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三控”施肥技术
发布时间:2021-06-19
技术领域:种植业-粮油作物
技术概述:主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水稻肥料利用率低导致的环境污染问题,氮肥利用 率提高10个百分点(相对提高30%)以上,化肥流失和环境污染大幅减少,连续 多年被列为广东省农业主推技术、广东农业面源污染治理重点推广技术,在全省 各稻作区特别是世界银行贷款广东农业面源污染治理项目区广泛应用;二是水稻 倒伏问题,对于水稻稳产、高产、优质都很重要,这在优质稻生产区和沿海台风 频繁地区尤为重要。 与传统技术相比,水稻“三控”施肥技术有三大优势:一是高产稳产,增产增收。 一般增产10%左右,倒伏大幅减轻,抗逆性强,稳产性好,每亩增收节支180元左 右。二是省肥省药,安全环保。节省氮肥20%左右,氮肥利用率提高10个百分点 (相对提高30%),面源污染大幅减轻,纹枯病、稻飞虱和稻纵卷叶螟等主要病 虫害减少30%-50%,可少打农药1-3次。三是操作简单,适应性广。多年多点的示 范和推广应用表明,只要按技术规程去做,就可获得稳定的增产增收效果。不同 品种、不同种植方式、不同土壤和气候条件下均可应用,效果稳定。 解决的主要问题 与现有或同类技术的比较优势 技术推广成效 近两年累计推广规模 2650万亩 累计推广农户 1300000户 年亩均节本增效 180.3元/亩 增产及节本增效 情况说明 与传统技术相比,水稻“三控”施肥技术每亩平均增产稻 谷49kg,以单价2.7元/kg计,每亩增收稻谷132.3元。每 亩平均节省化肥农药48元,增收节支合计180.3元/亩。该 技术在广东省2019年应用面积约1350万亩,年增稻谷产 量66.15万吨,增收节支24.3亿元。 水稻“三控”技术是针对目前我国水稻生产中化 肥、农药过量施用、肥料利用率低、环境污染重等 突出问题,由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主持研 制的高效安全施肥及配套技术体系。该技术以控肥、 控苗、控病虫(简称“三控”)为主要内容,在减肥 减药的同时还可增产10%左右,可作为水稻化肥农 药“两减”的重要抓手。
技术要点:
1. 水稻“三控”技术规程要点如下: (1)氮肥总量控制:根据目标产量和不施氮空白区产量确定总施氮量。以空 白区产量为基础,每增产100公斤稻谷施氮5公斤左右。空白区产量可通过试验确 定,也可通过调查估计。目标产量根据品种、土壤和气候等条件确定。 (2)氮肥的分阶段调控:在总施氮量确定后,按照基肥占40%左右、分蘖中 期(移栽后15天左右)占20%左右、幼穗分化始期占30%左右、抽穗期占5%-10%的 比例,确定各阶段的施氮量,追肥前再根据叶色作适当调整。该技术的最大特点 是“氮肥后移”,大幅减少分蘖肥,控制无效分蘖,在保证穗数的前提下主攻大穗。 (3)磷钾肥的施用:在不施肥空白区产量基础上,每增产100公斤稻谷需增 施磷肥(以P2O5计) 2-3公斤,增施钾肥(以K2O计) 4-5公斤。在缺乏空白区产 量资料的情况下,可按N:P2O5:K2O =1:0.2~0.4:0.8~1的比例确定磷钾肥施用量。 磷肥全部作基肥,钾肥在分蘖期和穗分化始期各施一半。 (4)其它配套技术: 1)合理密植,保证基本苗数。每亩栽插或抛植1.8万穴 左右,其中杂交稻基本苗数要达到3万,常规稻要达到6万。 2)适时晒田。当茎 蘖数达到目标穗数的80%时开始晒田,控制无效分蘖。但不要重晒田。 3)防治病 虫害。采用“三控”施肥技术的稻田,纹枯病、稻纵卷叶螟、稻飞虱等病虫害较轻, 可酌情减少施药次数。其它与现有习惯技术相同。 2. 对生态环保的影响:水稻“三控”施肥技术是一项典型的生态环保技术,该 技术氮肥利用率高、病虫害少,可以显著减少化肥农药用量,氮肥施用量减少 20%左右,氮肥利用率提高10个百分点以上,每季少打农药1-3次,环境污染大幅 减轻。
适宜区域:南方稻区。
注意事项:1)保水保肥能力差的土壤,或者密度和基本苗不达要 求的,应在插秧后5-7天增施尿素3-5公斤/亩。 (2)若前作是蔬菜或绿肥的,施 肥量要酌情减少。
支撑单位: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
联系人:联 系 人:钟旭华 联系电话 : 18998336766 邮 箱: xzhong8@163.com
联系电话:
联系地址:
电子邮箱:
备注信息:广东省2020年农业主推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