牦牛寄生虫病防治技术
发布时间:2021-06-19
技术领域:养殖业
技术概述:应用阿维菌素类药物对多种内寄生虫和外寄生虫同时有效的原理,对寄生虫病同时防治技术;用丙硫咪唑对多种蠕虫病有效的原理,有效防治蠕虫病的危害,弥补阿维菌素类药物的不足;采用溴氰菊酯、螨净、氯氰碘柳胺钠、碘硝酚等药物的药效特点,弥补阿维菌素类药物在防治外寄生虫病方面的缺陷,最终达到配套防治多种内寄生虫病和外寄生虫病的目的。控制降低牛主要寄生虫的危害。 在区域试验点和生产示范点开展经济效益测定,幼年牛保活率提高1.46个百分点,牛毛产量增加0.02kg/头。幼年牛实现新增总产值20.56万元/万头,新增纯收益19.85万元/万头。三年间,全省共推广幼年牛556.63万头,经济效益1959.84万元。
技术要点:
(一)冬季对牛使用一次阿维菌素类药品防止胃肠道和呼吸道线虫春季高潮,控制牛皮蝇蛆病的危害,同时采用降低主要吸血性外寄生虫病危害的新技术,达到了牛多种内、外寄生虫病同时防治的作用。 使用剂量:0.2mg/kg。 投药时间:12月-元月份。 配套技术:在绦虫严重地区,于7-9月份使用5-10mg/kg剂量的丙硫咪唑驱除绦虫;在吸虫感染严重地区,在感染季节(6-9月份)使用20mg/kg剂量的丙硫咪唑或5mg/kg剂量的硝氯酚驱除吸虫。 (二)根据外寄生虫的不同种类、不同感染季节、不同感染地区,采用溴氰菊酯、螨净等药物开展药淋辅助措施的防治技术,解决区域性外寄生虫感染危害严重的问题。 溴氰菊酯防治方法 防治对象:血虱、毛虱、蜱、蚤、疥螨。 使用剂量:药淋采用12.5ppm(250ml/T)的浓度,即在1吨水中加入5%的溴氰菊酯250毫升。 防治时间:7-8月份进行药淋。 喷雾:应用30ppm的浓度,即在15公斤水中加入5%的溴氰菊酯9—10毫升。 灭蜱:灭蜱时剂量为75ppm,即15kg水中加入25ml。在泰勒虫病流行区使用该方法,不但起到杀蜱的作用,而且可防治泰勒虫病。 螨净(二嗪农)防治方法 防治对象:疥螨、蜱、血虱、毛虱、蚤。 使用剂量:药淋应用250ppm的浓度,即在1吨水中加入25%的螨净1000毫升。 涂擦:冬季蠕形蚤感染严重地区也可涂擦防治,主要在尾根部、臀部、颈部(颈静脉沟周围)、肩部和前腿部、胸部(胸骨部)、股内侧涂擦杀虫。 防治时间:对于大部分外寄生虫,药淋一般在7-8月进行;涂擦时间主要在该寄生虫感染严重时期,蠕形蚤一般在11月、12月、元月上旬,草原革蜱一般在3月、4月。
适宜区域:适合全省放牧牦牛及其他牛种。
注意事项:1、对牦牛寄生虫防治工作进行大力宣传,从药物防治和轮牧环节抓起,才能得到有效防治。 2、加强技术人员培训,掌握规范的防治技术。
支撑单位:青海省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联系人:蔡金山 13909715162
联系电话:
联系地址:
电子邮箱:
备注信息:青海省2021年农业主推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