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温菇棚长根菇标准化绿色生产关键技术
发布时间:2021-06-15
技术领域:种植业-经济作物
技术概述:
技术要点:
1.产地环境与周年出菇设施
( 1)产地环境要求
长根菇控温菇棚栽培产地环境应地势平坦,空气清新、生态良好,水源充足,水
质符合饮用水卫生要求,土质清洁、无污染,通风及排水通畅,光线适宜,利于控温
保湿,交通方便、便于生产操作,远离工矿业的“三废”等污染源。
( 2)控温菇棚设施条件
采用钢架结构建造,棚体覆盖物为具有外膜、内膜和中间 3 层玻璃纤维的保温材
料,封闭性、隔温性及节能性好,利于控温、保湿、通风和防控病虫害。单栋菇棚为
拱形,大小为 33m×7m×3.9m/4.1m,内设 3 排纵向栽培架,每排架 5~ 6 层,架宽
1.2m,层间距 0.5m,底层离地面 0.15m,顶层距棚顶 0.9m 以上,走道宽 0.8m。菇
棚内配置水循环空调调温系统、新风管道通风系统、喷淋管道保湿系统和充足的灯带
光照系统。所用建筑材料、构件制品及配套设备、机具等,不应对环境和长根菇产品
造成污染。
2.栽培技术要点
( 1)栽培工艺流程
固体栽培种或液体菌种制备→配料、拌料、装袋→灭菌、冷却→接种→发菌培养
→后熟培养→覆土培育→出菇管理→采收→削根、整理分级→透冷包装→冷藏及冷链运
输。
( 2)生产投入品①选用的阔叶树木屑、棉籽壳和玉米芯,应干燥、无杂质、无虫、无霉变、无异
味,木屑经自然或人工堆积处理 2~ 3 个月。木屑、玉米芯颗粒直径为 0.2~ 0.4cm。
②麦麸、玉米粉、棉籽粉和豆粕应纯净、无雨淋、霉变、结块、虫蛀、异味等。③栽
培袋选用折径为 17cm、剪长为 33cm~ 35cm 的低压聚乙烯或聚丙烯塑料袋。④长根
菇菌包培养空间使用 66%二氯异氰尿酸钠烟雾剂 4g~ 5g/m3 熏蒸消毒;菌棒表面和
出菇畦床使用 40%二氯异氰尿酸钠可溶性粉剂 800~ 1000 倍液浸沾或喷雾消毒。
( 3)栽培料配方
配方一:棉籽壳 55%,阔叶树木屑 20%,麦麸 15%,玉米粉 4%,豆粕粉 4%,
石膏粉 1%,石灰粉 1%;
配方二:阔叶树木屑 35%,棉籽壳 25%,玉米芯 18%,麦麸 15%,棉籽粉 5%,
石膏粉 1%,石灰粉 1%。
( 4)装袋灭菌
按上述配方配制培养料,搅拌均匀,调整含水量至 65%左右,料水比约为 1:1.3,
初始 pH7.0~ pH7.6。一般在配料后直接装袋,若木屑原料堆腐度不足时,培养料可
预先进行堆制发酵。一般堆制 10d~ 12d,期间翻堆 3 次。装料时将培养料均匀压实,
采用装袋机分装,在料袋上端套无棉体盖封口。若采用常压灭菌,在 100℃下保持 12h,
热焖过夜;若采用高压灭菌,在 0.15MPa 蒸汽压力下保持 2.5h。拌料、装袋、灭菌
要在同一天内完成。
( 5)接种操作
灭菌后的料袋置于无菌冷却室冷却至 30℃以下,即可移入接种室内进行接种。
接种人员应穿戴已清洗、消毒的衣、帽、鞋和口罩,通过风淋室洁净后进入接种室。
接种采用自动接种机进行,接种前各工作部件用 75%乙醇喷雾与擦拭消毒。接种工具
用酒精灯火焰灭菌,接种过程严格无菌操作。同一批灭菌的菌袋要一次性接完,接种
后及时将菌袋移入培养室发菌。
( 6)发菌管理长根菇菌丝适宜生长温度为 22℃~ 27℃,以 24℃~ 26℃为最适,空气相对湿度
保持在 60%~ 70%,一般经过 35d~ 45d 菌丝可长满菌袋,在上述条件下继续培养 25d~
30d,使菌丝达到生理成熟。菌丝生长阶段不需要光照,但要多通风,保持棚内二氧
化碳浓度在 0.2%以下。当菌袋表面局部出现褐色菌被和密集的白色菌丝束时,即可
进行脱袋出菇管理。
( 7)脱袋覆土
出菇菌床底部土壤厚度为 5cm~ 7cm,撒生石灰粉或用 40%二氯异氰尿酸钠可
溶性粉剂 800 倍液进行喷洒消毒。将菌包用刀尖划开,脱去塑料袋,于二氯异氰尿酸
钠消毒液中浸沾后随即取出,接种口朝下,竖放于菌床上。菌棒之间留 3cm~ 5cm 空
隙用土壤填充,再进行覆土。覆土材料可选用半沙半黏、疏松的肥沃壤土,用二氯异
氰尿酸钠和复方植物源杀虫剂等低毒无残留药物处理,以消毒防霉防虫。调土壤含水
量至 30%~ 45%, pH6.8~ pH7.2,覆土材料中生石灰加入量不超过 0.5%。菌棒第一
