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一次性施肥技术
发布时间:2021-06-19
技术领域:种植业-粮油作物
技术概述:针对华南地区水稻生产中施肥次数多、肥料养分利用率低、青壮年劳动力短 缺等问题,研发了以缓控释肥、稳效肥等为载体的水稻一次性施肥新技术。通过 前期研究已明确该技术应用可解决几个主要问题: 1.水稻生长全程养分供应水平 较高,提供了水稻良好生长的营养基础; 2.促进水稻形成分布深广的庞大根系, 为水稻充分吸收养分和形成健壮、旺盛群体提供了可能; 3.延缓了水稻后期衰老, 充分发挥出良种的增产潜力; 4.应用本技术的水稻具有较强的抗倒伏能力,为水 稻高产稳产提供了重要保证。与国内同类技术比较,水稻一次性施肥技术具有以下突出优点: 1. 将复杂繁琐的平衡施肥技术简化。目前在水稻生产过程中,不同施肥技术 的施肥次数一般在3次以上,不但劳动强度大、成本高,且施肥过程中易导致肥料 养分流失。而本施肥技术只需一次施用即可满足水稻本田全生育期的营养需求, 简便易用,完全免除追肥。 2. 技术应用可提高肥料养分利用率,利于环保。与常规施肥技术比较,本技 术能明显提高肥料养分的利用率。氮、磷、钾养分利用率可分别提高13.5%、 12.7%和4.8%,降低氮、磷养分用量18.13%及29.30%。 3. 增收节支效果明显。通过连续多年在华南地区多点次试验示范结果表明, 应用本技术每亩可增产稻谷36.4kg,增产率为8.90%,增收节支合计为72.60元/亩, 说明该技术具有显著的节肥省工和增产增收效果。
技术要点:
1. 技术要点。 技术采用50%总养分含量的水稻控释肥(23-7-20),于水稻插秧前均匀撒施于 水田中,撒施前应将水田耙平并将田面水层调至1~4厘米,撒施后将表层土耙平 以使肥料与土壤充分混匀达到全层施肥的目的,此后可直接人工或机械化插秧。 肥料的推荐施用量依不同产量水平的水稻品种有所不同,其中: (1)常规优质稻(目标产量≤450公斤/亩)的水稻控释肥推荐用量为35~45公斤 /亩; (2)常规高产稻及杂交稻(目标产量450~600公斤/亩)的水稻控释肥推荐用量 为45~55公斤/亩; (3)超高产品系水稻(目标产量≥600公斤/亩)的水稻控释肥推荐用量为55~65 公斤/亩。 2. 对生态环保的影响。 与常规施肥技术比较,本技术既减少了肥料资源投入,又大大减轻了养分流失 造成的农田、水体等环境的面源污染,对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具 有重大意义。
适宜区域:华南地区水稻生产区域
注意事项:1)由于一造水稻只施一次肥,因此作“耙尾肥”施用时要多次、反复、均 匀撒施,防止“缺空”而出现水稻植株群体生长不平衡问题。施肥前须调节好田 间水,施肥后3天内避免排水,早稻移栽初期如遇低温建议增加灌水量。(2)对 于亩产超过550公斤的高产水稻品种,建议将本控释肥分2次施用,即70%~80% 肥料做基肥,其余肥料在移栽后30~40天施用。(3)在推荐用量下,施用本控释 肥的水稻中期叶色偏淡,属正常现象,不必追肥。(4)对于砂质田、浅脚田等, 由于其保肥保水能力比较差,应用本水稻控释肥,建议分次施用,一般可以60% 作基肥施用,其余肥料于移栽后20~30天施用。(5)如遇天气变化影响较大时 (如施肥后短期内遇大暴雨,早春持续低温阴雨等)可以采用“大方向、小调整” 方针,适当补充追肥。补充量为尿素3~5kg/亩,一般不超过5kg/亩。
支撑单位: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所
联系人:联 系 人:唐拴虎 联系电话 : 13678995657 邮 箱: 1006339502@qq.com
联系电话:
联系地址:
电子邮箱:
备注信息:广东省2020年农业主推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