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科创云超市官网!

水稻大钵体毯状苗机械化育插秧技术

发布时间:2021-06-19


水稻大钵体毯状苗机械化育插秧技术

技术领域:种植业-粮油作物

技术概述:

技术要点:

<p>&lt;p&gt;1.品种选择 根据当地生态条件、种植制度、种植季节、生产模式等选择通过国家或地方审定并在当地主推的生育期适宜、优质、高产、抗逆、适应性好、发芽率和分蘖力适宜的适于机械化作业的水稻品种,要根据前后作物茬口选择确保能安全抽穗的水稻品种,与传统插秧相比,可选用生育期较长品种。 2.施基肥 根据水稻目标产量及稻田土壤肥力,结合配方施 肥要求,合理制定施肥量,培育高产群体。提倡增施有机肥,氮 磷钾肥配合。施肥量根据本地区土壤肥力状况、目标产量和品种 类型确定。一般有机肥料和磷肥用作基肥,在整地前可采用机械 撒肥机等施肥机具施入,经耕(旋)耙施入土中。 3.机械化耕整地 早稻机插前耕整地质量要求做到&amp;ldquo;平整、洁净、细碎、沉实&amp;rdquo;。耕整深度均匀一致,田块平整,地表高低落差不大于 3cm;田面洁净,无残茬、杂草等杂物;土层下碎上糊,上烂下实;田面泥浆沉实达到泥水分清,寸水不露泥,沉实而不板结,机械作业时不陷机、不壅泥。由于季节茬口紧,在早稻收获后要及时整地,可选用与大中型拖拉机配套的旋耕机、反转旋 耕灭茬机、铧式犁、水田埋茬起浆机、水田耙、平地打浆机等。丘陵山区可采用与小型拖拉机匹配的耕整机作业;在泥脚较深的稻田,可采用履带拖拉机配套旋耕机进行耕整地作业。 4.稻种处理 种子经清选脱芒、药剂浸种处理后,用浸种催芽机集中浸种催芽,调整设定好温湿度,种子达到破胸露白,芽长不超过1mm为宜。 5.苗床整备 选择灌排方便的壤土或粘壤土稻田做苗床,注意苗床准备与摆盘时间协调一致。苗床的宽度根据育秧盘的长宽而定,以横放两个或坚放四个为宜,床的长度依秧田长度而定。 床与床之间留出 25~30 厘米(盖膜苗床应加宽到 40 厘米以上) 作业道,在床与床面之间挖 20cm 深,20cm 宽的浅沟,整平并压实床面即可。苗床结构尺寸如图 1 所示。<img alt="" src="/upload/20210624/06bc9f1eb1ffec4b210b74a74afc061c.png" style="height:248px; width:450px" /> 对于双季稻区晚稻育秧,恰逢高温和雨季,为防止秧苗生长过快和育秧水分无法控制,给后续插秧机作业带来的困难,特别要求:在育秧苗床上方搭建简易遮阳防雨降温覆盖膜棚。为防止育秧盘底部窜根,在床面铺放一层无纺布。图 1苗床构造尺寸与秧盘摆放示意图 6.育秧盘的选用 为适应水稻钵苗机械插秧的要求,突出 水稻钵苗的技术特点,重点突破了既要成钵,又要成毯的技术难点,解决了低播量条件下的钵苗连成片的问题。应选用水稻大钵苗机插秧专用育秧盘。与水稻钵苗插秧机配套,在实现钵苗机插的前提下,突出大钵苗育秧的技术优势。 7.育秧播种 以秧田与大田 1:80~100 备足苗床。落谷前10~15 天,精做秧板,旱耕水整,晾板沉实。 杂交稻每亩大田备种1.5~2.5kg、常规稻3.0kg 左右。插前25~30天分批育秧,播种采用育秧播种流水线精确对位穴播播种作业,播前做好机械调试,确定适宜种子播种量、底土量和覆土量。播种要求准确、均匀、不重不漏。 8.秧苗管理 做好苗期温湿度、水肥药管理,适宜机插秧的秧苗应根系发达、苗高适宜、茎部粗壮、叶挺色绿、均匀整齐,秧根盘结不散。齐苗前保持床土相对含水量在 70%~80%;齐苗后,根据天气适时揭去苗床上的覆盖物并喷一次透水;齐苗至移栽前以控水控苗为主,中午出现卷叶时需补水,可于傍晚一次补足。秧田集中地块也不可灌平沟水,零散育秧可采取早晚洒水补湿。早稻移栽前 5~6 天,控湿炼苗,促进秧苗盘根,增加秧块拉力,便于卷秧与机插。如在秧苗期降雨,则需盖膜并及时排干沟中积水,以防苗床进水。 9.机插秧 根据水稻品种、栽插季节、秧盘规格选择适宜 类型的插秧机,插秧机横向移箱次数与育秧盘横向穴孔数一致, 宜采用高速插秧机作业,提高工效和栽插质量。机插要求栽插秧苗均匀,深浅一致,一般漏插率&amp;le;5%,伤秧率&amp;le;4%,漂秧率&amp;le;3%, 插秧深度在1cm~3cm,以浅栽为宜,有利于低节位分蘖。 根据水稻品种及栽插季节选择适宜栽插密度。可选用窄行(25cm)插秧机,常规稻株距 12cm~16cm,每穴 3 株~5 株,种 植密度 1.7~2.2 万穴/亩;杂交稻株距 14cm~17cm,每穴 2 株~3 株,种植密度 1.6~2.0 万穴/亩。建议采用同步深施肥插秧机作业,以提高肥效。 10.机械植保 草害防治移栽稻插秧前7天结合耕整地,施除草剂封杀杂 草,施药后保水3~4天。移栽后7天内根据杂草种类施除草剂,施用时水层3cm~5cm,保水3~4天;有条件的地区在机插后2周采用机械中耕除草,除草时要求保持水层3cm~5cm。 病虫害防治 根据病虫测报,对症下药,控制病虫害发生。 提倡高效、低毒和精准施药,减少污染。可采用车载式、担架式及喷杆式植保机械装备和植保无人机。 11.机械机收 收割前5-7天断水,抢晴天机收,及时晾晒 或烘干。收获时,要求稻谷的水分含量在 25%以下。推荐选用带茎秆切碎装置的全喂入收割机或半喂入联合收割机,要求留茬高度在15cm以下,便于翻耕和秸秆还田,提高土壤肥力,避免秸秆焚烧污染环境。全喂入水稻联合收割机总损失率&amp;le;3%,破碎率&amp;le;2%;半喂入水稻联合收割机总损失率&amp;le;2.5%,破碎率&amp;le;0.5%。 12.机械烘干 稻谷收获后应及时用谷物烘干机烘干或晾晒 至标准含水量(籼稻 13.5%,粳稻 14.5%),谷物烘干机根据生产 规模配置。&lt;/p&gt;</p>

适宜区域:南方双季稻区。

注意事项:对于双季稻区晚稻育秧,恰逢高温和雨季,为防止秧苗生长过快和育秧水分无法控制,给后续插秧机作业带来的困难,特别要求:在育秧苗床上方搭建简易遮阳防雨降温覆盖膜棚。为防止育秧盘底部窜根,在床面铺放一层无纺布。

支撑单位:江西省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监测站

联系人:联系地址:江西省南昌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庐枫路588号 邮政编码:330044 联系人:吴爱文 联系电话:0791-83976471,13979171251 电子邮箱:jxtgz202@163.com

联系电话:

联系地址:

电子邮箱:

备注信息:

我要发布 我要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