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螟绿色防控技术集成与示范
发布时间:2021-06-15
技术领域:种植业-粮油作物
技术概述:(一)技术基本情况 玉米是通辽市重要的粮食、饲料和经济兼用作物,在粮食作物中占有主导地位,是通辽地区的支柱产业。常年全市玉米播种面积均在 1000 万亩以上,玉米产量约占粮食总产的 80%,是我市农民家庭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玉米螟是通辽地区的常发性害虫,一般发生年份产量损失可达 10%左右,重发生年份产量损失达20-30%。玉米螟已成为影响我市粮食安全的主要因素之一。通过优化集成应用玉米螟绿色防控技术措施,达到控制虫害、减少化学农药使用量、减轻对环境的污染、保证人畜安全,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二)技术示范推广情况 2017 年至 2020 年,市农牧局优化“政府主导、技术主推、社会服务组织主体”的工作原则,按照“整建制、全程化、标准化”的要求,制定技术方案,组织全市各级农业部门在全市范围内推行玉米螟绿色防控和统防统治,整建制推进白僵菌封垛防治玉米螟。连续四年实现了白僵菌封垛防治玉米螟全覆盖,控制面积达 4185 万亩次。达到了玉米螟危害源头治理,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的目标。 (三)提质增效情况 据测算,通过四年的连续防控,因玉米螟危害造成的产量损失压低到 3%以下。总计挽回玉米产量 23.39 亿公斤,纯增经济效益 28.99 亿元。经济效益显著。通过大力开展专业化统防统治。保证了白僵菌封垛效果,实现了玉米螟防控“整建制”推进和“标准化”实施,有力地推进了我市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工作。通过实施白僵菌封垛等玉米螟绿色防控措施,减少了化学农药使用,实现了玉米螟控制的“绿色化”,减轻了施用化学农药对自然环境的污染,保护了生态环境。有力促进我市农业高质量发展。 (四)技术获奖情况 “内蒙古地区玉米螟发生规律与绿色防控技术的研究与推广”项目获得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丰收奖评审委员会“丰收计划”一等奖。
技术要点:
(一)技术路线 在采取农艺措施的基础上实施白僵菌封垛防治玉米螟。通过农业、生物防治技术措施的实施,实现对玉米螟危害的有效控制。 (二)防治措施 1、农业防治。处理越冬寄主,压低越冬虫源。抓住越冬代玉米螟休眠的有利时机,把玉米螟消灭在越冬和休眠阶段,是减少田间一代螟虫源的有效方法,也是综合治螟措施中的重要环节。在冬、春季节把玉米秸秆用做青黄储饲料、沼气原料、沤肥。选用抗螟玉米品种,是最经济有效的防治方法。各级农业部门要因地制宜地引导广大农民选用抗螟品种。 2、生物防治。白僵菌封垛防治玉米螟。白僵菌封垛防治玉米螟是最有效、最易于操作、防控成本最低的绿色防控措施。根据玉米螟越冬后,化蛹时爬出洞外补充水分的特性,采取喷粉法将白僵菌施入秸秆垛内,使玉米螟越冬代幼虫因白僵菌寄生致死。 封垛时间:玉米螟幼虫化蛹前 15—20 天。封垛时间一般在 5 月 5—15 日进行,也可根据测报结果确定封垛时间。即从 5 月上旬开始,每天对玉米秸秆垛进行检查,发现有越冬幼虫爬出洞口开始活动,即可进行封垛。 封垛方法:将含量为 300 亿孢子/克的白僵菌粉按每立方米玉米秸秆 7 克,兑滑石粉 0.5 公斤的用量混合后,均匀喷在垛内(DB1505/011-2014)。在喷粉前向机动喷粉机药箱内加入白僵菌防治粉,三人一组,一人背负器械,两人协助操作,在玉米秸秆垛(或茬垛)的茬口侧面每隔一米左右(或每立方米)将铁管插入垛内,启动机动喷粉器,将机动喷粉器的喷管插入铁管中,加大油门进行喷粉,待对面(或上面)冒出白烟时或当本垛对面有菌粉飞出即可停止喷粉,再喷其它位置,如此反复,直到全垛喷完为止。
适宜区域:适用于通辽地区及相似类型地区玉米螟防控。
注意事项:(一)为保证防治效果,秸秆垛(或茬垛)必须喷透,不漏垛。 (二)由于白僵菌对家蚕、柞蚕侵染力强,蚕区切勿使用。 (三)由于人体接触白僵菌粉过多,会产生过敏性反应,施用时注意做好防护,如带上口罩、手套,脖子系上毛巾等。
支撑单位:通辽市植保植检站
联系人:联系地址:通辽市科尔沁区建国路 2349 号 邮政编码:028000 联系人:李健民 联系电话:0475-8415119 电子邮箱:331554108@QQ.com
联系电话:
联系地址:
电子邮箱:
备注信息:内蒙古自治区2021年主推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