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科创云超市官网!

蔬菜病虫全程绿色防控技术

发布时间:2021-06-19


蔬菜病虫全程绿色防控技术

技术领域:种植业-经济作物

技术概述:(一)概述 我国蔬菜病虫种类多、发生情况复杂、农药使用多乱,有效防控复杂繁多的病虫必须重视病虫源头,实行全程绿色防控,把产前、产中、产后的所有防控措施有机结合,在生产前尽量堵截病虫源头,切断传播途径,最大限度减少和限制病虫发生;生产期因时因地采用有效措施进行预防或控制;生产结束后彻底清除残存病虫,带病虫残体及时进行除害处理等。 根据蔬菜病虫的传播来源:种子、菜苗、棚室表面、空气、土壤、肥料和蔬菜残体等,除空气传播不能有效阻截外其余来源都可以实现最大限度堵截或消除。北京市植保站在十多年试验研究和应用验证基础上,提出了一套以病虫源头控制为核心,理化诱控、生物防治、生态调控、科学用药等有机结合的蔬菜病虫全程绿色防控技术体系,覆盖蔬菜产前、产中和产后全过程。该技术体系包括全园清洁、无病虫育苗、产前棚室和土壤消毒、产中综合防控和产后蔬菜残体无害处理,依据防控不同蔬菜不同病虫,具体包括 20 多项核心技术,经基地应用,分别实现了有机、绿色、无公害生产。 自 2013 年起截至目前,我站组织区县植保站在京郊建设了 98 个蔬菜病虫全程绿色防控示范基地,集中示范应用蔬菜病虫全程绿色防控技术,减少化学农药使用,初步实现蔬菜高效生产、产品安全和农业面源污染控制的有机结合。此项技术已在京津冀全面推广应用,目前在北京、天津、河北建设蔬菜病虫全程绿色防控示范基地 290 家。 (二)增产增效情况 目前,北京市蔬菜病虫害绿色防控试验示范基地数量已达 98 个,累计覆盖面积达 3.3 万亩。在绿控基地内,绿色防控技术使用率 100%,专业化统防统治比例达到 80%以上,平均施药次数减少5-13 次,减少化学农药用量 27%-42%,病虫防治效果提高 20%以上,亩均节本增收 10%以上。

技术要点:

(一)全园清洁。种植前对整个园区进行全面清洁,即清除杂草、植株残体,集中回收废弃物等;生产期随时清除棚内摘除的病叶、病果,集中妥善处理。 (二)无病虫育苗。通过选择抗耐病品种、种子消毒、嫁接、育苗基质消毒、苗棚表面消毒、防虫网隔离防虫、色板诱杀害虫、出棚前药剂防治等措施培育无病虫苗。 (三)定植前棚室表面和土壤消毒。在种植下茬作物前,特别是连茬种植同一种或同一类蔬菜,定植前进行棚室表面和土壤消毒可以显著降低气传病害、小型害虫和土传病害的发生危害程度,推迟发生时期,减少蔬菜生长期防治次数,降低农药用量。 1、棚室表面消毒清除棚室内杂草和植株残体。20%辣根素水乳剂 1 升/667 平方米,每升制剂兑水3-5 升,采用常温烟雾施药机在苗棚内均匀喷施,施药后密闭苗棚熏蒸 12 小时,杀灭苗棚内的病菌和小型害虫。夏季还可使用日光高温闷棚消毒。 2、土壤消毒在土传病害发生区,采用辣根素、棉隆等药剂防治根结线虫、枯萎病、黄萎病等土传病害。辣根素土壤消毒应在定植前 1 周,在整好地的土壤表面铺滴灌管,密闭覆盖地膜,施药前用水充分湿润土壤,然后用 20% 辣根素水乳剂 4-6 升/667 平方米,通过滴灌系统随水滴灌,密闭熏蒸 3 天,揭膜后放风 3 天。 (四)产中综合防控。根据不同蔬菜不同病虫发生规律和特点,因地制宜应用多项行之有效的技术措施预防或控制其发生危害,主要包括遮阳网、防虫网防控病虫,色板诱杀害虫,硫磺熏蒸防病,投入品质量控制,消毒池,节水灌溉,熊(蜜)蜂授粉,寡雄腐霉、矿物油、辣根素等生物农药,自控常温烟雾施药和精准施药等 10 多项核心技术。 1、遮阳网防病。高温季节采用遮阳网、遮阳涂料等措施遮阳降温,预防病毒病和生理性病害。 2、防虫网阻隔防虫。在棚室入口处和通风口覆盖 30 目以上防虫网,有效控制各类害虫进入棚室内部。蝶类、蛾类害虫选择 20-30 目;蚜虫、斑潜蝇、白粉虱等害虫选择 40-50 目;烟粉虱选择50-60 目。设置防虫网应将风口、出入口完全覆盖,最好在棚室消毒和育苗前或定植前,不能等害虫进入后再设置。 3、色板诱杀害虫。定植后悬挂黄板监测害虫发生动态,每 667 平方米挂设 3 块。害虫发生后,每 667 平方米挂设 25 厘米×30 厘米色板 30 块左右,或 30 厘米×40 厘米色板 20-25 块,色板下缘应高出蔬菜顶部 10-20 厘米。黄板诱杀蚜虫、粉虱、斑潜蝇等害虫,蓝板诱杀蓟马等害虫。色板上粘附害虫较多时应及时更换,以保证诱杀效果。 4、消毒池防病。推荐在棚室入口处放置浸有消毒液的托盘、海绵垫或地垫,对进出棚室的操作人员或参观人员鞋底面消毒处理。 5、投入品质量控制。化肥、农药等投入品应选择正规厂家合格产品,避免因投入品含有禁用农药影响农产品质量安全。有机肥应携带产品质量检验合格证,不应含有超标的农药、重金属残留,在使用前堆沤 10-20 天,杀灭其中携带的病菌和虫卵。农药不应含有登记有效成分以外的其它非法添加成分,生物农药不应含有其他化学农药成分。 6、节水灌溉防病。推荐使用滴灌、膜下暗灌等节水灌溉措施,降低空气湿度,减少植株表面结露,缩短病菌侵染时间,延缓病害发生时期,降低病害发生程度。 7、熊(蜜)蜂授粉。使用熊蜂或蜜蜂对设施果菜授粉,替代植物生长调节剂,其花瓣会自然脱落,除显著降低灰霉病发生程度,减少烂果、烂瓜外,还可以降低畸形果率,提高果实口感和产品质量。要用好熊(蜜)蜂,应在多于 25%的作物开花后就开始释放熊(蜜)蜂,同时注意确保棚室温度持续保持在 12℃-30℃之间。 8、硫磺熏蒸防病。硫磺为有机生产允许使用的植保产品,主要用于草莓、辣椒、瓜类等作物白粉病的预防,推荐在定植前或生产过程中定期使用。一般配合电热式硫磺熏蒸器使用,温室内每亩需要 6-8 个熏蒸器。 9、常温烟雾施药。常温烟雾施药是应用常温烟雾施药机在常温下将药液分散成 20-50μm 的药液颗粒,在棚室内长时间漂浮扩散,较常规施药节省农药 20%-40%,亩施药液 2-4 升,具有施药均匀、扩散性能好、药剂附着沉积率高优点,施药不受天气限制,不增加空气湿度,不受农药剂型限制,水剂、油剂、乳剂、可湿性粉剂等常用剂型均可,施药完全自动控制,效率高,省工、省力、对施药者无污染,也可显著减少农药对环境的污染。特别适合现代化蔬菜园区病虫防控施药。 10、精准施药技术。北京市植保站设计了精准施药系列配套量具(已获得国家专利),具有度量精准、方便、不易损坏和丢失,带有配兑各种浓度药液所需药、水量的速查卡和精准施药顺口溜等,可有效解决农民施药凭经验随意配兑导致病虫产生抗性、效果不好、农药浪费、残留或污染等问题, 11、杀虫灯诱杀害虫。在设施园区内安放杀虫灯可以降低园区内大型害虫如鳞翅目、鞘翅目害虫成虫的数量,减少大型害虫对棚内蔬菜对危害;在露地蔬菜杀虫灯对多数趋光性害虫可以发挥很好地控制作用,常年可减少 50%施药,害虫重发生年可减少 70%以上的田间施药。 12、性诱捕诱杀害虫。重点推荐在露地蔬菜上应用,主要蔬菜害虫性诱剂种类有小菜蛾、甜菜夜蛾、斜纹夜蛾、棉铃虫等。使用时诱芯 4-6 周更换一次,未使用诱芯低温保存。虫量发生较大时,性诱捕需要与其他防治方法配合使用。 13、天敌昆虫防治害虫。天敌昆虫应用正逐步从试验研究走向生产应用。如用丽蚜小蜂防治温室白粉虱、烟粉虱,异色瓢虫防治蚜虫,拟长毛钝绥螨防治朱砂叶螨、二斑叶螨,胡瓜钝绥螨用于防治蓟马、跗线螨。 14、化学农药替代。科学使用植物源、微生物源、矿物源等费化学农药可以有效防治主要病虫,显著降低化学农药的使用量。如寡雄腐霉、多抗霉素、矿物油、辣根素等。通常非化学农药防治效果一般低于化学农药,见效慢,使用技术要求高,但只要科学合理使用,完全可以有效防控病虫。 15、产后残体无害化处理。在田间地头选择高于地面能够照射阳光的平坦地,将蔬菜植株残体集中堆放后覆盖透明塑料膜密封,太阳直接照射进行高温密闭堆沤。或者将蔬菜残体集中堆放,用完整的废旧棚膜覆盖,按照 20 毫升/立方米的用药量注入 20%辣根素水乳剂,密闭熏蒸 3-5 天。产后残体无害化处理可杀灭蔬菜残体表面传带的病菌和小型害虫,减少病虫初始来源。

适宜区域:全国蔬菜种植区。

注意事项:使用过程中应根据蔬菜种类、病虫发生、生产特性、生产模式、生产季节等情况选择相应的单项技术,在蔬菜生产中进行组合集成应用;其中全园清洁、棚室表面消毒、残体无害化处理、防虫网、色板诱杀技术、消毒池技术尽量应用到位。

支撑单位:北京市植物保护站

联系人:联系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北三环中路 9 号 邮政编码:100029 联 系 人:李云龙 联系电话:010-82074102 电子信箱:zbzsck@163.com

联系电话:

联系地址:

电子邮箱:

备注信息:

我要发布 我要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