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科创云超市官网!

池塘绿色高效圈养技术

发布时间:2021-06-15


池塘绿色高效圈养技术

技术领域:渔业

技术概述:1.技术基本情况。当前池塘养殖普遍采用髙密度放养、大量投饲散养模式,面临着养殖水环境劣化、病害频发、养殖效率不高、产品质量安全隐患多等诸多问题,严重制约了池塘养殖业可持续发展。传统养殖模式转型升级已刻不容缓。在池塘养殖模式转型时,应大力发展具有集排污功能的新模式。华中农业大学基于“能实时打扫卫生”的理念,创新性地提出了池塘绿色高效圈养模式。 该模式将养殖对象圈养在圈养桶内,通过圈养桶下部锥型集污装置高效率收集残饵、粪便等固物,再经吸污泵抽排进入尾水分离塔;固废沉淀分离、收集后资源化再利用。去除固废的尾水经人工湿地脱氮除磷后再回流池塘重复使用。 2.技术示范推广情况。截止2020年12月,湖北省已安装700个圈养桶。其中,宜昌市数量最多,已安装318个圈养桶。 3.提质增效情况。单产4000-5000公斤/亩,产值12-16万元/亩,纯利润4-8万元/亩;池塘养殖容量提升4倍;综合效益提高50%以上,产品品质得到显著提升;发病率降低一半以上、养殖尾水回用95%以上。

技术要点:

1.圈塘比:1组/亩。1组包括4个圈养桶+1套尾水处理系统。 2.池塘要求。种植苦草或轮叶黑藻,种植面积为池塘面积30%左右,挂生物刷1000个/亩,放养鲢鳙150尾/亩。 3.适宜圈养对象。出塘体重不超过3斤的商品鱼或规格鱼种,如鲈、鳜、鲇、鮠、鳢等名优鱼类,以及草鱼、鳙等大宗鱼类。可多品种单养。 4.放养密度。参照散养池塘1亩的放养量确定每个圈养桶的放养量。以加州鲈为例,圈养密度为2700-3200尾/圈。 5.饲喂管理。同散养池塘。 6.排污。每天排污一次,每次1小时,黑水入尾水分离塔,清水入养殖池塘。入塔尾水静止3小时后排出上清液,入三级尾水处理桶降氮除磷后回池重复使用;固废每4天排出一次,资源化再利用。 7.收获。升起捕捞网即可抄捕,捕捞时其他圈养桶正常饲喂。 8.保持水位稳定。当蒸发或渗漏等引起池塘水位下降时,及时补充新水至正常水位。

适宜区域:全省所有池塘。

注意事项:1.除圈养桶内投饵外,圈养池塘禁止投饵施肥。若水体透明度不足60厘米,可泼洒微生态制剂等改善水质。 2.若停电,应及时开启备用电源或纯氧增氧以防缺氧。 3.科学预防疾病,忌用抗生素。

支撑单位:1.华中农业大学 2.湖北省水产科学研究所 3.湖北省水产技术推广总站

联系人:1.华中农业大学 联系人:何绪刚   联系电话:15827118986 2.湖北省水产科学研究所 联系人:温周瑞 联系电话:18086422095 3.湖北省水产技术推广总站 联系人:易翀  联系电话:13387505716

联系电话:

联系地址:

电子邮箱:

备注信息:湖北省2021年主推技术

我要发布 我要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