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科创云超市官网!

蔬菜产后保鲜流通关键技术

发布时间:2021-06-19


蔬菜产后保鲜流通关键技术

技术领域:种植业-经济作物

技术概述:(一)技术概述 当前蔬菜产后保鲜普遍采用粗放的低温方式,不同品种蔬菜的采后预处理及流通技术笼统、单一,缺乏科学、规范的技术指导。本技术在常规预处理技术的基础上,根据不同类型蔬菜的特点,分类规范预处理技术要点,运用真空预冷机等设备加快不同品种蔬菜的产后预处理效率;同时,对蔬菜流通环境温湿度进行实时智能监控,针对性的推广专性自发气调包装技术,以实现蔬菜从产地到菜篮子的有效减损。

技术要点:

(一)核心技术 1、科学规范的蔬菜预冷技术。以传统的风冷、水冷等方式为常规预冷技术,在此基础上,引进真空预冷机对蔬菜进行快速预冷,将常规预冷技术的预冷时间(8-12小时)缩短至0.5-1h。分别针对不同类型蔬菜的特性,分类规范其预冷时间、预冷温度及预冷方式,叶菜类预冷温度0-5℃,常规预冷时间8-10h,真空预冷时间 0.5-0.8h,茄果类预冷温度10-12℃,常规预冷时间10-12h,真空预冷时间1h,花芽菜预冷温度0-1℃,常规预冷时间10-12h,常规预冷时间0.5-1h,并对不同类型蔬菜的预冷技术进行标准化,制定形成的系列技术标准,作为蔬菜产后预处理实现规范化的技术支撑。 2、自发气调包装技术。以流通过程中不同类型蔬菜的采后呼吸动力学特性及其对O2和CO2的耐受性为依据,采用具有特定厚度、材质及气体渗透系数的专性薄膜包装材料对蔬菜进行分类包装,通过自身呼吸作用与包装材料的气体渗透性,自发调控袋内贮藏环境,有效降低其采后代谢速度。本技术主要由以下几类自发气调包装构成:CO2调控包装、O2调控包装、抑菌包装。 (二)配套技术 1、蔬菜标准化采收、分级、包装技术。针对不同类型蔬菜的特点,对其采收、分级、包装采取针对性技术措施,并形成系列技术标准。 2、蔬菜流通环境实时智能监控技术。在运输车辆的不同位置和蔬菜内部放置便携式温湿度传感器,和手机APP/电脑监控软件智能连接,实现对蔬菜流通环境和蔬菜内部温湿度的实时监控,当温度超过允许的温度时实时进行报警。

适宜区域:适宜全省推广应用。

注意事项:本技术实施过程中,搬运宜轻拿轻放,减少机械损伤的产生;蔬菜预处理过程中,堆叠不宜过密,以免影响预处理效率;对流通中蔬菜环境温湿度进行监测前,注意对传感器和链接软件进行校正。

支撑单位: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

联系人:李鹏霞,025-84392062、13913012715,lpx213@jaas.ac.cn

联系电话:

联系地址:

电子邮箱:

备注信息:江苏省2018-2019年农业主推技术

我要发布 我要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