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秸秆全量覆盖免少耕播种技术
发布时间:2021-06-15
技术领域:种植业-粮油作物
技术概述:(一)技术研发推广背景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东北黑土地保护,习近平总书记在吉林考察时强调‚采取有效措施切实把黑土地这个“耕地中的大熊猫”保护好、利用好,使之永远造福人民。2020年,农业部、财政部先后印发了《东北黑土地保护性耕作行动计划(2020-2025 年)》、《东北黑土地保护性耕作行动计划实施指导意见》,提出力争到 2025 年,保护性耕作实施面积达到 1.4 亿亩,占东北地区适宜区域耕地总面积的 70%。要经过持续努力,使保护性耕作成为东北地区适宜区域农业主流耕作技术。 保护性耕作是以保护生态环境、农田可持续利用和节本增效为目标,在地表秸秆覆盖留茬的情况下,以机械化作业为主要手段,进行免少耕(深松)播种栽培的一项先进农业生产技术。 玉米作为呼伦贝尔市主要粮食作物,2020 年播种面积达到 591.36 万亩,由于呼伦贝尔地区特殊的生产、气候特点,随着玉米保护性耕作技术在呼伦贝尔市的大面积推广应用,玉米秸秆全量还田因秸秆覆盖量大导致的出苗不齐已经成为春季播种作业不得不面对的一个技术难题。 (二)技术示范推广情况 2020 年,全市推广玉米秸秆全量覆盖免少耕播种面积89.92 万亩,通过县乡两级包标准应用基地开展不同配套机具、技术模式试验,初步确定了适宜呼伦贝尔市地区的玉米秸秆全量覆盖免耕播种技术模式。 (三)提质增效情况 一是生态效益方面。保土提质与生态环境保护效果良好,有效提升了耕地的水土保持和蓄水保墒能力,秸秆全量覆盖免耕播种耕地含水率较传统耕地提高 10-19%。秸秆覆盖还田对耕地有机质进行了有效补充,恢复提升了黑土地地力,大量减少了秸秆焚烧带来的大气污染,充分体现出实施保护性耕作的生态效益。 二是经济效益方面。有效实现了保苗抗灾与节约成本,实施秸秆全量覆盖免耕播种耕作农田的出苗率普遍高于传统耕作农田,保苗效果明显,出苗后苗齐苗壮、长势良好。 特别是在去年我市岭东地区遭遇历史罕见的台风和洪涝灾害的情况下,保护性耕作农田种植作物的抗倒伏能力明显强于传统耕作农田,玉米作物保护性耕作实施效果监测点监测数据显示,受台风影响的保护性耕作地块倒伏率仅为 3%,而传统耕种地块倒伏率达 20%左右。此外,与传统耕作农田对比,减少了 2-3 次机械作业,亩均节约作业成本 20-34 元,有效促进了农民增收。
技术要点:
(一)秸秆覆盖技术 收获后,玉米秸秆整秆留于地表越冬,或收获时留茬15cm 左右,上部秸秆切碎均匀覆盖地表越冬。如秸秆量过大或出现堆积影响播种时,可在播前进行秸秆粉碎均匀抛撒、耙碎或归行处理。采用耙碎处理时,园盘耙偏角不得大于 100。 (二)免少耕播种技术 1、作业时期。耕层5cm处土壤温度稳定达到10℃方可播种,5cm~10cm耕层内土壤含水率在15%~23%为宜。 2、品种选择与种子处理。根据当地积温带及自然条件选择种子品种,纯度95%以上,净度98%以上,发芽率达到95%以上。播种前晾晒种子5~7天,晾晒后进行种子包衣。建议播种时用种子润滑剂拌种。 3、播种量及株距。单粒播种,根据品种特性和目标产量确定播种量,根据行距和播种量确定株距。 4、播种深度。一般应在2cm~3cm,根据土壤墒情和土质确定播种深度。墒情较差或沙壤土质适当加深。 5、肥料施用。底肥选用颗粒状且流动性好的肥料,如一次性施肥,建议选用缓控释肥;口肥选用颗粒状且流动性好专用口肥或含氮量低的二铵。根据作物品种、气候条件和土壤养分检测结果确定施肥量,施肥深度8cm~12cm。口肥选用专用口肥或含氮量低于15%的二胺;施肥量3kg/亩左右。拔节期追施尿素10~15 kg/亩。 6、苗带镇压强度:重镇压,强度要达到6.5×103Pa以上。根据不同的土壤含水率调整镇压强度。含水率偏低时镇压强度加大,反之则减小。 7、播种机选择。在秸秆全覆盖条件下通过性能好,在免耕条件下入土性能好,具有防缠绕和单体独立同步仿形、单粒播种、挤压覆土与镇压功能的播种机;作业时一次完成秸秆切断、清垄、施底肥、单粒播种、施口肥、覆土和镇压等工序。 8、作业质量要求。播种深度合格率≥80%,行距合格率、粒距(株距)合格率及漏播率、重播率符合要求,作业后地表平整,无秸秆堆积。
适宜区域:呼伦贝尔市岭东地区
注意事项:(一)秸秆覆盖技术 秋冬春季风大地区,不宜采用秸秆粉碎覆盖方式。 (二)免少耕播种 作业前进行试播,达到作业标准后方可进行正常作业;禁止种子与底肥同床混施;增加10%的播种粒数;播种机行数及轮距与拖拉机轮距匹配,播种机的地轮、拖拉机的行走轮轮胎行走在垄沟内。
支撑单位:呼伦贝尔市农牧业机械技术推广站
联系人:联系地址:海拉尔区阿里河路 11 号 邮政编码:021008 联 系 人:郝楠森 联系电话:13847062430 电子邮箱:13847062430@163.com
联系电话:
联系地址:
电子邮箱:
备注信息:内蒙古自治区2021年主推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