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科创云超市官网!

草原蘑菇新品种与栽培技术

发布时间:2021-06-15


草原蘑菇新品种与栽培技术

技术领域:种植业-经济作物

技术概述:(一)技术基本情况(技术研发推广背景,能够解决的主要问题等) 针对草原沙化趋势严重、生态失衡,野生草原蘑菇濒临灭绝,牧草产质量下降,养殖成本增加收入降低,牛羊圈夏天闲置、同时畜禽粪便废弃物污染环境及秸秆过剩、牧民增收难等问题,选育出草原白鳞蘑菇(俗称草原黑蘑)新品种“蒙白音 1 号”(盖棕色)、“蒙白音 2号”(盖白色);研究形成栽培技术体系。通过该技术,将农村牧区堆积如山的牛羊粪和牛羊不能直接吃的秸秆等废弃物优化组合、科学配比发酵作为草原蘑菇营养源,在牛羊圈或出菇房播种管理出菇,变废为宝,满足人民对草原蘑菇特色产品的需求;促进内蒙古特色草原蘑菇庭院经济发展、培植乡村振兴的新兴生态产业;菌渣是富含菌体蛋白的生物有机肥(有机质含量 49.9%,国标是 45%),培肥草原或直接还田改善土壤团粒结构,促进草原生态恢复,保护草原蘑菇资源的多样性;也是保护黑土地有机质的最佳生物有机肥;延长养殖业种植业产业链,解决了粪、秸秆污染难题,草原蘑菇生产实现了粪、秸秆等有机物多层次转化增值,提高牛羊圈夏天的利用率,能够吸纳更多的农村牧区剩余劳动力创业或就业,优化农牧业产业结构、开辟新的经济增长点,拓宽农牧民增收途径;实现了养殖业和种植业的有机结合,促进农牧业生态循环经济健康发展。符合习主席给内蒙古提出的“规划产业发展、要立足本地资源禀赋特点、体现内蒙古优势和特色,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 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力度,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坚定不移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新要求。 (二)技术示范推广情况(推荐技术示范展示范围,在小范围示范展示还是已经实现较大范围推广应用) 核心技术“草原蘑菇新品种与栽培技术”的“芯片”是草原白鳞蘑菇新品种“蒙白音 1 号”(盖棕色,蒙认菌 2015002 号)和“蒙白音2 号”(盖白色,2017 保藏在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中心,保藏号:CGMCCNo.15086;发明专利申请号:2017114204440),这两个品种不仅保留了野生草原白磷蘑菇特有的风味,还具有抗逆性强、产量高的特点,是一类营养价值高、风味独特,内蒙古优势的食用菌珍品;培养料以牛羊粪、废弃饲草或秸秆发酵而成,变废为宝,人工栽培草原蘑菇商品性和品质比野生的好,受到生产企业和人们特别是夏季旅游客人的欢迎。 该技术 2015 年在科技合作单位--锡林浩特市白音锡勒牧场实现规模化生产,2016 年白音锡勒牧场自筹资金建设了 3 条发酵随道、1000平方米智能出菇房、配备了全套机械,实现了草原蘑菇培养料发酵、运输、上料、播种、覆土、出菇管理和菌渣清床的全过程机械化,是草原蘑菇周年出菇核心示范基地。该技术通过财政连续 3 年支持示范推广,已经辐射带动锡林浩特市的 3 个苏木和镶黄旗、呼伦贝尔市、赤峰市、呼和浩特市、鄂尔多斯市等多个旗县区的农牧民,通过栽培草原蘑菇实现脱贫致富和产业优化增收。 草原蘑菇人工栽培投入主要物料和人工成本是 173 元,其中培养料菌种覆土等物料成本每平米 103 元、发酵播种覆土出菇管理采收等人工成本每平米 70 元。采收草原蘑菇鲜品每平方米平均可达 32 斤,平均售价 9 元/斤,1 平方米产值 288 元,扣除成本后纯收入 115 元/1平方米,牧户每年栽培 100 平方米草原蘑菇,能够增加 11500 元的纯收入。