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科创云超市官网!

优质水稻机插丰产精确定量栽培技术

发布时间:2021-06-19


优质水稻机插丰产精确定量栽培技术

技术领域:种植业-粮油作物

技术概述:(一)技术概述 以优良食味水稻品种为基础,根据机插水稻生育和产量形成规律,在生产中用适宜的必要的作业次数、在最适宜的生育时期、给予最适宜(相对最少)的投入数量三个方面进行定量(简称“三适宜定量”),达到“丰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科学的栽培技术。 (二)增产增效情况 亩产优质稻谷550-650公斤;化肥减施5%以上,化学农药减用10%左右;一般稻谷可加价5%-10%。

技术要点:

(一)核心技术 1、品种应用。选用适口性突出,产量、抗逆性、适应性等综合性状突出的水稻品种。 2、壮秧培育。采用水稻规模化集中育秧技术培育适龄机插壮秧。稀播匀播、软(硬)盘全旱式育秧。比重选种、药剂浸种,合理的落谷量,毯苗机插所育秧苗秧龄15-20天,叶龄3-4叶,苗基部茎宽2-2.5毫米,根数12-15条,地上百株干重2.5-3.5毫克,秧苗盘根要求秧块提起后不散落,秧苗最佳高度为12-15厘米,适宜高度为10-20厘米。同时要求秧块每平方厘米成苗1.5-2株。 3、精确机插。精细整地,淀清适当沉实后机插。密度上,通过适当缩小株距,增大取秧秧块面积(亩栽不少于25盘),栽插适宜的基本苗,有利于塑造优质群体,改善群体质量,提高产量和品质。以行距30厘米,株距13.0-11.7厘米,亩栽1.7-1.8万穴,基本苗6万为宜。 4、精确施肥。在运用斯坦福(Stanford)公式(氮素施用量(公斤/亩)=(目标产量需N量-土壤供氮量)/氮肥当季利用率)来确定总施氮量基础上,增施磷、钾、硅以及微肥等,N:P2O5:K2O比例要求达到1:0.5:0.7。从品质调优和产量提高两方面综合考虑,粳稻亩施氮量18-20公斤,前后期施氮比例调整为6:4。基蘖肥中基肥与分蘖肥比例为3:7,其中分蘖肥于移栽后5、10天分两次等量施用;穗肥于倒4和倒1.5叶期分两次施用。 5、精确灌溉。机插秧后,采用浅水湿润灌溉法,水深不超过5厘米,并适当露田(阴天或晚上露田2-3次)促扎根活棵长粗,而后浅水灌溉,达到够苗70%-80%时脱水搁田,以进行多次轻搁为主,以增加土壤的通透性,有利于气体交换和释放有害气体。出穗后灌浅水层,自然落干至表土湿润,手按有印迹,但手不沾土,再灌浅水层,如此往复,最后两次灌水时,土壤水分还可偏低一些。 (二)配套技术 1、麦秸秆全量还田机械配套技术。在久保田588型等收割机麦秸秆切碎(<8厘米)基础上,上水浸泡3天,以中型拖拉机、灭茬旋耕机机组实现秸秆还田农机工程与农业生物技术、农艺技术相配套,可一次完成麦秸秆切碎、灭茬、旋耕、混合和覆盖。 2、病虫草无害化防治技术。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充分利用农业防治、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等措施,选用安全高效除草剂于机插后3-4天和无效分蘖期通过两次高效化除技术基本消除杂草危害(提倡利用3天土壤沉实栽前化除和机插后3-4天化除)。对突发与常发病虫害,采用高效安全药剂,准量准时保质施药,特别应高度重视水稻条纹叶枯病、黑条矮缩病、纹枯病等综合防治。

适宜区域:全省各水稻主产区。

注意事项:分区域建立水稻优质生产优势基地,并选好适用品牌优质品种;分区域配套机插方式与品种推广相应的技术模式;重点注意优质栽培的肥、水、药关键技术的落实配套。

支撑单位:江苏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扬州大学农学院、南京农业大学农学院等

联系人:杨洪建,025-86263332,nltyhj@126.com

联系电话:

联系地址:

电子邮箱:

备注信息:江苏省2018-2019年农业主推技术

我要发布 我要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