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塘大规格优质河蟹“3+5”分段养殖技术
发布时间:2021-06-15
技术领域:渔业
技术概述:1.技术基本情况。我省是河蟹养殖大省,产量位居全国第二,但和江苏省相比,在规格、产量、经济效益方面仍存在较大差距离。我省河蟹产业和江苏省相比差距较大的最主要原因在于我省蟹种质量差。我省蟹种95%以上是从江苏、安徽等省购进,存在规格小、体质弱、适应能力差等问题,因此蟹种下塘后成活率没有保障,养殖风险较大。除了蟹种质量以外,水草生长情况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河蟹的产量和规格。轮叶黑藻因耐高温、生命力强、品质好、河蟹喜欢吃等特点,是商品蟹养殖阶段的最佳水草。但轮叶黑藻的种植时间为3月份和4月份,如果5月份之前池塘内有河蟹,轮叶黑藻刚发芽会被河蟹吃掉,因此保证水草生长情况良好就成了非常难以完成的任务。池塘“3+5”分段养蟹可控技术是将河蟹养殖分为3个月和5个月两个阶段并在不同的池塘进行养殖。该技术不仅通过分段式养殖、优胜劣汰实现了蟹种质量可控,而且为河蟹生长提供了良好的生态环境,还实现了河蟹养殖过程全程可控。 2.技术示范推广情况。2020年湖北省池塘“3+5”分段养蟹技术推广应用面积大约100万亩。 3提质增效情况。每亩节本、提质50元;和常规河蟹生态养殖方法相比,采用“3+5分段养蟹技术”的池塘,河蟹产量增加20%以上,规格提升10%左右,每亩池塘增效1000元以上。
技术要点:
1.池塘要求。配备大、小两口池塘或将一口池塘用围网分隔成大、小两口池塘,大池塘与小池塘面积比约为3:1。 2.水草种植。小池塘11月份种植伊乐藻,大池塘在3月中旬左右种植轮叶黑藻,种植面积为池塘面积的50%左右。 3.饲料投喂。蟹种进入小池塘后,水温达到8℃就开始投喂;养殖期间按照“四定原则”投喂饵料。 4.螺蛳投放。大池塘在3月底投活螺蛳100公斤/亩,8月中旬投活螺蛳300公斤/亩。 5.蟹种放养。蟹种优先选择亲本规格较大的优质蟹种。小池塘的蟹种在1月前后放养。配备大、小两口池塘的,在5月10日前后用地笼捕捞小池塘的蟹种,将规格大于20克/只的蟹种挑选出来投放到大池塘,大池塘的蟹种密度为800-1200只/亩。用围网分隔成大、小两口池塘的,直接撤掉围网,让小池塘的蟹种进入大池塘。 6.水草管理。定期割茬,蟹池水草要求顶端始终不露出水面。 7.水质底质。适时调控水位并定期改良底质、水质。
适宜区域:全省所有水源充足、水质良好的土质为壤土或黏土的池塘。
注意事项:1.水草覆盖率。整个养殖期间要求水草覆盖率不超过60%。 2.水草虫害。根据水草虫害的流行规律做好防控工作。 3.疾病预防。通过加强增氧、改善生态环境、科学管理等措施预防疾病。
支撑单位:湖北省水产技术推广总站
联系人:湖北省水产技术推广总站 联系人:汤亚斌 联系电话:027-87228231
联系电话:
联系地址:
电子邮箱:
备注信息:湖北省2021年主推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