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猪规模养殖批次化生产技术
发布时间:2021-06-15
技术领域:养殖业
技术概述:1.技术基本情况。生猪规模养殖批次化生产技术是利用现代生物技术,结合母猪繁殖周期理论,使母猪群发情、排卵、配种和分娩同步化,按技术组织批次生产的一种养殖模式。该技术将原有的连续生产管理模式,改为在集中的某段时间内完成某项专一的生产管理工作,时间间隔规律、明显,可大幅提升母猪群繁殖性能,真正实现“全进全出”,对于非洲猪瘟疫情防控形势下的猪场生物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2.技术示范推广情况。通过建设示范基地、组织技术培训等方式,已在湖北省19家不同规模生猪养殖企业推广应用批次化生产技术,有效提升了猪场管理效率和员工工作效率,分娩率、窝均产仔数、窝均健仔数以及PSY(每头母猪每年提供的断奶仔猪头数)等重要生产指标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并且真正做到“全进全出”,极大地提升了猪场的综合效益。 3.提质增效情况。与传统的连续生产方式相比,生猪规模养殖批次化生产技术提高了母猪利用率和周转率,降低了生物安全风险,母猪PSY可提高3.9头,20公斤仔猪成本降低29元/头,经济和社会效益显著。
技术要点:
1.定时输精技术。包括发情周期同步(同期发情)、卵泡发育同步、排卵同步和人工输精技术。 同期发情:对需要调整发情周期的母猪,饲喂烯丙孕素抑制母猪促性腺激素的释放,使其处于一种假孕的状态,达到同批次配种母猪发情同步化,剂量为20毫克/(头/天),1次/天。 卵泡发育同步化:同批次配种母猪同时注射 PMSG(血促性素)(正常断奶发情配种母猪在断奶后24 小时注射,饲喂烯丙孕素的后备母猪及成年母猪在停喂烯丙孕素42 小时后注射),剂量为1000 IU/头。 排卵同步化:经产母猪在注射PMSG后72小时注射促排药物GnRH(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后备母猪在注射PMSG后80 小时注射促排药物GnRH,剂量为100 微克/头,促进排卵。 人工授精:在注射GnRH后24 小时进行第一次输精,再间隔12小时至24 小时进行第二次输精。由于激素对母猪存在个体差异,还需根据发情质量(静立、黏液和阴户颜色)来调整输精时间,但要在注射GnRH后的24小时内完成第一次输精。后备母猪使用常规输精技术,经产母猪可使用深部输精技术。 2.同期分娩技术。根据本场母猪的平均妊娠期制定母猪分娩同步方案。经产母猪一般在妊娠113 天时注射PGF2α(前列腺素),后备母猪则是在妊娠114天注射。95%的母猪在注射PGF2α的36小时内开始分娩,为使母猪尽量在白天分娩,应于上午8点前注射。 3.批次生产管理。 方案制定:根据在群母猪的详细信息,推算母猪批次生产的调整方案。通过养殖场各猪舍排布及数量、栏位、饲养量等数据,计算猪场合理的批次生产天数。根据猪场历史数据及猪场规模,推算批次配种、分娩及出栏头数。最后制定每周及每天的工作内容,完善批次生产计划。 白板管理:根据全年的生产目标,在白板上构建一张记录全年每个生产周期的成绩表,记录生产目标完成情况,便于及时跟踪生产信息,分析数据与解决问题,以及准备后备母猪补充批次计划。
适宜区域:该技术适用于全省规模化生猪养殖企业。主要示范区域:武汉市、宜昌市、襄阳市、荆门市。
注意事项:1.短期优饲与配种后限饲。每头母猪在断奶后至配种前进行优饲,配种后(当天开始)进行限饲。 2.光照时间和温度。母猪停喂烯丙孕素后在母猪上方圈舍内进行16 小时的光照,提供理想的环境温度。 3.公猪诱情。停喂烯丙孕素后母猪每天两次和公猪进行接触。
支撑单位:1.湖北省畜牧技术推广总站 2. 湖北省农科院畜牧兽医研究所
联系人:1.湖北省畜牧技术推广总站 联系人:黄京书 蔡传鹏 联系电话:027-87272219 2.湖北省农科院畜牧兽医研究所 联系人:宋忠旭 孙 华 联系电话:027-87156079
联系电话:
联系地址:
电子邮箱:
备注信息:湖北省2021年主推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