准钢架大棚,也可以选择水泥预制架塑料大棚或竹拱塑料大棚,但必须要求棚室具备密闭性能强、棚膜透光好、易于通风换气等特性。(三)精细整地,提高耕地质量。播种前进行深松旋耕,深松深度30cm以上,旋耕深度20cm以上,达到土壤细碎,墒面平整,无杂草。(四)重施基肥。每亩施入腐熟有机肥3000~4000 kg、尿素10kg、三元复合肥40kg、过磷酸钙50kg、钾肥15kg。(五)开沟作畦,高畦栽培。水泥预制大棚或竹拱大棚,畦面宽视大棚宽度而定;连体钢架大棚,一般畦面宽1.2m,沟宽30cm。(六)点种直播,合理密植。冬春季节栽培大白菜要求点种直播,以减少因育苗移栽时对根系的伤害以及移栽后地温较低缓苗期过长。直播时为保证出苗效果,每穴播种3~4粒种子。合理密植,株行距以30×40cm为宜。播种前浇透畦面水,并保持畦面湿润。(七)膜下滴灌,地膜栽培。地膜选择白膜,虽然黑膜防草效果好且吸热效果佳,但因出苗后,看不清楚苗长哪儿,不好破膜出苗。地膜覆盖顺序为:铺设滴灌带→浇透墒面水→点种直播→覆盖地膜,覆膜时膜要绷紧,薄膜四周要用土压紧,不能漏气,达到保温保水,保肥抑制杂草的目的,确保苗全、苗齐、苗壮。(八)破膜出苗、间苗、定苗。出苗后,当幼苗长到顶塑料薄膜时,要及时破膜出苗,防止薄膜温度过高灼伤幼苗,破膜时尽量破小口,将苗拉出后,用细土将洞口封严;间苗期为大白菜长到3~4片真叶,间苗时每穴留2株;待长到6~8片真叶时及时定苗,定苗每穴留1株,去除病劣苗,保留健壮苗。(九)施肥。大白菜生长期间追肥3~4次。苗期可追一次“提苗肥”,每667m2施三元复合肥5~8kg,若土壤底肥足,底墒好,这一次肥可不追。植株呈“团棵”状态时,追“发棵肥”,每667m2追施尿素10~15kg;心叶抱合时及时追施“结球肥”,每667m2追施尿素15~20kg,钾肥10kg;结球中期可追最后一次肥,每667m2追施尿素10~15kg。追肥可采用滴灌带水肥一体化施肥,也可采用根系周围打孔穴施,采用穴施,施肥后要用细土将孔洞封严,提高保温、保肥效果。(十)浇水。虽然大白菜全生育期需水量较大,但冬春季节种植,蒸发量小,应严格控制浇水次数和数量,以见干见湿即可。浇水宜选在傍晚或清晨浇水,切记不可在中午浇水,因为,中午阳光充足,是提高地温的最好时机,若选择此时浇水,地温很难提高,会导致成熟期延后,收获前7~10天停止浇水。(十一)病虫害防治。冬春季节栽培大白菜要做好蚜虫和软腐病的防治。防治蚜虫要“治早、治小”,特别在封垅前要彻底消灭蚜虫的危害。防治药剂有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000~2500倍液,50%抗蚜威可湿性粉剂2000~3000倍液,2.5%溴氰菊酯3000倍液。每隔10天交替喷施一次,连续喷2~3次,主要喷在叶背和心叶部分。软腐病是一种由雨水、灌溉水和昆虫传播的细菌性病害,应以农业防治措施为主,以化学药剂防治为辅的综合防治措施。农业防治:(1)选用抗病品种;(2)采取与非十字花科粮食、葱蒜类轮作;(3)及早防治地下害虫,以免病菌由伤口侵入;(4)发病初期发现病株要及时拔除并用生石灰原地消毒,防止扩大传染。化学防治:用农用链霉素200mg/L,新植霉素200mg/L,50%DT700倍液于包心始期在植株叶柄及茎基部喷雾,每隔7天喷一次,均能起到良好防效。(1(二)采收。当大白菜结球达7~8成熟时,即可根据市场价格行情陆续上市,最好至完全成熟时采收完毕。
适宜区域:该技术主要适用于云南省海拔1700~2000米、有一定浇水条件的山地或坝区白菜主产区生产。
注意事项:在栽培过程中要求棚室密闭性能好,保温效果好,地膜四周要压实。全生育过程中,经常于清晨打开棚门通风换气15~30分钟。
支撑单位:单位名称:云南省农业科学院园艺作物研究所
联系人:单位名称:云南省农业科学院园艺作物研究所 联系地址:昆明市北京路延长线2238号 邮政编码:650205 联系人:徐学忠 联系电话:13108696449 电子邮箱:1340832656@qq.com
联系电话:
联系地址:
电子邮箱:
备注信息:云南省2021年主推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