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田土壤改良与地力提升关键技术
发布时间:
技术领域:资环技术
技术概述:(一)技术基本情况。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保障粮食安全关键在于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本技术针对水稻田土壤板结、矿质营养比例失衡、有机质含量降低、耕作层变浅、冷浸严重、土壤盐渍化等土壤障碍因素,研究提出消除这些障碍因子的综合技术措施,集成“深松深翻+有机肥部分替代化肥+测土配方优化施用化肥+秸秆还田+绿肥种植利用”的耕作培肥配套技术模式,旨在提高水稻田综合生产能力,为农业绿色发展、保障粮食安全奠定基础。 (二)技术示范推广情况。2018年-2020年,曲靖市土壤肥料工作站依托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农业资源及生态保护补贴农业资源保护修复与利用(213013(五)、农业发展专项耕地质量提升项目(213010(六),在9个县(市、区)分别开展了水稻田土壤改良与地力提升关键技术试验、示范和推广工作。累计开展试验研究33组,完成技术推广面积65万亩,组织技术培训56期、培训2.88万余人次。 (三)提质增效情况。该技术运用后,按照亩产550kg稻谷统计,平均可实现有机肥替代化肥约20-30%,氮肥利用率提高3%-5%,亩均增产47.34kg,年亩均节本增效210.33元。示范区域土壤有机质平均提升3.1g/Kg,耕地质量提高0.17个等级,实现了农民增收、水稻增产、地力提升的水稻田高效绿色利用目标。 (四)技术获奖情况。其相关技术成果获国家发明专利受理1项(进入实质审查阶段),实用新型专利3项,计算机软著专利1项,发表论文3篇,参编专著2部。
技术要点:
(一)深松深翻。水稻田土壤由于土壤质地黏、土体冷凉、透水性差,水田落水后土壤干湿交替过程缓慢,难以形成犁底层,机械承载力低。另外在部分冷浸田水稻易产生硫化氢等有毒物质危害水稻根系。通过在水稻田深松深翻,改良土壤结构、提高机械承载力、促进有机质分解,促进保水、保肥、提高土壤养分有效转化。通过晒垡改善土壤物理性状、熟化土壤提高肥力 、减少病虫草害。 在春季深松深翻时,一般采用旋耕-深松-深翻-晒垡等耕作措施相结合。旋耕耕深10~12cm,旋耕1~2遍,使土块均匀。旋耕后进行深松。深松时每条深松沟距离25cm,作业深度30~35cm。深松后进行深翻作业,耕深20~25cm。在深松深翻结束后可进行一定时间晒垡。根据地势、土质、气候、劳力、机械条件,可采用浅耕深松和中耕深松等多种形式,开展旋耕、深松、深翻,打破滞水层,使土壤耕层结构虚实并存。 (二)有机肥部分替代化肥。有机肥部分替代化肥是保障粮食安全,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施用有机肥能够改善土壤理化性状,提高土壤肥力,有利于水稻高稳产,并能改善稻米品质。 在曲靖市水稻种植区域,推荐20-30%左右有机肥替代氮化肥量,同时还要进行肥验试验,摸索出适合本地的最佳替代量。在推行有机肥替代化肥,要因地制宜,针对当地水稻发展的主体要求,大面积种植应该以保障粮食安全为主要目的,合理进行有机肥替代。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亩推荐施用商品有机肥200kg。 (三)测土配方优化施用化肥。在农业农村部测土配方施肥项目成果基础上,土壤供肥性能、水稻需肥规律和肥料效应,在合理施用有机肥料的基础上,提出氮、磷、钾及中、微量元素等肥料的施用数量、施肥时期和施用方法。 水稻测土配方施肥要掌握以土定产、以产定肥、因缺补缺、有机无机相结合、氮磷钾平衡施用的原则。水稻的需肥量为每100kg稻谷需要吸收氮素2.0~2.4kg,五氧化二磷0.9~1.4kg,氧化钾2.5~2.9kg,在土壤养分中等的情况下,推荐施用肥料中氮、磷、钾配比应为1∶0.4∶0.6左右。根据土壤肥力水平、水稻的生育特性和需肥规律,制定相应的施肥模式。在施肥过程中一是做到施足基肥、合理追肥;二是要做到控制氮素肥;三是重视施用磷钾肥;四是要适当补充锌、硅、钙、镁、硼等中微量元素。 (四)合理秸秆还田。秸秆还田能有效地改良土壤,增加土壤有机质,改善土壤结构,促进土壤微生物活动,增强土壤保肥供肥性能,培肥地力,还可优化农田生态环境,调节地温和湿度。每100kg干水稻秸秆含有机质22kg、纯氮0.6kg、五氧化二磷0.1kg、氧化钾2.4kg,是优质的有机肥源。 曲靖市水稻田秸秆还田主推人工或机械切碎翻耕还田。水稻秸秆粉碎还田时,将秸秆机械或人工切碎成15-20厘米长,均匀撒在田里,每亩水稻秸秆(干重)还田量为200-250kg,同时每亩配施尿素5-6kg以及秸秆腐熟剂2kg,秸秆腐熟剂和尿素加水100kg稀释并浇灌于秸秆表面,然后整地进行翻耕,将秸秆翻耕于耕作层。 (五)绿肥种植利用。绿肥是农业生产的主要有机肥源之一,发展绿肥生产是改良土壤和培肥地力的主要技术措施,绿肥种植能为土壤提供丰富的养分。曲靖市水稻田绿肥种植利用主推秋播豆科绿肥光叶紫花苕。 水稻田种植光叶紫花苕,要掌握以下技术环节。一是适时播种和播足种量。对于水稻田播种光叶紫花苕,其播后与稻共生期以15-20天为宜。部分区域可在水稻收割后进行播种。每亩播种量撒播5kg,点播3kg。二是及时开沟排渍,做到沟沟相通,利于排渍和绿肥生产抗旱灌溉。三是做好防冻保温。结合秸秆还田将部分稻草均匀覆盖绿肥,避免绿肥受到霜冻危害。四是合理施肥。主要以补充磷肥为主。可将绿肥种子、磷肥、细土混匀后结合播种进行,亩施磷肥15公斤。五是病虫害综合防治。在光叶紫花苕生长过程中,注意对白粉病、蚜虫的防治。六是加强管理、适时压青。
适宜区域:适宜于曲靖市坝区、山区水稻种植区域。
注意事项:(一)在推广水稻田深松深翻过程中,要注意保持耕层土壤适宜的松紧度和合理的耕层构造。 (二)在推广水稻有机肥部分替代化肥技术中,严禁施入未腐熟的有机肥料。 (三)在测土配方优化施用化肥中,要注意在专用复混肥的使用过程中,需根据水稻田土壤肥力来确定合理的肥料施用量,复混肥养分不足时要增加配施单质肥料。 (四)在秸秆还田技术时,应使用无病健壮的植物秸秆还田,防止传播病菌。要注意将秸秆切碎,秸秆施入后立即耕翻入土。 (五)绿肥种植利用中要注意加强中期管理,尤其是绿肥的病虫害防治。
支撑单位:曲靖市土壤肥料工作站、曲靖市土壤肥料测试中心
联系人:曲靖市土壤肥料工作站、曲靖市土壤肥料测试中心 联系人:李聪平 联系电话:0874-3122315 电子信箱:qjtrflgzz@126.com 联系地址:曲靖市麒麟区学院街38号 邮政编码:655000
联系电话:
联系地址:
电子邮箱:
备注信息:云南省2021年主推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