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农业绿色生态系统恢复与提升技术
发布时间:2021-06-15
技术领域:资环技术
技术概述:1.技术基本情况。农业绿色生态系统恢复与提升技术旨在打造各具特色的“荆楚风味”美丽生态田园,全力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农业绿色发展新格局,彰显农业生态服务功能,为保护“母亲河”、建设美丽湖北、促进农业绿色发展提供有效支撑。 2.技术示范推广情况。农业绿色生态系统恢复与提升技术其中的单项技术已在全省广泛应用推广,集成整合技术已在全省20多个不同类型农区示范推广应用,示范面积50多万亩。 3.提质增效情况。示范区内农作物化肥、农药使用量实现零增长,秸秆、尾菜、畜禽粪污和农用地膜100%实现资源化利用;农田生态循环水网建设完善,农田氮磷流失减少30%以上;构建种养结合、农牧循环、绿色发展的农业发展新格局。
技术要点:
主要包括区域生态循环农业模式构建、农业生物多样性恢复建设和绿色生态田园建设三项技术。 1.区域生态循环农业模式构建技术。 (1)资源环境调查与评估。以边界清晰农业生产区为整体单元,对区域内资源环境要素(土地资源、水资源、土壤环境、水环境、生态环境等)、社会经济发展作全面调查与监测。 (2)优化完善产业布局与规模。测算区域生态环境承载力,确定单位农用地承载的畜禽养殖量,建立与资源承载能力、生态环境容量相匹配的农业产业布局与空间结构。 (3)制定区域养分综合管理计划。以N、P2O5为标准,对示范区内农业废弃物收集、处理、利用、种植业施肥管理等各个环节应采取的措施进行详细的计划,并对示范区实施综合养分管理计划效果进行监测评估。 (4)确立区域生态循环农业技术模式。因地制宜选育推广节肥、节水、抗病、抗逆新品种,示范推广节水、节肥、节药等节约型清洁生产技术。 2.农田生物多样性恢复建设技术。 (1)传粉昆虫栖息地。利用农田空闲边角地带,选配乡土植物,建设蜜源植物带或生态岛,配套建设蜜源类昆虫繁育与栖息设施,恢复并保护授粉昆虫生境。 (2)田间生态岛。依山就水、因地制宜,利用农田区域内池塘沟渠水系与自然林地,保留并优化建设田间生态岛。 3.绿色生态田园建设技术。 (1)农田区域生态循环水网。将区域农田毛沟、小沟、大沟、农区周边的塘堰和村庄生活污水排水系统贯穿联通,实现农田排灌水的循环利用。 (2)农田生态廊道。针对农田沟路渠建设和农田景观同质化、均质化等问题,重点建设生态路、生态田埂和植物篱带。
适宜区域:全省主要不同生态类型农区。主要示范点:安陆市、江陵县、石首市、郧阳区。
注意事项:1.突出问题导向。推进产学研相结合,整合资源、合力推进,切实解决农业绿色发展和恢复农业生态系统中的难点和关键问题。 2.建立协同机制。建立实行主推技术推广首席与技术首席双负责制,明确各方责任、落实推广任务。 3.强化绩效考评。建立技术推广目标考核指标体系,完善考核办法和奖惩机制,定期开展工作考核与监督评估。
支撑单位:1.湖北省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站 2.湖北大学
联系人:1.湖北省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站 联系人:樊丹 联系电话:027-87665132 2.湖北大学 联系人:李兆华 联系电话:027-88661699-8088
联系电话:
联系地址:
电子邮箱:
备注信息:湖北省2021年主推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