草原蘑菇栽培已经从牧区逐步发展到农区和工厂化企业,草原蘑菇产品得到了种植户、企业、合作社和消费者们的认可镶黄旗的带头人哈斯木日根从 2018 年开始带动 30 多个贫困户栽培草原蘑菇脱贫,2019 年 3 月被中共锡林郭勒盟委员会宣传部授予脱贫致富带头人称号、被中共鑲黄旗委员会和鑲黄旗人民政府授予鑲黄旗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称号;2020 年鑲黄旗安排 16 名残疾人在草原蘑菇基地工作,14 户搬迁户和 8 个贫困户栽培草原蘑菇增加收入实现脱贫。 鄂尔多斯杭锦旗乌定补拉格村,2019 年把草原黑蘑种植项目确定为乌定补拉格村脱贫的主导产业以来,建设了占地面积 68 亩,总投资1900 万元的草原黑蘑生产基地,采用“党支部+企业+农户+贫困户”的运作模式,是以产业带基地、基地联合农户,集种、产、销为一体的村集体控股企业。带动了全村 46 户贫困户,草原黑蘑基地还为村民提供了众多就业岗位,基地用人时,把家庭贫困的村民纳入首选。同样也是村里建档立卡贫困户的苏美秀老人,能够在基地打工,他已经非常满意。 目前该技术正在锡林郭勒盟、鄂尔多斯市、呼和浩特市等多个地区推广应用。 (三)提质增效情况(技术试验、示范或推广过程中节约成本、提升品质、增加效益、保护耕地与生态环保等情况) 草原白鳞蘑菇新品种“蒙白音 1 号”(盖棕色,蒙认菌 2015002 号)“蒙白音 2 号”(盖白色,2017 保藏在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中心,保藏号:CGMCCNo.15086;发明专利申请号:2017114204440),由内蒙古农牧业科学院和锡林浩特市白音锡勒牧场共同选育通过认定的国内首个草原蘑菇新品种,不仅保留了草原白磷蘑菇特有的野生风味,还具有抗逆性强、产量高的特点,是高蛋白的健康食品。分析结果显示,干品中粗蛋白含量蒙白音 1 号 39.57%、蒙白音 2 号 38.02% ,分别同比双孢菇的 30.12% 高 31.37%、26.23%;总氨基酸含量蒙白音 1 号26.43%、蒙白音 2 号 23.93% ,分别同比双孢菇的 21.26%高 24.32 %、12.56%;必需氨基酸蒙白音 1 号 8.31%、蒙白音 2 号 6.64% ,分别同比双孢菇的 5.86%高 41.81%、13.31%;鲜味氨基酸蒙白音 1 号 8.38%、蒙白音 2 号 8.12% ,分别同比双孢菇的 7.16%高出 17.04% 和 13.41%。草原蘑菇营养价值高有野生草原蘑菇的特有风味,销售价格 1 斤比双孢菇高 2 元左右。 牧民在自己家牛羊圈栽培草原蘑菇把牛羊粪及牛羊不能直接吃的秸秆转化增值栽培草原蘑菇实现增收,变废为宝;菌渣培肥草原提高牧草产量品质、促进草原生态修复,同时保护草原蘑菇资源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赢;牧民自己院里管理和采摘草原蘑菇,100 平方米能节省 7000 元人工费用,加上蘑菇销售效益 1150 元,1 个草原蘑菇栽培周期增加 18000 元以上的纯收入,可以很好的推动当地新型庭院经济的发展,引导农牧民通过栽培草原蘑菇增加收入,通过发展草原蘑菇产业给游客提供体验采摘蘑菇的乐趣和美味,提升庭院生态经济效益,是优化产业结构实现乡村振兴的有效途径。 (四)技术获奖情况(该技术为核心的科技成果获得科技奖励等情况) 1、草原黑蘑人工栽培方法 获得发明专利:2017 1064 7757.3 ; 2、“蒙白音 1 号”(盖棕色)通过品种认定:蒙认菌 2015002 号; 3、“蒙白音 2 号”(盖白色)2017 保藏在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中心,保藏号:CGMCCNo.15086;申请了发明专利:2017114204440。

