秸秆综合利用“大球盖菇-水稻轮作”生产技术
发布时间:2021-06-19
技术领域:种植业-粮油作物
技术概述:
技术要点:
(一)大球盖菇栽培 1.选择栽培场地和季节 选择交通方便、地势平坦、通风良好、排灌方便的水稻田作为大球盖菇栽培场地;在自然条件下,当地温度稳定在30℃以下时即可投料播种。南方区域一般选择9月底~10月底进行播种,具体播种时间要根据当地气候条件来确定。 2.栽培料制备 (1)栽培原材料及配方 选择稻草为主要原材料,木屑(或竹屑)和稻壳为辅料,原材料要求干燥且无霉变,栽培料推荐配方:稻草50%,木屑(或竹屑)35%,稻壳15%。 (2)栽培料预处理 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以下方式进行栽培料预处理。 浸泡预湿:按配方将各种原材料混合均匀后,放入1%的生石灰水中浸泡10 h~12 h。然后自然沥水至含水量65%左右; 喷淋预湿:按配方将各种原材料混匀,再加入1%生石灰后堆积起来,直接用水喷淋,使栽培料均匀吸足水分; 堆料发酵:播种季节如果气温超过32°C时,应对栽培料进行发酵处理。当料堆温度达到60°C后保持2 d~3 d后翻堆,在发酵过程中翻堆2次~3次。发酵好的栽培料要求含水量适中、质地松软且无酸臭氨气味。栽培料发酵好后及时散堆降温,当料温降到28°C以下进行铺料播种; 灌溉补水:按配方将各种原材料混匀后直接铺料、播种和覆土后,采用在畦沟内灌水的方式对栽培料补水,灌溉补水时间10 h~12 h。 3.整地作畦 先用旋耕机将大田旋耕一遍,然后把地块整成中间稍高、两侧稍低的小畦,畦高8 cm~10 cm、畦宽60 cm~70 cm,畦与畦之间留60 cm左右的走道。在栽培场地四周挖好排水沟,防止田块积水。 4.铺料播种 按照用料量2500 kg/667 m2~3000 kg/667 m2和用种量200 kg/667 m2~250 kg/667 m2在畦床上进行铺料和播种。播种时,将菌种掰成核桃大小块状,顺着畦床宽每行点播四块菌种,菌种块间距8 cm~10 cm、行距8 cm~10 cm。铺料播种后用木板轻轻拍平压实。 5.覆土与覆盖稻草 铺料播种后,按照畦床宽60 cm~70 cm、走道宽60 cm的要求进行机械或人工方法开沟,开沟时,将畦沟里的土壤采用人工或机械的方式均匀覆盖于两边畦床的栽培料上面。覆土层厚度2 cm~3 cm,覆土后再在覆土层上面覆盖厚约3 cm~4cm的稻草。 6.发菌管理 发菌期间,重点加强水分管理,调控栽培料和覆土层水分,保持覆土层和栽培料湿润。如果畦床上的覆土和栽培料过于干燥,在畦床上面喷雾状水的方式增湿,或者采取在畦沟中灌水方式,让沟内的水慢慢渗入到栽培料内部增湿;如果畦床上的覆土和栽培料过湿,及时排掉畦沟里的积水。 7.出菇管理 播种后50 d~60 d,大球盖菇菌丝爬上覆土表面,并且菌丝开始扭结成束状,覆土上面喷洒一次出菇水,促使菌丝在覆土层扭结形成菇蕾。菇床上大量子实体发生后,在菇床上适当喷雾状水,增大空气湿度,促进子实体生长。 8.采收 当大球盖菇子实体内幕菌膜尚未破裂且菌盖边缘内卷时,及时采收。采摘时,注意不要松动边缘幼菇。采收后,在菌床上留下的洞穴及时用土填满。 采收后的鲜菇去除菇柄基部残留的泥土和培养料等,按照产品规格大小和分级进行整理、分拣,用塑料袋包装或者直接摆放在泡沫箱或塑料筐里及时销售。 (二)大球盖菇栽培和水稻种植茬口安排 晚稻或中稻结束后,从9月中下旬至11月上旬之间且日最高温度不超过32℃之后,即可安排大球盖菇播种;4月底至5月中旬,大球盖菇生产结束后,即可安排水稻种植。 (三)水稻栽培技术 1、水稻田整田和溶田 大球盖菇生产结束后,插秧前浸泡大田4d~7d之后即可进行整地和溶田。 2、水稻种植 水稻种植按照水稻栽培技术规程(NY/T 1607-2008和DB36/T 337-1999)执行。
适宜区域:该技术模式适宜南方区域水稻一季或两季产区。北方区域如果推广应用,可以选择以玉米芯为主要原料,播种季节按照南方区域播种时间提前或推后,其他管理方法参照南方栽培模式。
注意事项:生产场地选择靠近水源且易灌易排的地方;大球盖菇播种时间要避免高温天气,如果高温天气栽培,原料须提前发酵后再播种,并且搭建遮阴棚;大球盖菇栽培料含水量补水后含水量要适当且均匀;大球盖菇采摘要求适时,保证大球盖菇产品商品性;合理安排大球盖菇栽培和水稻种植茬口,确保大球盖菇和水稻适时生产。
支撑单位:江西省农业科学院农业应用微生物研究所
联系人:联系地址:江西省南昌市青云谱区南莲路602号 邮政编码:330200 联系人:魏云辉 联系电话:0791-87090136,18579069379 电子邮箱:yunhuiwei@sina.com
联系电话:
联系地址:
电子邮箱:
备注信息:江西省2021年农业主推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