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科创云超市官网!

水稻“三控”抗倒绿色节本增效技术

发布时间:2021-06-19


水稻“三控”抗倒绿色节本增效技术

技术领域:种植业-粮油作物

技术概述:

技术要点:

1.选用良种,培育壮秧。培育壮秧的关键技术是:(1)选用良种,保证用种量。选用适宜当地的高产优质良种。每亩大田用种量杂交早稻为1.75-2公斤,中稻为1.5-1.75公斤,晚稻为1.8-2.0公斤,常规早稻为4-4.5公斤、中稻为3.0-3.5公斤、晚稻为3.5-4公斤。用种量根据千粒重大小相应调整。(2)适时播种。早稻当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12℃的初日,抓住冷尾暖头,抢晴播种;中稻根据品种生育期及特性、秧龄弹性和前茬作物成熟期,选择适宜时期播种;晚稻根据安全抽穗期、早稻收获期和秧龄弹性,适时播种。(3)稀播匀播。湿润育秧按秧田:本田=1:10备足秧田,抛秧每亩本田用434孔秧盘,早、晚稻65-75片,中稻60-70片,晚稻机插育秧按照秧田:大田=1:80备足秧田,每亩用58×23.5×0.2的硬盘35-38张。(4)秧田施肥。湿润育秧每亩秧田施三元复合肥20-25公斤作基肥,2叶1心期每亩施尿素和氯化钾2-3公斤作“断奶肥”,移栽前3-4天亩施尿素5公斤左右作“送嫁肥”。秧盘育秧配制了营养土的,看苗施用“送嫁肥”。(5)秧田水分管理。湿润育秧条件下,播种后至1叶1心期保持沟里有水,水不上秧板。1叶1心后秧板才上水。第2叶到第3叶期,采取湿润和浅灌相结合。3叶期后保持浅水层,不能淹没心叶。抛秧和机插秧,只要不是太干旱了,一般保持田间无水。 2.合理密植,插足基本苗。一是适时移栽。湿润育秧或抛秧,早稻秧龄25-28天,中、晚稻秧龄20-25天。机插秧适宜移栽叶龄为3-4叶,早稻秧龄20-22天,晚稻秧龄15-18天。二是合理密植,插足基本苗。早、晚稻栽插规格20×16.5厘米或23.3×13.3厘米,或抛秧434孔65-75片,每亩栽插或抛植2.2-2.5万穴,杂交稻每穴2-3粒谷苗,基本苗常规稻每穴4-5粒谷苗;中稻栽插规格23.3×16.7厘米或抛秧434孔60-70片,每亩栽插或抛植1.8-2.0万穴,杂交稻每穴2-3粒谷苗,常规稻每穴3-4粒谷苗。机插秧选择7寸机,早稻机插规格为25×13厘米,中、晚稻为25×14厘米,取最大档取秧量。 3.确定总施肥量。(1)确定目标产量和地力产量。区域目标产量根据种植地点多年的水稻产量水平确定,一般在前3年区域平均稻谷产量的基础上,增加15%-20%。地力产量是在不施用氮肥条件下收割的稻谷产量,一般早稻或晚稻为250-350公斤/亩;单季稻为350-450公斤/亩。(2)确定总施氮量。总施氮量根据目标产量和无氮区地力产量确定,以纯氮计。以地力产量为基础,每增产100公斤稻谷需增施氮肥5公斤左右,磷肥2-3公斤,钾肥4-5公斤,氮磷钾适宜比例为N:P2O5:K2O=1:0.3-0.5:0.8-1。 4.确定不同时期施肥量及比例。(1)氮肥施用时期及比例。氮肥施用按照基肥占50%-60%、分蘖肥占20%左右、穗粒肥占20%-30%,确定移栽稻各阶段的施氮量,具体施用量可根据叶色适当调整。分蘖肥于抛栽后9-13天施用。穗肥应遵循看天、看田、看苗施用,对穗后遇上持续低温阴雨天气,穗肥宜少施或不施;对茎杆纤细,抗倒性差的品种或组合宜在全田边行主茎5%剑叶抽出(孕穗6期-7期)施用(全田70%主茎处孕穗4期-5期,全田80%分蘖孕穗2期-3期,基部节间和主茎剑叶基本定型),,较常规施肥迟后8d施用,促成分蘖成穗率,穗大粒饱;抗倒性强的品种或组合宜在平均孕穗2期-3期施用,较常规施肥迟后3d施用。(2)磷、钾肥施用时期及比例。磷肥全部作基肥施用。钾肥的一半作基肥,另一半作穗肥施用。 5.水分管理。移栽后保持浅水层,促进早返青、早分蘖,当全田苗数达到目标有效穗数80-90%时开始晒田,但不要重晒。倒二叶抽出至剑叶露尖时停止晒田,此后保持浅水层至抽穗。抽穗后保持田间干干湿湿,养根保叶,收割前7天左右断水。 6.预防病虫草害,用药适时统一。一是病虫害防控。采用“预防为主,综合防控”方针,根据当地病虫情报,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进行防治。移栽前3-4天喷施送嫁药。大田期要加强二化螟、稻纵卷叶螟、稻飞虱等虫害和水稻纹枯病、稻瘟病及稻曲病等病害的防治,移栽后35-45天防治纹枯病一次。破口抽穗期防治稻瘟病、纹枯病、稻纵卷叶螟等,后期注意防治稻飞虱。二是草害防除。机插田,插秧前,在稻田腐沤期间撒施除草剂(35%苄·丁可湿性粉剂150g)芽前封闭除草,机插后9-13天排水,结合稻蓟马、二化螟防治,加苗后除草剂12.5%五氟磺草胺·氰氟草酯复配剂100毫升兑水15公斤一并喷雾,次日适度灌深水,达到虫草防除、促蘖控蘖效果。或抛插秧后9-13天排水喷药(稻蓟马、二化螟和苗后除草剂),次日适度灌深水,以稻田高处不现泥、低处不淹心叶为度,结合追施蘖肥,每亩撒施苄·乙或苄·丁(按说明剂量使用)控制杂草复活、抑制无效分蘖萌芽,提高成穗率。

适宜区域:适宜基础地力好、施肥水平较高的水稻种植区,特别是用种量充足的高产创建示范区;保肥保水能力差的土壤,或栽插密度和基本苗数达不到要求的不能机械应用“三控”技术。

注意事项:1.保证栽插密度。保障密度是“三控”技术应用的前提和基础,要按照技术要求,合理用种量,栽足基本苗。 2.严格把握施肥时期。早稻移栽后13天左右,中、晚稻移栽后11-14天施用分蘖肥,起到保蘖作用。穗肥在穗分化2期施用。如果土壤肥力足,基础好的地区,穗分化期叶色偏深、群体偏大的田块,要推迟穗肥施用(待群体落色后施用),并减少施用量。 3.防止额外补肥。采用“三控”施用技术,水稻前期生长较慢,分蘖偏少,叶色较淡,属正常现象。请按规定进行操作,勿着急,也不要额外追施肥料。 4.无需重度晒田。应用“三控”施肥技术,水稻无效分蘖减少,分蘖期保持湿润灌溉即可,宜多次轻晒田,不宜重晒田。后期防止断水过早,保证谷粒充实饱满。

支撑单位:江西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

联系人:联系地址:江西省南昌市省府大院东二路2号江西省农业农村厅2号楼319室 邮政编码:330046 联系人:刘凯丽 联系电话:0791-86212522 电子邮箱:karry_1991@163.com

联系电话:

联系地址:

电子邮箱:

备注信息:江西省2021年农业主推技术

我要发布 我要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