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科创云超市官网!

水产养殖尾水治理模式示范推广

发布时间:2021-06-15


水产养殖尾水治理模式示范推广

技术领域:渔业

技术概述:(一)技术基本情况 海南省“十三五”规划明确指出,要做大做强热带特色高效农业产业。海南省自然环境条件优越,水产资源丰富,发展水产养殖业,条件得天独厚。立足于“海洋大省”的独特省情,海南省渔业进入了迅速发展的快车道,沿海渔民构建起“黄金海岸带”,开发性渔业和名特优新养殖业规模不断扩大,产业结构和品种结构不断优化,水产品市场运行态势良好,优质名牌水产品享誉祖国大江南北,飘香日、韩、欧美和东南亚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渔业在我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举足轻重。 发展水产养殖业,增加水产品产量,不仅可以提供大量的食物来源,而且将大大改善人们的食物结构,为“淀粉农业”向“蛋白质农业”的转变起到了很大作用。2016年,海南省水产品产量达214.64万吨,比上年增加3.5%。全省海水养殖水产品总产量27.97万吨,占水产品总产量的13%;全省海水养殖水产品总产值69.71亿元,占全省水产养殖总产值(282.97亿元)的24.64%,占全省渔业经济总产值(495.06亿元)的14.08%;随着海南水产养殖产业的迅猛发展,养殖面积不断扩大,产量逐年增高。但相配套的养殖规划、管理、技术支撑和市场开拓等却没有跟上,导致产业发展过程中出现较多问题:(1)水产养殖生产中,养殖尾水未经处理直排入海,造成水产养殖海区污染;(2)养殖户日趋追求高产量,养殖密度不断增大,进一步加速海区水质恶化;(3)养殖技术和养殖条件跟不上,造成养殖品种病害频发,发病养殖池水体及死亡个体直排入海;(4)养殖户利用大量的抗生素等化学药物进行病害预防与控制,导致病原耐药性增加、药物残留的食品安全风险增加、自然海区微生态平衡破坏等。以上问题最终导致水产养殖业病害爆发日益频繁,加之养殖规模不断扩大,造成的损失也越来越大。但养殖尾水直排入海,养殖病害频发等问题依然未得到根本解决。 “青山绿水,就是金山银山”,海南的最大优势就是生态。《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海南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指导意见》指出,海南的战略定位是“国家生态文明实验区以及国际旅游消费中心”。2018年6月19日,海南省深化生态环境六大专项整治行动计划(2018—2020年),为了解决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的突出问题,制定了“六大专项整治”,其中,“实施城镇内河(湖)水污染治理专项行动”中开展“压实水污染防治责任”,全面推行“湾长制”,实施“一湾一策”开展蓝色海湾整治行动,以及 “(十五)加强近岸海域污染防治”,全面清理非法或设置不合理的入海排污口,推进重点港湾、近岸海域污染整治和生态保护修复。不过,为消费者提供多样、名贵且品质优良的水产品,满足消费者的消费需求也是海南省建设国际旅游岛,建成“国际旅游消费中心”的重大需求。因此,为了更好的服务于“国际旅游岛和国际旅游消费中心”建设服务,水产养殖尾水禁止直排入海,养殖尾水处理及再循环利用研究势在必行。 (二)技术示范推广情况 目前,养殖尾水处理技术已在我省的文昌、昌江、东方、陵水等市县养殖公司推广,但是养殖尾水直接排放还普遍存在于小的养殖户,还有待进一步的示范推广,加大尾水处理,有效保护养殖生态环境。 (三)提质增效情况 该技术推广可提升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加快技术的集成创新与示范应用,助推水产养殖产业的提质增效与绿色发展。通过尾水处理后可有效减少细菌和病毒的传播,减少养殖过程中病害的发生,提高养成水平,为养户带来较高的经济效益。通过推广建立尾水处理实施,对养殖尾水进行净化处理,避免了尾水直接排放,同时减少了养殖废水中的营养物和氮磷排放,降低了对养殖环境的污染,为水产养殖的绿色健康养殖提供有力的生态防护。

技术要点:

养户在养殖过程中,因成本、养殖观念等原因,没有配套规划养殖尾水处理设施设备,养殖尾水直接排放较为普遍;同时,为追求养殖利益最大化,往往存在放养密度不合理、饲料投喂不科学、药物使用不规范,清塘整修不及时等现象,尾水存在有机物浓度高、无机盐含量高、处理难度相对较大等特点。 养殖尾水处理修复手段可分为物理修复、化学修复和生物修复三大类。物理修复主要包括紫外线消毒、泡沫分离、曝气吹脱、吸附以及过滤等,是一类基础的修复手段。化学修复主要分为臭氧氧化和生物絮凝。生物修复方法较多样,包括水生植物修复、水生动物修复、微生物修复和复合生物修复。 1.项目前期调研 通过对文昌、琼海等主养区的养殖场进行走访调研,对东星斑、东风螺等工厂化流水养殖模式的进排水量和饵料系数进行问卷调查,对饵料及养殖品种的营养物质组成和进排水水质指标数据收集和分析,了解养殖密集区域养殖尾水排放情况,确定养殖尾水中的主要污染物质。 2.改造或建造沉淀池、过滤池 通过改造或建造沉淀池、过滤池,利用自然沉降、砂滤等方式降低水体中的悬浮浓度。 3.构建养殖尾水处理池 利用外塘构建养殖尾水处理池,在养殖尾水处理池中构建沙滤系统和生态浮床、并放鱼虾贝藻等生物(不投饵)。工厂化养殖尾水经过沉淀过滤池后进入到养殖尾水处理池塘,经过微生物降解、大型藻类和微藻对氮、磷等营养盐的吸收同化作用,贝类对单细胞藻类的滤食作用,鱼类对池塘生态系统的调控作用以及生态浮床进一步净化吸收后再回到养殖池,实现对养殖尾水的循环再利用,降低海区海水的取水量,同时也减少养殖尾水的排放。 4.精细化管理 通过在养殖池中调整放养密度、饵饲料投喂方式、优化养殖操作和病害防控方法等,增加饵料中营养物质的转化率,降低饵料系数,从源头降低养殖尾水中氮、磷等有机污染物的含量。 5.制定企业养殖尾水排放标准 通过测定各级处理方式前后水质指标的变化情况,研究养殖尾水中营养物质的去除效率,阐述项目所构建养殖尾水处理及再利用各项参数,制定企业养殖尾水排放标准,为今后进一步推广奠定基础。

适宜区域:该技术适合在水产养殖密集区域进行示范推广,引导水产养殖业的转型升级,提高养殖水平。集成示范养殖尾水处理技术模式,推广基地率先实现养殖尾水资源化综合利用或达标排放,辐射带动水产养殖尾水治理取得新进展,促进水产养殖业绿色发展。

注意事项:养殖场的目的是盈利,水产养殖中要考虑自身的养殖成本,尾水处理时应根据现场的实际情况,做好水质监控,分析产生的原因,在符合相关标准的前提下,选择合适的尾水处理技术,对症施策,实现养殖尾水的达标排放或多级循环使用,促进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丰收。

支撑单位:海南省水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省水产技术推广站)

联系人:通讯地址:海口市友谊路21号 邮政编码:571002 联系人:王秀英 联系电话:0898-65236272 电子邮箱:77418680@qq.com

联系电话:

联系地址:

电子邮箱:

备注信息:海南省2021年主推技术

我要发布 我要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