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早大棚辣椒膜下滴灌节本增效“三角”种植技术
发布时间:
技术领域:种植业-经济作物
技术概述:(一)技术基本情况 传统冬早大棚辣椒栽培,存在种植不规范、成本投入高、效益低、水资源浪费严重等现象。针对这些问题,保山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加强了科研人员力量,强化了冬早大棚辣椒栽培技术创新研究及试验示范工作,创新集成了冬早大棚辣椒膜下滴灌节本增效“三角”种植技术。该技术通过“平地作墒+地膜覆盖+滴灌+三角种植(种植墒面等腰三角型种植模式)”有机结合,充分利用了地膜覆盖的增温保水防草特点,突显了滴灌水肥一体化的省工节水功能,发挥了“等腰三角型种植模式”的错位种植“空间利用”效应,解决了实际生产中投入高、效益低、水资源浪费等问题;实现了冬早大棚辣椒水肥一体化栽培,节本效果明显,增产效益显著。 (二)技术示范推广情况 自2015年起,保山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加大了冬早大棚辣椒膜下滴灌节本增效“三角”种植技术研究及示范推广应用力度。截止到2020年,累计推广面积7.6万亩。 (三)提质增效情况 试验示范结果显示,与常规种植比,每亩平均增产230-280kg,以近三年市场平均价格3.2元/kg计算,亩增加效益700-900元;每亩节约除草、浇水、施肥等工时费260-300元;每亩增加滴灌带成本费240-260元(通过滴灌系统使用年限及总投入折算),平均每亩节本增效720-940元。同时每亩节约水资源1.5-2m³,保护了水资源生态平衡。
技术要点:
(一)茬口安排 冬早大棚辣椒栽培播种时间安排在8月下旬至10月中旬为宜,各地区因不同地区气候环境可能存在差异,应根据当地气候特点对茬口作出合理安排。温凉区大棚辣椒在9月下旬至10月中旬播种,干热河谷区辣椒宜在8月下旬至9月上旬播种。 (二)品种选择 选择早熟、高产、优质、耐贮运、抗逆性强、商品性好,适应市场需求的牛角椒、线椒、螺丝椒等系列品种,如岫椒6号、岫椒7号、岫椒9号、大果4号、航椒2号、航椒3号等。 (三)播种 播种方式可采用穴盘育苗、漂盘育苗。选取饱满、有光泽的种子,播种前浸种消毒,先用25-30℃清水浸泡4-5h,然后洗净附着于种皮上的粘质,将温水浸泡过的种子用50%多菌灵按种子重量的0.2-0.5%拌种后播种,每穴播1-2粒种子,播种后浇足水,并加盖地膜增温保墒。辣椒种子发芽最适宜的温度是25-30℃,湿度在70-85%,种子萌芽期注意调控好温度。 (四)苗期管理 辣椒出苗期一般7-10d,当80%左右的种子出苗后及时撤去地膜,根据苗床情况适时补充水分。苗期白天棚内温度控制在25-30℃,相对湿度保持在70-85%。待辣椒苗3-4叶期后,注意预防叶斑病及蚜虫危害,整个苗期应控制好温度和湿度,防止倒苗,定植前要充分炼苗,炼苗时间保证15-20d,缩短辣椒苗的大田缓苗期。 (五)整地 前茬收获结束后,清除田间前茬作物秸秆、杂草及地膜,深耕晒土。定植前精细整地,做到土粒细碎、均匀疏松。平整地块后以110cm间距开沟,沟深20-25cm,在沟中均匀施入复合肥和腐熟有机肥,平沟起垄做墒,垄高10-15cm,墒面宽60cm,中间走道宽50cm,做好墒面后铺设五孔滴灌带,滴灌带铺设于墒面中央,加盖地膜待移栽。 (六)“三角”定植 待辣椒苗现6-8片真叶,苗龄达50-55d,苗高达16-18cm时及时移栽定植。采用一墒双行打塘“三角”栽培模式,即在滴灌带两侧分别打塘,形成“等腰三角型种植模式”,每塘1株,株距30-35cm,行距40cm,亩定植3100-3500株。移栽后浇定根水,密闭大棚10-15d。缓苗期后要及时进行中耕管理,早晚关闭大棚膜,日出后适度打开大棚膜通风炼苗,温度控制在25-30℃,棚内相对湿度保持在70-85%。 (七)适时整枝 待门椒以下小侧枝长到10-15cm时,选择晴朗天气进行整枝打杈,及时将门椒以下侧枝和老叶抹去,培养单干株型,整枝打杈结束后对辣椒植株根部培土,可起到增温保水,促进辣椒植株花芽分化作用。 (八)肥水管理 采用腐熟有机肥和复合肥配合施用,把握重施底肥,苗期少施、中后期多施原则。底肥:每亩用N-P2O5-K2O=15-15-15复合肥75kg和腐熟有机肥800-1000kg作底肥。追肥:缓苗20-25d后,每亩追施N-P2O5-K2O=15-15-15复合肥10-15kg和尿素5-10kg,追施1-2次;盛花期和果实膨大期注意硼肥及其他微量元素肥料的配合使用,每亩追施N-P2O5-K2O=15-15-15复合肥20-25kg和尿素10-15kg,微量元素肥料适量使用,根据辣椒长势适度控制施肥量及次数;每采收1次后增施1次追肥(同盛花期和果实膨大期)。 (九)病虫害防治 冬早大棚辣椒病虫害防治应遵循“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选择低毒低残留农药。主要防治病害为褐斑病、黑斑病、白粉病;主要防治虫害为蝼蛄、蚜虫、烟青虫等。褐斑病和黑斑病可用40%甲基硫菌灵悬浮剂剂5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400-500倍液喷雾防治;白粉病可用15%粉锈宁(三唑酮)乳油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喷雾防治;蝼蛄可用90%敌百虫原药稀释后拌饵料(谷糠、麦麸)防治;蚜虫可用7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500-2000倍液防治;烟青虫等可用2.5%高效氟氯氰菊酯乳油1000-2000倍液喷雾防治。根据辣椒病害发病情况,可适度增高喷施农药浓度及次数,相同防治效果药物注交替使用,可以提高防治效果。 (十)适时采收 冬早大棚辣椒均采收青椒,为避免果实坠秧而影响植株营养生长及上部坐果,应及时采收门椒,以辣椒果形充实,果实有光泽,质脆有弹性时即可采收销售。
适宜区域:适宜海拔800-1700m区域排灌方便田块。
注意事项:(一)选择适宜当地气候环境的辣椒品种。 (二)辣椒全生育期注意温度管控和病虫害防治。 (三)种植田块不宜连作。
支撑单位:单位名称:保山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联系人:单位名称:保山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联系地址:保山市隆阳区太保北路50号 邮政编码:678000 联系人:李玉华、李志杨 联系电话:0875-2213421 电子邮箱:1226910165@qq.com
联系电话:
联系地址:
电子邮箱:
备注信息:云南省2021年主推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