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科创云超市官网!

稻+鸭+蛙生态协同种养技术

发布时间:2021-06-15


稻+鸭+蛙生态协同种养技术

技术领域:种养循环

技术概述:1.技术基本情况。该技术主要通过稻、鸭、蛙生态种养模式构建,达到优化系统内病虫草害控制、稻与肉鸭安全高效产出、平衡系统生态等目的,入选农业农村部“作物生产固碳减排与气候适应技术模式”。通过多年示范应用,主要杂草总防效90%以上;二化螟防治效果达85%;纹枯病防治效果达65%以上;稻飞虱防治效果90%以上;田间化学农药投入量减少100%,化肥投入量减少30%以上。 2.示范推广情况。2020年全省推广面积5万亩以上,石首市达2万余亩。目前有4家企业、6家合作社融入到稻鸭蛙产业链,建立产销协会1家,形成系列品牌6个,其中获有机认证2个,绿色认证4个。 3.提质增效情况。2020年,石首市团山寺镇长生村千亩示范片示范效果:优质绿色再生稻头季产量535.5公斤/亩,再生季286.3公斤/亩,头季产值1285.2元,再生季产值1145.2元,合计2430.4元/亩。鸭亩产值630元左右,全年亩总投入1220元,亩纯收益1840.4元。

技术要点:

1.品种选择与准备。选用抗逆性强、米质国标二级以上的优良水稻品种。再生稻要求在3月中旬浸种育秧,中稻或一季晚稻在主推区适宜播期浸种育秧。每亩准备18-20只洞庭小麻鸭和80-100只规格为40-50克的蛙苗。 2.田间管理。秧龄达25天左右适时栽插,再生稻栽插密度14厘米×30厘米,中稻或一季晚稻栽插密度16厘米×30 厘米。每亩施用生物有机肥80公斤、复混肥20公斤作基肥,分蘖期追施用复合肥20公斤作分蘖肥。每30亩安装杀虫灯1盏,每亩安装性诱捕器1个。亩基本苗达22万左右开始晒田,移鸭出田到沟渠池塘,复水后再将鸭子还田。齐穗后移鸭出田集中圈养。 3.投放青蛙。插秧完毕后,及时投放青蛙,密度为80-100只/亩。 4.投放役鸭。插秧后15天左右,视苗情投放鸭苗,每亩18-20只,每5亩建1个鸭舍。每天可以辅助饲料喂鸭1次,稻田内杂草多的地方,适量投放饲料,吸引鸭子除草。 5.适时收割。稻谷黄熟后及时收割,收割后及时复水,便于役鸭回田育肥。

适宜区域:长江流域稻区。

注意事项:1.协调好秧龄与鸭龄的关系,避免鸭苗下田时秧苗过小,出现鸭苗践踏秧苗现象。 2.条件允许前提下,可以适当提高蛋鸭比例,以利育肥阶段收获鸭蛋,提高综合效益。 3.高温时节注意防治鸭中暑以及鸭瘫和浆膜炎病害。

支撑单位:1.湖北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2.华中农业大学植物科学技术学院3.荆州市农业科学院4.湖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

联系人:1.湖北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 联系人:曹鹏 联系电话:027-87667157 2.华中农业大学植物科学技术学院 联系人:黄见良 联系电话:027-87284131 3.荆州市农业科学院 联系人:谢磊  易苏丹 联系电话:0716-8186329 4.湖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 联系人:汪本福  杨晓龙 联系电话:027-87389818

联系电话:

联系地址:

电子邮箱:

备注信息:湖北省2021年主推技术

我要发布 我要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