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科创云超市官网!

特用玉米绿色增效生产技术

发布时间:2021-06-19


特用玉米绿色增效生产技术

技术领域:种植业-粮油作物

技术概述:(一)技术概述 江苏是全国最大的鲜食糯玉米生产省,种植鲜食糯玉米比其他大田作物可获得更高的经济收入。根据市场需求,遵循前伸后延、分期播种、均衡上市的原则安排播期,周年生产,最大限度提高种植效益,促进种植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江苏省饲草牲畜存栏量多,对青贮饲料的需求量大。通过品种选择、机械化收获等技术提高玉米青贮饲料品质,节省精饲料的投入,降低饲养成本。种植粮饲兼用型品种既可生产青贮饲料,也可销售籽粒,降低种植玉米的销售风险,有利于农民增收。 (二)增产增效情况 种植鲜食玉米亩增效100-500元,种植粮饲兼用型玉米有利于调整江苏玉米种植结构,保障农民的种植效益。

技术要点:

鲜食玉米 (一)核心技术 1、优选品种。根据市场需求选择稳产性强,外观品质、食味品质、加工品质佳,生育期适中,发芽率高,抗逆性强的国审或省审糯玉米品种,如苏科糯3号、明玉1203、苏科糯10号、苏玉糯11号、苏玉糯1502等。 2、优化播期,均衡上市。早春“多棚”种植的玉米2月上旬播种;大棚双膜栽培玉米2月底3月初播种;塑盘乳苗地膜移栽玉米3月10日前后播种;地膜直播3月中旬播种;露地直播一般3月下旬、4月上旬分期播种;夏播在6月中旬播种;秋播最迟播期苏北地区控制在7月下旬,苏中及苏南地区控制在8月上旬。5月下旬开始分批采收上市。 (二)配套技术 1、间套种高效种植模式。鲜食糯玉米生育期短,可与多种蔬菜、粮食作物间套种,在高效种植模式中发挥承上启下的作用。我省形成了“小麦—鲜食玉米”、“油菜—鲜食玉米”、“蒜—鲜食玉米”、“青蚕豆/春玉米/青毛豆—冬季蔬菜”、“马铃薯/(青玉米+青毛豆)—冬季蔬菜”、“冬季蔬菜—马铃薯/春玉米—大白菜”、“大棚西瓜/青玉米—蔬菜”等一系列高效种植模式。间套种鲜食糯玉米结合当地生态条件和品种特性,协调好两种作物共生期间的水肥光照等矛盾,实现立体种植,高产高效的目标。 2、乳苗移栽技术。利用水稻塑料育秧盘培育1叶1心期乳苗,通过因苗分级移栽,促进玉米匀苗、足苗、壮苗、壮秆、大穗,提高整齐度。利用该技术,春播时还可提早播种15-20天,有利于分批播种,实现鲜食玉米早上市、均衡上市。 3、病虫害绿色防控。应尽可能选择抗病品种或采取生物防治。根据鲜食糯玉米的病虫害发生规律,开展无公害防治,实行统防统治,严格控制用药与果穗采收安全间隔期,有效控制药害。使用化学农药时,执行GB4285-89和GB/T8321规定。 青贮玉米 (一)核心技术 1、品种选择。根据干物质产量及营养价值来选择玉米品种,其青贮营养指标应符合GB/T25882-2010的要求。可选择生物产量和籽粒产量均较高、抗倒性和抗病性好的粮饲兼用型品种苏玉29和农大108等。 2、机械化收获技术。玉米做青贮适宜收割期为乳熟末期至蜡熟初期,籽粒乳线下移到1/2至2/3。此期收割,玉米植株含水率为65%-70%,制作青贮饲料营养品质最好。选择青贮玉米专用收割机收割,留茬高度15-20cm,秸秆破碎长度0.9-1.9cm、籽粒破碎直径≤4.75mm,破碎均匀。 (二)配套技术 1、机械化精量播种技术。选择3-4行玉米精量播种机同步完成开沟、播种、施肥、覆土、镇压等工序。精量单粒播种无需后期定苗;仿形精量播种机随地面起伏自动调整高度,保证稳定的开沟深度,保证苗齐、苗全。精量播种要求种子净度不低于98%、纯度不低于98%、发芽率不低于95%,针对当地病虫害发生情况,提前包衣处理。 2、适期播种。结合田块的腾茬时间、病虫害发生情况及土壤墒情确定播种时间,春玉米在4月15日之前完成播种,夏玉米6月18日-8月1日完成播种。 3、合理密植。等行距60cm左右,通过株距调整密度。根据品种特性、目标产量,一般每亩5000株左右。 4、科学施肥。机条播带种肥一次完成。种肥一般亩施用复合肥30-40公斤。肥料行与种子行最少间距10cm以上,肥料行深度在15cm以上,种子行播种深度3-5cm。在玉米9-12片展开叶(喇叭口期)时,每亩追施尿素30-35公斤。 5、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参照当地植保部门预测预报,做好病虫害防除。以“预防为主,综合防治”为原则,在喇叭口期统筹防治玉米螟与后期病虫害。采用高地隙植保机械或航化机械进行植保作业,提高喷施药剂的精准性和利用率。病虫害防治按照GB/T23391-2009执行。

适宜区域:适宜江苏全省推广。

注意事项:坚持订单生产。其中鲜食玉米:注意隔离,防止串粉影响产量和品质。青贮玉米:根据养殖企业需求,合理布局青贮玉米种植规模。

支撑单位: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

联系人:袁建华,025-84390308,yuanjh@jaas.ac.cn

联系电话:

联系地址:

电子邮箱:

备注信息:江苏省2018-2019年农业主推技术

我要发布 我要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