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技术
发布时间:2021-06-19
技术领域:资环技术
技术概述:
技术要点:
1.种植低积累水稻品种:在轻、中度污染的水田种植重金属富集能力较弱的水稻品种,可以有效减少重金属进入稻谷,降低水稻的重金属污染风险。可结合水稻品种适宜种植区条件,选择前期筛选出的一些镉污染低积累水稻品种推进种植。 2.土壤调酸技术:在酸性土壤中适量施用石灰等碱性材料,可以提高土壤pH值,降低土壤中重金属的活性(除砷外),还可以为作物提供钙素营养。施用碱性材料时可用人工或机械化的方式,在整地前将其均匀地撒施在水田土壤表面后再翻耕。石灰量建议:pH值<5的土壤,一次性施300-500kg;pH值为5-5.5的土壤,一次性施200-300kg;pH值为5.5-6.5的土壤,一次性施100-200kg;pH值>6.5的不需要施用石灰。3年后检测土壤pH值,根据检测结果按上述建议执行。 3.水肥调控技术:酸性土壤在淹水条件下,镉活性降低,从而减少水稻对镉的吸收。硅、硒等微量元素能降低水稻对于重金属吸收和转移。因此,合理的调控水肥能有效降低稻谷对镉的吸收。 ①在水稻的盛蘖期(水稻封行前一周开始至封行后一周)和水稻抽穗灌浆期(水稻开始抽穗至全部勾头成熟)淹水,淹水方法可采取在农田排水口垫土,将其高度固定在比田面高3-5 cm水平上,缺水时及时补充。 ②在水稻分蘖期施用铁肥(FeSO4•H2O 5-10kg/亩)、硒肥(Na2SeO3 50-100g/亩)、锌肥(ZnSO4·7H2O 3-5 kg/亩)或硅肥(Na2SiO3 4-5kg/亩),可有效降低水稻对镉的吸收。 4.土壤重金属钝化技术:通过向土壤中添加钝化材料,如由海泡石、蒙脱土、黏土矿物粉、铁锰氧化物、泥炭等制成的钝化剂,降低其在土壤中的活性。 5.深翻耕技术:通过深翻耕,将污染物含量较高的表层土壤与污染物含量较低的下层土壤充分混合,降低土壤表层重金属含量。深翻耕的实施时间一般为冬闲或春耕翻地时。深翻耕实施的时间、周期和深度等需根据当地种植习惯、土壤类型和耕作层厚度等来确定。 6.重度污染种植结构调整技术 ①种植纤维类作物。针对地下水位较低,易于排水的稻田,水改旱,种植棉花、苎麻等纤维类作物。 ②种植油类作物。针对地下水位较低,易于排水的稻田,水改旱,种植油菜(不做蔬菜食用)、油葵、油茶。 ③种植观赏类或景观类植物。通过开挖排水沟等措施降低地下水位,水改旱,或利用机械起垄,种植花卉苗木、草皮、香料作物等非食用农作物,并结合生态休闲,发展旅游观光农业。 ④种植富集系数低的果树作物。在具有特色果树作物种植优势的地区,通过水改旱,种植脐橙、蜜柚、蜜桔、柑橘和早熟梨等特色果树,并在果树行间种植蜈蚣草、伴矿景天、东南景天等超累积植物,进行重金属总量移除。 ⑤种植能源植物。在一些受污染地区周边存在有生物质发电厂的,可以通过水改旱,种植象草(皇竹草)、巨菌草(能源草)、杂交狼尾草、芒草、高粱(非食用)等能源植物,逐步降低土壤重金属含量。
适宜区域:轻中度重金属污染安全利用类水田;重度重金属污染严格管控类水田。
注意事项:1.开展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时,应当阻断污染源进入农田,杜绝污水灌溉,禁止施用未经农业农村主管部门登记的商品肥料和其他不符合国家标准规定的农业投入品。 2.在实施安全利用措施期间,应在当季作物收获期抽检农产品重金属含量,并根据农产品质量评价结果及时优化调整治理措施。 3.定期开展灌溉水、农用化学投入品、土壤和农作物重金属跟踪监测,分析其潜在环境风险。 4.对于移除的秸秆,必须进行无害化处理,避免重金属污染物再次返还耕地,达到逐步降低耕地土壤重金属含量目的。待土壤镉含量低于1.0mg/kg时,参考安全利用技术,进行针对性的修复。
支撑单位:1.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2.江西省红壤研究所
联系人:1.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联系地址:江苏南京市北京东路71号 邮政编码:210008 联系人:王兴祥/周静 联系电话:13851800070/13870104316 电子邮箱:xxwang@issas.ac.cn 2.江西省红壤研究所 联系地址:江西省进贤县张公镇省红壤研究所 邮政编码:331717 联系人:黄欠如 联系电话:13870826107 电子邮箱:qianruhuang@163.com
联系电话:
联系地址:
电子邮箱:
备注信息:江西省2021年农业主推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