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铃薯化肥减量增效施用技术
发布时间:2021-06-19
技术领域:种植业-粮油作物
技术概述:该技术主要针对我省马铃薯生产实际,推进绿色有机农畜产品示范省创建,推进化肥减量增效的实际工作,为降低马铃薯化肥施用量,提高马铃薯肥料利用率,减少化肥对农田造成的污染,提高马铃薯生产效率。
技术要点:
(一)播种 1播种时间 当气温稳定通过6~7℃时,土壤10厘米处地温为7℃以上时及时播种。一般在4月中下旬~5月上旬开始播种。 2播种方式 机械播种 采用DB63/T520-2005马铃薯机械化播种技术作业质量标准。 人工点播 采用等行距单垄单行种植,垄距为70~80厘米,株距为25~30厘米,播种深度10厘米左右,要求播种、覆土、镇压连续作业。 3种植密度 密度根据当地主导品种确定,播种量每公顷2250千克~3000千克(150千克/亩~200千克/亩)。 (二)施肥 1 微生物肥料施用增效技术 微生物肥料本身绿色无污染,大量使用不会给环境造成危害,并且使用微生物肥料还可以逐步解决因滥用化肥导致的土壤质量和产品品质的下降的问题。马铃薯田施用微生物肥料可用于拌种、做底肥、追肥,沟施或穴施。每亩地施用20公斤固态菌剂与2000公斤充分腐熟的有机肥混合均匀后做基肥用,氮肥10.00千克/亩~15.00千克/亩,磷肥6.00千克/亩~10.00千克/亩,钾肥5.00千克/亩~10.00千克/亩,可以显著提高肥料利用率,微生物肥料要避免在高温干旱条件和与未腐熟的农家肥混用,避免与农药同时使用。 2 生物有机肥减量增效技术 生物有机肥能提高土壤肥力,改善土壤结构,减少毛细管水运动的速度和水分的无效蒸发,有明显的抑制返盐效果。盐碱地施用效果明显。生物有机肥可作基肥、追肥。作基肥时马铃薯田每亩施用40~120公斤,在春、秋整地时和农家肥一起施入;经济作物和设施栽培作物根据当地种植习惯可酌情增加用量。作追肥时较化肥提前7~10天,用量可按化肥做追肥的等值投入。 3 配方肥筛选应用与有机肥搭配使用减量增效技术 配方肥是在测土配方施肥项目实施中研制开发的新型肥料,由于针对强,肥料配比合理,筛选出的马铃薯配方肥施用量,将马铃薯配方肥与有机肥以不同比例搭配使用,可以降低马铃薯化肥施用量,提升马铃薯肥料利用率,马铃薯配方肥亩基施60公斤及有机肥240公斤进行施用。 (三)田间管理 1中耕除草与培土 齐苗后及时中耕除草。封垄前进行最后一次中耕培土。保证地下茎从芽块到地上茎基部有15厘米左右的厚度。 2追肥 结合中耕培土,视苗情追肥,追肥宜早不宜晚。每公顷追施纯氮37.5~75千克(2.5~5.0千克/亩),追肥方法可采用沟施、点施或叶面喷施。 3化控 现蕾至初花期采用100ppm哆效唑喷施1次,控制株高生长,防治地上部分生长过旺。 4病虫害防治 1)晚疫病 在马铃薯晚疫病中心病株发现前3~5天,采用杀菌剂(如用72%杜邦克露800倍液、金雷多米尔500倍液、25%或35%的甲霜灵锰锌,72%的克露、克抗灵,75%的百菌清等)均匀喷施马铃薯植株1~2次,间隔7~10天。 2)害虫防治 在播种前结合施肥,采用辛硫磷、乐斯本乳油等杀虫剂,拌细沙或肥料进行土壤处理,防治金针虫、蛴螬等地下害虫。 5 灌溉与排水 在整个生长期土壤含水量保持在40%~60%。在雨水较多的地区或季节,田间如有积水及时排水。 (四)收获 1收获时间 根据生长情况与市场需求及时采收。采收前可提高7~10天杀秧。 2收获方法 采用DB63/T594-2006马铃薯机械化收获作业质量标准及DB63/T485-2004马铃薯贮藏技术规范进行机械收获或进行人工收获。收获后,块茎避免暴晒、雨淋、霜冻;进行短期凉晒,分捡后贮藏。
适宜区域:马铃薯种植区
注意事项:无
支撑单位:无
联系人:
联系电话:
联系地址:
电子邮箱:
备注信息:青海省2021年农业主推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