次覆土 2cm 后喷浇水一次,然后再补充覆土,厚度为 3.5cm~ 4cm,将畦面土层整平,
不再浇水,喷适量雾化水保持覆土湿润即可。覆土后一般经 25d~ 30d 后现蕾出菇。
( 8)出菇管理
出菇前控制棚温在 24℃~ 30℃,土温在 21℃~ 25℃,昼夜温差控制在 8℃以内。
当覆土表面有少量白色菌丝出现时,适量喷水并加大通风量,控制菇棚内空气温度
25℃~ 28℃之间,土壤温度 23℃~ 25℃,昼夜温差控制在 5℃以内,不宜过大;空气相
对湿度保持在 85%~ 90%,以促进出菇。原基分化阶段,棚内光照强度保持在 100lx~
300lx 均可,少量通风,保持棚内温度、湿度相对稳定。待菇蕾陆续形成时,初期适
度多通风,幼菇生长期逐渐减少通风,棚内二氧化碳浓度保持在 0.2%~ 0.3%。大量出菇
期,棚温保持在 25℃~ 29℃,覆土温度保持在 24℃~ 25℃,空气相对湿度保持在 85%~
95%,二氧化碳浓度控制在 0.3%以下,光照强度保持在 200lx~ 500lx。夏季高温出
菇阶段可在菇畦中定期、均匀、适量喷灌大水以降温保湿,可每隔 5d~ 6d 在菇床上
喷施 1%石灰水上清液、 40%二氯异氰尿酸钠可溶性粉剂 1000 倍液或复方植物源杀虫药物,防止长根菇发黄、染霉、枯蕾死菇、虫螨等危害。在适宜环境条件下,单株
(丛)长根菇从现蕾到子实体采收,一般需要 5d~ 7d。
3.病虫害绿色防控
( 1)绿霉、病害的防控: 选用抗霉品种,定期复壮菌种,防止菌株种性退化和栽
培菌种老化;偏低温( 22℃~ 26℃)环境条件培养菌包,在菌包后熟、脱袋覆土和
出菇管理时期避免高温养菌促菇。脱膜后菌棒和覆土材料用二氯异氰尿酸钠消毒液和
复方植物源杀菌剂等低毒无残留药物处理,预防霉菌及土传病菌侵染。如出现黏菌等
为害,在其发生区撒入适量生石灰粉,营造强碱性环境加以控制。
( 2)害虫防控: 菌蚊类以物理预防为主,菇棚门口设置缓冲网棚,通风口安装
60 目防虫纱网,在出菇棚中适量吊挂和放置粘虫板、杀虫灯、诱杀剂等,发现虫害
区域应及时隔离灭虫处理。跳虫预防可在出菇前用硫磺等低毒烟雾杀虫剂对菇房进行
熏蒸消杀,出菇管理阶段注重清洁地面及走道环境,防止积水或长时间过于潮湿。蛞
蝓等土生有害软体动物用 5%的食盐水针对性喷杀。长根菇螨虫采取避免土层高温干
燥、用石灰水上清液喷洒保湿、覆土材料喷施阿维菌素或复方植物源杀虫剂等措施处
理防控,若出菇期发生螨害,可使用诱杀剂集中灭螨。
4.采收与采后处理
优质商品菇生产应在八成熟、菌盖尚未完全展开前采收。采收前一天停止喷水,
采收时用手指捏住菌柄基部轻轻扭动并向上拨起,将根部一起拔出,集中将菌柄基部
的假根、泥土和杂质削除。菇床表面不要残留菇根和残菇、死菇,应保持棚内环境和
覆土层清洁卫生。控温菇棚层架立体覆土栽培长根菇,每个栽培周期总生物学效率可
达 70%~ 80%。按菇体形态颜色、菌盖大小厚薄、菌柄长短粗细等标准进行分级,可
鲜销,于 0℃~ 1℃冷库中预冷 6h~ 8h 后, 1℃~ 3℃冷藏可保鲜储运 4d~ 5d,也可
速冻、干制和加工制罐等。
适宜区域:本项技术适宜于山东省及我国北方地区食用菌主产区推广应用。
注意事项:1.长根菇菌包后熟时间过短或覆土后土温过低,则出菇延迟;覆土后土壤、空气湿度过低,菌料水分散失过多,菌包表面干燥,亦会延迟出菇。2.覆土培育期和出菇期勿高温闷棚和通风不良,控制覆土菌料温度不要过高,否则可造成出菇稀少、杂菌生长或菇蕾、幼菇死亡,严重降低长根菇产量和质量。3.高温季节与中低温季节覆土培育和出菇管理措施上差别较大。偏低温环境生长较慢,菇体粗壮色深,菌盖厚圆,品质较好;高温环境生长较快,菇体细弱色浅,菌盖肉薄、开伞早,柄长且硬化,品质较差。
支撑单位:单位名称: 山东省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所/山东省食用菌产业创 新团队
联系人:单位地址: 济南市工业北路 202 号邮政编码: 250100联 系 人: 万鲁长、任海霞联系电话: 13583100908电子邮箱: wanluzhang657@163.com
联系电话:
联系地址:
电子邮箱:
备注信息:山东省2020年主推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