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茬小麦节肥高产优质抗逆栽培技术
发布时间:2021-06-19
技术领域:种植业-粮油作物
技术概述:(一)技术概述 围绕稻茬小麦“低产变高产,高产更高产,逆境能稳产”的产量目标,同步实现优质,根据“以适宜(尽可能少)的基本苗实现最佳穗数,以减少小花退化数为重点增加每穗粒数,以抗逆防早衰为中心提高粒重”的高产技术路线,以“精种、调肥、抗逆”为核心,以“播期播量与播种方式协调、控氮补磷增钾、综合化调化保”为关键技术,主要通过适期播种、适宜基本苗(播种量)、适宜行距、高播种质量(播种均匀、播深适宜)、科学追好拔节孕穗肥、防冻、防倒、防渍、防早衰以及病虫草安全防治等综合技术,实现小麦节肥高产优质。 (二)增产增效情况 该技术增产增效显著,一般增产幅度10%以上,增效15%左右。
技术要点:
(一)核心技术 1、精种壮苗培育技术。针对现阶段稻茬小麦播种偏迟、播种质量差的问题,提高适期播种小麦比例和机械播种质量并配以适宜密度是实现高产的重要保证。如苏南麦区在播期11月1日-11月15日,12-16万/亩基本苗,能实现产量450kg/亩以上;苏中麦区在播期10月26日-11月10日,10-15万/亩基本苗,能实现产量500kg/亩以上;苏北麦区播期在10月5日-20日,10-15万/亩基本苗,能实现产量600kg/亩以上。 2、控氮补磷增钾高效管理技术。根据产量水平和品种类型合理确定施肥量、根据品质要求合理确定施肥比例、根据苗情和逆境特点合理追肥的控氮补磷增钾高效施肥技术。苏北地区产量目标600kg/亩以上中、强筋小麦,适宜的施氮量为16-18kg/亩、拔节孕穗肥施用比例在40%以上,N︰P2O5︰K2O为1︰0.6-0.8︰0.6-0.8;苏南、苏中地区产量目标500kg/亩以上中筋小麦,适宜的施氮量为14-16kg/亩,拔节孕穗肥施用在40%左右,N︰P2O5︰K2O为1︰0.5-0.6︰0.5-0.6;产量目标450kg/亩以上弱筋小麦,施氮量以12-14kg/亩为宜,拔节肥占20%左右,N︰P2O5︰K2O为1︰0.4-0.5︰0.4-0.5。 3、综合抗逆促壮防早衰技术。调整播期和进行种子处理以减轻冻害发生的机率;根据逆境发生特点选用适宜的缓解或补救技术;因品种类型合理化调化防早衰控增粒增重。 (二)配套技术 1、水分管理技术。因区域、小麦生育期、天气状况节水灌溉、排水降湿,注重适时灌排,苏北麦区灌水关键灌好齐苗水和拔节水,苏中和苏南地区注重排水降渍。合理采用灌排方式,实现节水节本高效。 2、生化制剂应用技术。生长调节物质对专用小麦的产量和籽粒品质改善有效,但因专用型不同,效果不一样。采用矮苗壮、矮壮丰等拌种或喷施对中筋小麦提高产量、改善品质有利,肥士特拌种对弱筋小麦提高产量、改善品质有利。对群体过大、有倒伏风险田块,应及时预防,如镇压控旺、施用生长调节剂等。在小麦春季冻害发生后,一是要在低温后2-3天及时调查幼穗受冻的程度;二是对茎蘖受冻死亡率超过10%以上的麦田要及时追施恢复肥,可以争取动摇分蘖和后发生的高节位分蘖成穗,以挽回产量损失。花期前后喷施一次生长调节物质可以提高产量、改善品质。 3、病虫草害综合化保技术。选用安全、无(低)残留农药防治小麦赤霉病、纹枯病、白粉病、粘虫、蚜虫和麦田杂草。推广应用以麦作丰产、优质、保健栽培为基础,结合农业防治,坚持病虫害防治指标、科学使用农药、保护利用自然天敌控制作用的麦作病虫害综合防治体系,在肥料农药使用种类、使用浓度、时间、残留量方面按照《生产绿色食品的农药使用准则》,保证产品安全性。
适宜区域:全省推广应用1200万亩左右。
注意事项:应根据水稻腾茬早晚、土壤质地、墒情状况、农机具配套等情况,选择适宜的栽培管理模式。应根据逆境发生类型、伤害程度、小麦苗情、药剂情况合理选项用相应的抗逆技术。
支撑单位:(一)扬州大学农学院(二)江苏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
联系人:(一)扬州大学农学院 朱新开、郭文善,0514-87979300,guows@yzu.edu.cn;xkzhu@yzu.edu.cn (二)江苏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 王龙俊、束林华,025-86263333,13601403866@163.com;slh8088@163.com
联系电话:
联系地址:
电子邮箱:
备注信息:江苏省2018-2019年农业主推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