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铃薯浅埋滴灌精准水肥调控高效栽培技术
发布时间:2021-06-15
技术领域:种植业-粮油作物
技术概述:(一)技术基本情况。 水资源匮乏是乌兰察布市最基本的生产条件,因此,2000 年以后我市开始走节水灌溉技术路线,重点试验推广喷灌、高垄滴灌、膜下滴灌等技术模式,节水灌溉技术应用规模不断扩大和水平大幅度提高。但是与我国先进地区还存在差距,技术推广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如水肥过量、灌溉和施肥不能协同、节水灌溉设施优势发挥不足等。针对问题,乌兰察布市农业技术推广站从 2017 年开始试验马铃薯浅埋滴灌滴灌精准水肥调控高效栽培技术模式,从滴灌设施、播种、中耕、水肥管理等环节对马铃薯无膜高垄滴灌栽培技术进行改进,利用配套农机具,在垄上将滴灌带浅埋于土壤 5~8 厘米处,即可防止鸟类、野兔等破坏,又能将水肥按需要精准送到马铃薯根部,水肥随水滴入土壤,避免了常规追肥中水分、化肥裸露地表而大量挥发的损失,减少了灌溉过程中田间径流造成的水肥损失,从而实现水肥一体化精准管理,提高水肥利用效率,实现国家四控技术目标。 (二)技术示范推广情况 该技术模式在 2015-2017 年进行试验,形成技术模式,2018-2020 年进行示范推广并逐渐完善,三年累计推广 70 万亩,其中 2018 年 5 万亩,2019 年 20 万亩,2020 年 45 万亩。 技术模式重点在四子王旗、察右后旗、察右中旗、商都、化德、察右前旗、兴和等旗县推广应用。 (三)提质增效情况 2017 年乌兰察布市在四子王旗进行了浅埋滴灌技术液体肥应用技术试验,浅埋滴灌试验田亩产 4100kg/亩,对照3290kg/亩,增产 810kg/亩,增幅 24.6%,浅埋滴灌商品率68%,对照 56%,增幅 21%。浅埋滴灌试验提质增效效果显著。 该技术模式三年示范田平均产量 3452kg/亩,对照产量2626kg/亩,产量增加 826kg/亩,增幅 31%;减肥 32 公斤/亩,减幅 14%;节水 64 吨/亩,减幅 33%;减药 48 元/亩,减幅 32%,节约成本 165 元/亩,减幅 6%;商品率增加 5%;商品统一按照 1 元/kg 计算,亩纯收益增加 991 元。推广 70万亩累计增加收益 6.93 亿元,减肥 2.24 万吨,减药 3360万元,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显著。 (四)技术获奖情况。 2020 年,以该技术为核心申请了国家 2020 年中央引导地方科技发展资金项目“内蒙古马铃薯水肥一体化自动精准施肥技术的研究与推广”
技术要点:
(一)升级灌溉施肥配套设施,提高技术措施实施空间 灌溉采用滴灌模式,首部安装精量施肥泵、溶肥罐、控制柜在内的精准施肥系统,可以由专业的灌溉施肥公司进行设计,分为半自动控制系统、全自动控制系统,首部系统可实现远程控制。水源出水量可满足灌溉地块实现 3 天一个灌溉周期的要求,配套蓄水池进行灌溉。溶肥罐容积要大于1000L,可满足溶解可溶性肥料的需求,配套搅拌器或搅拌泵进行溶肥。精量施肥泵选择质量合格、施肥精确产品。滴灌带使用口碑好、品质优、贴片式、低流量类型,可耐 0.15 MPa 压力,防止使用过程中出现大量破损现象,滴头流量1~1.4L/h。 (二)优化水肥管理技术措施,以精准调控实现减量增效肥料种类要以化学肥料、有机肥料和微生物肥料配合施用,亩施充分腐熟的有机肥 3m3以上。根据品种特性,按照 3~ 4 吨的目标产量计算化肥施肥量,一般按照每亩纯 N15kg~20kg、P2O5 8kg~12kg、K2O 20kg~30kg 的比例进行施肥;减少底肥用量比例,增加追肥用量比例;微生物肥料以底肥形式为主,追施为辅。 