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禽场动物疫病净化技术
发布时间:2021-06-15
技术领域:养殖业
技术概述:《国家中长期动物疫病防治规划(2012-2020年)》提出要大力开展种畜禽场疫病净化工作,实施种畜禽场疫病净化计划,到2020年,种禽场的高致病性禽流感、新城疫、沙门氏菌病、禽白血病等疫病要达到净化。种禽场的动物疫病净化涵盖内容广、范围宽,专业性强,因此,本技术从疫病发生的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动物这三个要素之间的复杂联系和相互作用出发,对种禽场的选址布局、设施设备、免疫、监测、净化、无害化处理、内部管理等方面提出了具体的要求,指导种禽场开展疫病净化。
技术要点:
1.种禽场的选址和布局技术要点 (1)场址应选在地势较高、干燥平坦、背风朝阳的地方。 (2)选址应距离生活饮用水源地、动物饲养场、养殖小区和城镇居民区、文化教育科研等人口集中区域及公路、铁路等主要交通干线1000m以上;距离动物隔离场所、无害化处理场所、动物和动物产品集贸市场、动物诊疗场所3000m以上。 (3)选址不应在饮用水水源保护区,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和缓冲区以及山谷洼地等易受洪涝威胁的地区。 (4)场址应水源充足、水质良好。 (5)场内布局应考虑工艺流程合理,空气流通适当的原则。 (6)污道与净道分开,互不交叉。 (7)场内内应按常年主导风向依此划分管理区、生产辅助区、生产区和隔离区,各区之间应严格区分,并有明显物理隔断。 2.设施设备配备的技术要点 (1)场区周围应建有围墙。 (2)在场区门口设置消毒池、生产区出入口应设置更衣室、消毒通道或消毒室。 (3)场内建有与饲养规模相适应的无害化处理、污水污物等处理设施。 3.免疫的技术要点 (1)按照国家强制免疫计划要求实施免疫。 (2)对于强制免疫计划以外的其他疫病,应根据本地动物疫病流行情况和生产需要制定和实施相应的免疫计划。 (3)禽只免疫后应按规定建立免疫档案。 4.监测的技术要点 (1)应接受各级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组织的监测。 (2)应根据本地动物疫病流行情况和本场动物免疫情况制定和实施相应监测计划。 5.净化技术要点 (1)种禽场应采取以监测、分群、淘汰、强化管理相结合的综合防控措施,将禽白血病、沙门氏菌等疫病的感染控制在最低水平甚至无疫状态,逐步清除带毒鸡,实现种群净化,达到净化状态。 (2)种禽场应了解本场禽白血病、鸡白痢等净化疫病的感染情况,评估净化成本和人力物力投入,制定适合于本场实际情况的单病种净化方案。 (3)禽白血病的监测净化:种鸡群①阴性种蛋,分群孵化,检测淘汰,小群饲养。②5~6周龄阴性鸡选为后备种鸡。③种鸡开产检测淘汰。④40-45周龄留种前检测。⑤阴性种鸡每6个月一次监测抗体。⑥留足种蛋。⑦第二世代鸡继续按①~⑤的程序,实施第二世代的检测和净化,第三世代后可按此程序继续循环进行,直至原种鸡场,连续3个世代未分离到外源性禽白血病,祖代场、父母代场病原阳性率低于1%;抽检A-B、J抗体,原种场全部为阴性,祖代场、父母代场阳性率低于1%;连续两年以上无临床病例。公鸡:①病毒分离检测确定阴性公鸡。②供精之前检测。③检测精液。 (4)鸡白痢的监测净化:①后备鸡阶段全群检测1次。②开产前检测全群检测1次。③阳性鸡淘汰、扑杀,同群鸡加强监测。 6.无害化处理的技术要点 (1)粪便、废水等废弃物应进行无害化处理。 (2)染疫鸡及其排泄物、染疫产品,病死或者死因不明的鸡只,运载工具中的鸡只排泄物以及垫料、包装物、容器等污染物,应当按照国务院兽医主管部门的规定进行无害化处理,不得随意处置。 (3)未使用完的疫苗、使用过的疫苗瓶、注射器、针头、过期疫苗以及检测试剂等应按规定进行无害化处理。 7.内部管理的技术要点 (1)制度建设:种禽场应建立动物卫生质量保证体系相关制度,包括岗位责任制度、疫情报告制度、防疫制度、疫病监测制度、消毒制度、兽医室工作制度、无害化处理制度等,并有效实施。 (2)人员管理:种禽场的兽医人员应熟悉防疫、检疫、兽药、诊疗等业务知识并具有一定操作技能,饲养人员应具有动物饲养和动物福利方面的知识。饲养人员和兽医人员没有人畜共患传染病,并取得《健康证》后方可上岗。 (3)流动管理:种禽场的工作人员只能在本责任区内活动,非生产区工作人员不得进入生产区。各养殖区域之间不得串换、借用工具。 (4)档案管理:种禽场应建立饲养全过程的相关记录档案,包括生产记录、防疫记录、销售记录等。生产记录应包括饲养期信息、生产性能信息、饲料信息等。防疫记录应包括日常健康检查信息、预防和治疗信息、免疫记录、消毒记录、无害化处理信息等。档案信息应准确、真实、完整、及时,并保存两年以上。
适宜区域:此技术适用于全国各地区。
注意事项:一是种禽场的动物疫病净化是一项系统工作,种禽场的选址和布局、设施设备、免疫、监测、无害化处理、内部管理等内容都会影响种禽场疫病净化水平,因此在种禽场开展疫病净化工作时,应充分考虑和兼顾各个环节。二是种禽场的动物疫病净化是一个动态过程,种禽场即使已经达到净化水平,也要加强饲养管理和风险评估,保证净化状态的维持。三是鼓励种禽场在本技术基础上,结合实际情况,制定适合自身的技术要求。
支撑单位:中国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联系人:联系地址:北京市大兴区生物医药基地天贵大街17号 邮政编码:102600 联 系 人:宋晓晖、顾小雪 联系电话:010-59198955 电子邮箱:songxiaohui0523@163.com
联系电话:
联系地址:
电子邮箱:
备注信息:海南省2021年主推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