坛紫菜浅海养殖技术
发布时间:2021-06-19
技术领域:渔业
技术概述:坛紫菜是我省主要的海水养殖品种。近些年,随着地方政府工业化发展,原本用来坛紫菜养殖的大面积滩涂被围垦,适合坛紫菜养殖的区域日益萎缩。坛紫菜养殖主要包括:潮间带插杆(毛竹)、玻璃钢深水插杆和全浮流翻转式等养殖模式,其中玻璃钢管深水插杆和全浮流翻转式养殖技术的推广应用拓展了坛紫菜养殖海域、提高了海域利用率,促进了我省坛紫菜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技术要点:
1.养殖设施 (1)玻璃钢管深水插杆式:用玻璃钢管(13米以上)代替传统的毛竹,其它设施与潮间带插杆(毛竹)养殖模式相同。 (2)全浮流翻转式:养殖海域将设置的养殖设施主要包括浮绠、塑钢杆、桩缆、浮子、网帘、桩基等。浮绠用于形成养殖筏架,张挂网帘;塑钢杆用于支撑网帘,桩缆一端与竹桩连结,另一端与浮绠相连,固定桩采用毛竹桩。 2.浮架设置(全浮流翻转式) 泡沫浮子一般直径为60厘米,高45厘米,用于均匀地固定在网帘上,每张网帘用42个小浮球。塑钢杆为中空的玻璃钢材质,外径3.8厘米,壁厚0.4厘米,长度2.2米,两边打孔穿绳备用,一般2个泡沫浮子2个玻璃钢杆为一组。通过绑绳机将两个泡沫浮球固定到两根塑钢杆上,形成浮架,一般每张网帘放置21个浮架,浮架用浮绠绳连接。平时网帘浸在水中,浮子在水面上;当浮架翻转时,浮子在下,托起网帘离水(干露)。网帘采苗前将浮架提前下海布置,网帘采苗后将浮架固定到网帘上。相邻网帘间距5米以上。 3.网帘的选择与处理(全浮流翻转式) 每排网帘长100米(可以由若干小网帘组成,便于操作),宽2米。苗帘线总共30条,间距6厘米,苗帘线材料为树脂维绳。选用直径为0.4-0.5厘米的聚乙烯绳,每张网帘41根帘纲,帘纲要选用不同颜色绳子,每2.5米固定一根帘纲,用以识别浮架放置位置。将网帘折叠成8层后,固定网纲两边,打包后备用。网帘在采苗前应当进行多次的淡水浸泡和太阳的暴晒,去除有害物质。 4.壳孢子采苗与暂养 当养殖海区水温降至28℃以下且无较大回升时,可进行壳孢子采苗,将成熟的坛紫菜苗壳放在水流通常的海区进行流水刺激15-16小时,将刺激好的苗壳冲洗干净后,放置在6米×4米×0.6米的水体中等待壳孢子的放散,期间不间断的进行苗壳的翻抖,并用显微镜观察水体中壳孢子的密度。 壳孢子采苗一般采用“浸染”法(也可以在养殖船上采苗),一般在上午10-11时壳孢子会大量放散,此时要将采苗水体不断地搅拌均匀,并把苗壳移至水池旁边,然后将准备好的网帘浸放到采苗水体中,尽量使投放的网帘均匀附苗,以保证壳孢子附着均匀;并将旁边的苗壳压到网帘上,同时剪取网帘上的线头,显微镜下查看壳孢子附着密度,如每个镜头都能看到壳孢子,则基本能满足生产需要。根据潮水涨落时间安排下海挂网暂养。幼苗暂养一般采用插杆式养殖模式。 5.分苗、养殖和管理 暂养15-20日,一般待紫菜苗帘上可以肉眼看到坛紫菜苗种时,方可进行海区分苗和养殖。当网帘上有少量杂藻附着时,可在晴天进行干露处理。幼苗对干燥的忍受力较弱,同时幼苗期间的温度又高,不能长时间干露;待藻体有所增长、其胶质变厚、对干燥的忍受力也增强了、而气温又降低的时候,干露时间可适当延长。 通常刚采苗下海放养时,每2日要干露1-2小时,坛紫菜小苗萌发后,逐步延长干露间隔期及干露时间,一般每3-5日干露1日,以处理杂藻,促进坛紫菜生长,减少病害发生。 遇到高温天气必须及时采取措施预防(网帘干露或下沉脱离表层高温海水),遇到台风影响要经常检查网帘的完整情况和绑绳的牢固程度,及时修补破损网帘和固定绑绳。 6.采收 (1)采收时间: 当网帘上藻体长至20cm-30cm时,即可开始采收第一水菜。以后每隔8d-20d可采收下一水菜,采收后留下的长度以3cm-8cm为宜,采收时间一般选择晴好天气,便于采收后及时干露,防止受伤藻体愈合减少病烂的发生。 (2)采收方式: 现阶段我省坛紫菜普遍采用机械采收,操作如下:发动机收割船的动力→开进紫菜养殖区内→关停收割船动力→拉起筏架把网帘平铺于收割机上→发动收割机配置动力→船头船尾各站一人→拉紧浮绠横向前进。收割1台筏架约需8 min-10min。
适宜区域:无
注意事项:养殖海区应符合当地海区功能区划规划,并处在大干潮线以下的海区,以水深10-15米,具有一定流速,盐度22‰-30‰为宜。
支撑单位:浙江省海洋水产养殖研究所浙江省水产技术推广总站温州市4技术推广站
联系人:浙江省海洋水产养殖研究所 0577-88213320 浙江省水产技术推广总站 0571-88731825 温州市4技术推广站 0577-88847757
联系电话:
联系地址:
电子邮箱:
备注信息:浙江省2021年农业主推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