技术要点:

(一)草原蘑菇新品种的特性:“蒙白音 1 号”(盖棕色)和“蒙白音2 号”(盖白色),菌盖直径 5~27cm,厚 1.1~3.2cm;菌褶离生、由粉白色渐变为褐色;柄长 5~12cm、直径 1.5~4.5cm。突出的特点是抗逆性强、产量高、品质优、蛋白质及氨基酸含量高、保留了草原蘑菇特有的野生风味。;栽培 1 平方米草原蘑菇产量超过 32 斤,干品中粗蛋白含量蒙白音 1 号 39.57%、蒙白音 2 号 38.02% ,分别同比双孢菇的 30.12% 高 31.37%、26.23%;总氨基酸含量蒙白音 1 号 26.43%、蒙白音 2 号 23.93% ,分别同比双孢菇的 21.26%高 24.32 %、12.56%;必需氨基酸蒙白音 1 号 8.31%、蒙白音 2 号 6.64% ,分别同比双孢菇的 5.86%高 41.81%、13.31%;鲜味氨基酸蒙白音 1 号 8.38%、蒙白音2 号 8.12% ,分别同比双孢菇的 7.16%高出 17.04% 和 13.41%。草原蘑菇栽培种以谷粒或麦粒为培养基,菌丝体培养好6℃保存 20 天以内播种用完。 (二)菌种生产:草原蘑菇高活力菌种生产,栽培 1 平方米栽培种用量是 2 斤,需要播种前 2 个月开始生产栽培种进行培养,以保证菌种质量。 1、蒙白音 1 号和蒙白音 2 号母种制作技术流程:培养基制作→分装、灭菌→高压灭菌 121℃保持 25 分钟→冷却接种→培养室 24℃培养→定期检查,剔除污染的试管和培养皿→密封后4℃-6℃保藏 2、蒙白音 1 号和蒙白音 2 号原种生产技术流程:煮谷粒或麦粒→搅拌均匀调解 PH、水份适宜装菌种瓶→灭菌 121℃保持 2.5 个小时→冷却接种→培养室 24℃培养→定期检查,剔除有破损或污染瓶→菌丝体布满全部谷粒或麦粒→密封后 4℃-6℃保藏 (三)培养料发酵:牛羊粪、秸秆的干重比 1:1,加水湿透,根据牛羊粪、秸秆含氮量确定配料中麦麸皮添加比例,一次随道发酵 15 天,二次随道发酵 6 天。发酵好的培养料碳氮比 15:1,水分含量 70% ~73%,PH 8.0。 (四)上料建床播种:草原蘑菇播种前一周将出菇场所及周边环境进行清扫彻底清除杂草杂物、杀虫杀菌后保持清洁卫生;机械和工具全部消杀后使用。发酵好的培养料温度降低到 30 进行播种,智能出菇房出菇的,全程机械化完成培养料运输、上料建床播种;牛羊圈出菇的 1 平方米铺料 100 斤分三层,2 斤菌种分 3 份,1 层培养料铺平均匀撒播 1 层菌种压实,3 层培养料 3 层菌种,底下 1 层是培养料、顶上 1 层是菌种。 (五)菌丝体培养覆土出菇:播种后保持出菇房清洁卫生、通风好空气新鲜,温度保持 20℃~22℃, 空气湿度 70%左右,遮光培养 17 天~20 天,菌丝体长满培养料后覆土。覆土用草炭土首先用阳光晒 7 天,用食用菌专用杀虫杀菌消杀后,加水近饱和,PH 调到 8.0,均匀覆在培养料表面,覆土厚度 3 厘米~4 厘米,不超 5 厘米 18℃~22℃,空气湿度 70%左右,光照强度 200 勒克斯,土表面干时喷水保持覆土湿度。菌丝爬到土表面时浇出菇水。 (六)出菇管理:浇出菇水后,出菇场所湿度保持在 85%左右,温度16℃~21℃,通风好空气新鲜,光照强度 300500 勒克斯,7 天左右草原蘑菇出原基后,增加湿度到 90%~95%,7~10 天,根据销售要求及时,采收的子实体冷藏待售或直接烘干保存。 (七)病虫害综合防治:草原蘑菇栽培主要病害是霉菌污染,防治原则是预防为主。管理人员进入出菇要求换消毒的鞋和工作服,保持环境洁净通风好,发现个别部位有污染的,挖出污染培养料封闭移出室外远离出菇房深埋,及时把菇床部位撒上白灰消毒;虫害主要是菇蚊和菇蝇,要求出菇房通风口和门窗安装防虫网、挂粘虫版,预防为主。

适宜区域:内蒙古各旗县区,温度能够控制在 5℃~25℃的牛羊圈、空闲厂房、日光温室大棚可以周年栽培出菇。

注意事项:要求粪、秸秆新鲜没有污染,培养料发酵要严格控制温度、时间、酸碱度和含水量,彻底杀灭杂菌和虫卵;保持环境洁净卫生,工具、工作服鞋帽每天杀菌消毒。

支撑单位: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科学院

联系人:联系地址:呼和浩特市玉泉区昭君路 22 号 邮政编码:010031 联 系 人:孙国琴 联系电话:15754845419 电子邮箱:sgq9648@126.com

联系电话:

联系地址:

电子邮箱:

备注信息:内蒙古自治区2021年主推技术

我要发布 我要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