底肥按照播前撒施三分之一、种肥三分之一、中耕三分之一的比例施用,示范方案:播前撒施 12-18-15、12-19-16配方的配方肥 25kg/亩,种肥施用 12-18-15、12-19-16 配方的配方肥 25kg/亩,中耕施用 20-0-24 或其它低磷高钾配方肥 25kg/亩。 追肥全部应用全水溶性肥料,配方液体肥最佳,通过精准施肥系统进行追施。全生育期施肥 10-15 次,综合测土配方和田间植株测试结果进行定量施肥。 灌溉:按照马铃薯不同生育期需水规律进行灌溉,灌溉时滴灌带压力达到 0.1~0.15 MPa,灌溉后湿润深度 40cm~ 50cm,避免过量灌溉,3d~5d 灌水一次,每次灌水量 10m3~15m3,灌水时间 3-6h,整个生育期灌水 12 次~15 次;苗期土壤湿度达到土壤最大持水量的 65%~70%,开花期到薯块膨大期达到土壤最大持水量的 80%~85%,淀粉积累期达到土壤最大持水量的 75%~80%;收获前 15d 停止灌溉;深层地下水先储存到蓄水池后再通过滴灌系统进入农田。 (三)加强农机农艺融合,农艺改良和机械配套协同进行 该技术模式将底肥分两次施用,第一次在播前用撒肥机进行均匀撒施或条施,第二次在中耕时在垄两侧进行条施,这就要求配套撒肥机和带肥箱的中耕机;中耕时要求将滴灌带埋入 5~8cm 深土壤中,要求中耕机配套铺管设备,达到农艺要求;该技术模式中耕起梯形垄更加宽大,垄底宽由55cm 增加到 65cm,上垄面宽由 25 增加到 30~35cm,高度由30cm 减少到 25cm,中耕机配套动力达到 130 马力以上才能完成农艺要求。 (四)集成配套多项高效技术措施,形成完整成熟技术模式。 1、轮作倒茬 与小麦、燕麦、玉米、南瓜、豆类等非茄科作物实行 2年以上轮作倒茬。 2、整地 播前几天进行耕翻或深松,耕翻深 30cm~35cm,深松40cm~45cm,作业后随即进行耙地或旋耕,防止大量散墒。 3、品种选择 选择品种特性符合乌兰察布当地气候、土壤及市场需求的品种,品种生育期(出苗到收获)小于 115 天。目前表现较好的品种有希森 6 号、中加 2 号、冀张薯 12 号、大丰 9号、雪川红、后旗红、川引 2 号等。 4、种薯选择 选择有资质、口碑好的种薯公司生产优质原种或一级种薯。 5、种薯处理提倡用 30~50g 小整薯做种,50g 以上种薯切块后进行播种。 切块播种要防止切刀传病,用 75%酒精对切刀切板进行消毒,健康种薯做到一薯一消毒。切块后进行拌种,分干拌和湿拌,小整薯选择湿拌,干拌不易沾上药粉,未发芽种薯、有吹晾场地可选择湿拌,其它情况选择干拌。湿拌:200ml 适乐时或 120ml 阿马士+中生菌素 30g+6~10L 水拌 1t 种薯,拌后在散射光下吹晾 2~3h 可装袋,如在室外吹晾需加盖遮阳网,湿拌后 1~2 天进行播种。干拌:70%甲基硫菌灵 200g 或甲基立枯磷可湿性粉剂 1000g+中生菌素 150g 或硫酸链霉素500g+滑石粉 5kg~10kg 拌种 1t 种薯,拌种后可直接装袋,1~2 天内播种。 6、播种 当 10cm 的地温稳定在 7℃~8℃,日平均气温达到 5℃时进行播种,达到播种条件尽早播种,乌兰察布市一般在 4 月 25 日~5 月 20 日进行播种,提早上市的可提早到 4月15日左右。 播种开沟深度 8cm~10cm,播种后薯块到垄顶距离12cm~14cm,沙土适当加深,黏土略浅。播种密度:高垄滴灌垄距 90cm,早熟品种每亩 4000 株~4500 株,中熟品种每亩 3500 株~3800 株。平均每株主茎数 1 个~3 个为宜,单株主茎数多的品种略稀,单株主茎数少的品种略密。小整薯播种较切块播种亩株数减少 500 株~700 株左右。 7、病虫草害防治 (1)除草 中耕是浅埋滴灌除草最重要的措施,中耕要覆土严密,厚度适宜,尤其地头不能漏覆,这样才能保证除草质量。