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斜纹夜蛾可持续防控技术推广
发布时间:2021-06-15
技术领域:资环技术
技术概述:(一)技术基本情况 斜纹夜蛾在我国各地大发生的频率表明该虫已上升为一种多发性农业大害虫,在华东各省几乎年年暴发。海南省地处热带北缘,是我国南菜北运的主要基地、南繁育种基地,也是全国人民冬季主要的菜篮子基地,在我国农业发展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海南一年四季均有种植斜纹夜蛾嗜好的寄主,如百合科的葱、十字花科的大白菜、芥蓝、包菜、豆科的豇豆、茄果类的辣椒等蔬菜。近年来,斜纹夜蛾在海南各地普遍发生为害,如2010年儋州光村芦笋、乐东利国菜豆;2011年海口大昌辣椒、澄迈瑞溪豇豆;2012年海口秀英十字花科蔬菜、陵水英州菜豆;2013年定安仙沟芋头、海口桂林洋莲藕、儋州芦笋、烟草等,一般产量损失为10~30%,严重时造成绝收,大大制约了海南蔬菜产业的发展。 斜纹夜蛾在海南周年为害,呈多峰型或主双峰型,抗药性是导致该虫猖獗为害的重要原因之一,也是影响杀虫剂使用效果的关键因子。本地斜纹夜蛾的整体防治水平偏低,主要以化学防治为主,对环境友好的农业防治、生物防治和物理防治等防治措施未能得到全面推广应用。过分依赖化学农药、农药品种选择不当和盲目混配或增加用药量和用药频率等导致天敌种群数量减少、自然控制作用降低,害虫抗药性急剧上升,导致蔬菜产品农药残留超标和环境污染,严重制约了蔬菜的质量安全和产业健康发展,也给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造成了负面影响。抗药性是一个普遍现象,目前科学上没有办法阻止抗药性的产生,但是可以通过抗性水平监测,采取相应的抗性治理策略,减少化学农药的直接投入量,降低有效防治浓度和次数,提高防治效果,抑制抗药性的发展,保障农产品安全生产的同时降低对生态环境的压力,确保农业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增加生态调控的作用,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为了更加有效控制斜纹夜蛾的猖獗为害和解决蔬菜生产中的安全用药问题,集成一套适合海南地区的综合、高效、安全的斜纹夜蛾可持续防控技术体系,并进行大面积的示范推广,显得十分重要。该项技术成果的大面积示范推广应用,可有效提高海南斜纹夜蛾的综合防控水平,显著的减少农药使用量,保障蔬菜安全生产,促进农业提质增效,同时可减轻生态环境的压力,维护农业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其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更加显著。 该技术已在海口、儋州、定安、乐东和三亚等市县主产菜区进行示范推广,建立技术示范区18个,推广示范面积203000万亩,实现海南省常年蔬菜地斜纹夜蛾平均为害率由防治前的25.5%下降至7%以下,同时菜区农药使用量下降30~50%,平均每亩因防效提高而增加产量283.90kg,增收1064.63元/亩,其产品优质优价增加收益793.45元/亩,劳动用工减少64.11元/亩,农药成本投入减少233.01元/亩,合计每亩新增纯收益1855.20元。2013年、2014年和2015年分别推广52000、64000和87000亩,经济效益分别达5954.76、7587.03和10157.05万元,3年累计推广203000亩,总经济效益达23698.85万元。 (二)提质增效情况 该项成果推广后可大幅度提高本省蔬菜斜纹夜蛾的整体防治技术水平,显著减少农药使用量,保障蔬菜安全生产,促进农业提质增效;本项成果的推广应用在提高广大农民对有害生物的综合防控能力的同时,也增强其科学合理用药意识和保护农业生态系统的意识,对促进海南生态省和国际旅游岛建设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三)技术获奖情况 该技术成果已获得2014-2016年度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农业技术成果推广奖三等奖、2016年度海南省科技成果转化一等奖。
技术要点:
(一)采用的核心技术: 海南斜纹夜蛾可持续防控技术推广的主要技术成果是以斜纹夜蛾诱杀技术和抗药性治理技术为核心技术,协调应用农业措施、生物防治技术和科学安全用药技术组成的可持续防控技术。 (二)主要技术措施: (1)开展斜纹夜蛾种群抗性水平监测,制定抗性治理策略和用药方案并推广应用,对已产生极高抗性或高抗水平的Bt、阿维菌素、毒死蜱和高效氯氰菊酯,暂停使用或尽量不用;交替轮换使用中等抗性水平以下的药剂;发生高峰期优先使用溴氰虫酰胺、氯虫苯甲酰胺和氟虫双酰胺等新药剂1~2次; (2)大力推广多种蔬菜间作、轮作,并及时清除田间残枝落叶,作物生长期疏松表土,化蛹高峰期浇水,减少其预蛹场所,以减少下一代虫源; (3)结合田间管理,在斜纹夜蛾产卵高峰期人工摘除卵块和群集为害的初孵幼虫,以减少当代虫源基数; (4)建立防虫网、塑料薄膜育苗棚、地膜覆盖或大棚栽培,有效阻挡斜纹夜蛾的发生与为害; (5)研制出双灯频振式太阳能灭虫器诱杀成虫,降低田间落卵量、压低虫口基数,减轻为害; (6)研制及筛选性信息素产品诱杀雄蛾,干扰成虫的正常交配,压低下一代虫源; (7)斜纹夜蛾发生初期,在作物新生部分及叶片背面喷施300亿PIB/g斜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或400亿孢子/克球孢白僵菌水分散粒剂等病原微生物; (8)大田初见卵块时释放台湾甲腹茧蜂、黑卵蜂;卵孵化盛期,释放淡足侧沟茧蜂,充分发挥天敌自然控制作用; (9)在斜纹夜蛾发生初期,喷施0.5%辣椒碱水乳剂、1%苦皮藤素水乳剂或0.3%苦参碱水乳剂等植物源药剂。 (三)推广手段、组织措施: (1)联合植保企业、农民学校、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服务部门和专业合作社、种植企业共同建设示范区、组织农民技术培训、现场观摩、科技咨询和田间现场指导等措施推广本成果; (2)编印和发放《海南斜纹夜蛾发生与防控措施》、《海南斜纹夜蛾抗药性监测及治理技术》和《斜纹夜蛾防治技术规程》等技术资料10000份以上; (3)通过举办技术培训班、现场观摩会、技术指导和田间现场指导等形式推广斜纹夜蛾可持续防控技术,培训基层农技人员和种植户6000人次以上。
适宜区域:全省范围推广。
注意事项:无。
支撑单位:海南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联系人:联系地址:海口市琼山区兴丹路14号 邮政编码:571100 联系人:吉训聪 联系电话:13307601008/0898-65314639 电子邮箱:757557113@qq.com
联系电话:
联系地址:
电子邮箱:
备注信息:海南省2021年主推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