中耕后随即用 45%二甲戊灵(田普)180ml~200ml/亩进行封闭除草;马铃薯出苗后、杂草 2~3 片叶,可用 108g/L高效盖草能对禾本科杂草进行防治;阔叶类杂草可以用含砜嘧磺隆、嗪草酮成分的除草剂进行防治,由于品种间敏感程度不同,这类除草剂只适合于部分品种,无使用经验的种植户在大面积使用前必须要针对品种和药量做小面积的试验,否则易产生药害,根据药效决定是否可以使用。 (2) 病害防治 土传病害以轮作倒茬、微生物制剂、有机肥等农业综合措施进行防治,种传病害以购买优质无病种薯为主,早、晚疫病以化学药剂防治为主。 晚疫病:田间设置马铃薯晚疫病监测仪,对晚疫病提 2~3 周进行预警,做到精准施药。当达到发病条件时用 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 600 倍液均匀喷雾进行预防,7d~10d一次,喷施 2 次。当田间出现零星病斑时,用 59%烯酰·霜霉威悬浮剂 800 倍液或 687.5g/L 氟菌·霜霉威悬浮剂 600倍液喷雾进行控制,7 天一次,喷施 2 次~3 次。 早疫病、炭疽病:避免马铃薯脱肥,提高抗病能力;当田间湿度大,早疫病或炭疽病有扩展蔓延趋势时,可用 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 600 倍液、42.4%唑醚·氟酰胺悬浮剂1000 倍液、250g/L 嘧菌酯悬浮剂 600 倍液、70%肟菌·戊唑醇水分散粒剂 1000 倍液、70%丙森锌可湿性粉剂 600 倍液、18.7%烯酰·吡唑酯水分散粒剂 1500 倍液均匀喷雾,7d~10d一次,喷施 2 次~3 次。 黑痣病:为预防黑痣病,在不影响马铃薯生长的无霜期内播期可适当推后,10cm 地温稳定在 10℃~12℃时播种。按照种薯处理方法,用 25g/L 咯菌腈悬浮剂种衣剂(适乐时)或 22.4%氟唑菌苯胺(阿马士)进行拌种,播种时沟喷 25%嘧菌酯悬浮剂 40ml~60ml/亩。 (3)地下害虫 金针虫、蛴螬、地老虎:每亩用 3%毒死蜱颗粒剂 2kg~4kg 或 5%二嗪磷 1kg~2kg,在播种时随肥料沟施或撒施,播种机带沟施喷药装置的可以沟喷 48%毒死蜱乳油 100ml/亩、锐胜 20g~25g/亩或德利 40ml~50ml/亩,也可在生长期用48%毒死蜱乳油 200ml/亩滴灌施药防治。对斑蝥和二十八星瓢虫,要加强田间调查,在其快要进地前于地块外围喷施 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 50ml/亩。蚜虫:在蚜虫点片发生时,用70%吡虫啉水分散剂 5ml/亩或 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 50ml/亩喷雾防治。 8、杀秧 收获前 7d~10d 进行机械杀秧,留茬高度 5cm 左右。 9、收获 杀秧后 7d~10d,当马铃薯植株大部分枯死,薯皮已木栓化时进行收获;收获时田间持水量控制在 55%~60%左右,调整好收获机械,减少机械损伤。
适宜区域:以乌兰察布市为代表的内蒙古中西部水资源缺乏、主要以地下水为灌溉水源的地区。
注意事项:(一)滴灌首部必须使用精量施肥泵,不能使用常规压差式施肥罐。 (二)滴灌带的铺设深度 5cm~8cm,不能过深过浅。 (三)追肥必须应用全水溶性肥料。 (四)滴灌带不能出现普遍破损现象。
支撑单位:乌兰察布市农业技术推广站
联系人:地址:内蒙古乌兰察布市集宁区察哈尔西街 27 号乌兰察布市农牧业局 邮政编码:012000 联系人:李慧成 联系电话:15848411628 邮箱:lihuicheng1214@126.com
联系电话:
联系地址:
电子邮箱:
备注信息:内蒙古自治区2021年主推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