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科创云超市官网!

高效节能菇棚食用菌周年生产技术

发布时间:2021-06-15


高效节能菇棚食用菌周年生产技术

技术领域:种植业-经济作物

技术概述:

技术要点:

1.菇房建设
选择水源方便(水质达到饮用水标准)、供电稳定、场地开阔、无污染源的地方
建棚。棚体采用钢架结构,菇棚长 30 米,宽 7 米,高 3.8 米,内部设置栽培架,床
架中间 5 层,两侧 4 层,层距 50 厘米,层宽 1.2 米。一个菇棚栽培面积约 500 平方
米。棚顶呈弧形,外加两层 HDPE 塑料,中间加 20 厘米玻璃纤维棉保温。采用标准
冷库专用保温门或 10 厘米厚彩钢结构保温门。
2.设施设备
( 1)控温、通风设施。 采用地源热泵空调集中制冷或制热,制冷量 45 千瓦/栋,
制热量 50 千瓦/栋,配备温度自动控制设备。空调末端风机风量 5000~ 6000 立方米
/小时,长 30 米聚乙烯风道送风制冷。( 2)通风设施。 每个菇房安装四个换气扇,进
二出二,排气扇每小时换气量 700 立方米。
3.管理技术要点
( 1)品种选择。 选择优质、高产、生长周期短、菇潮集中的品种。
( 2)栽培配方。 以麦草为主的高产配方:麦草53%、鸡粪45%、石膏粉1%,过
磷酸钙0.5%、石灰0.5%;以稻草为主的高产配方:稻草50%、牛粪37%、饼肥8%、
生石灰粉2%、硫酸钙2%、轻质碳酸钙1%。
( 3)建堆和翻堆。 在建堆之前,先对秸秆进行预湿,使秸秆含水量在 72%左右,
将浸湿的秸秆与粪肥混合堆成大堆,保持 2 天。两天后将各种原料混合均匀,利用翻
堆机把料堆建成宽 1.8 米,高 1.6~ 1.8 米,长度不限的长方形堆,并每隔 2~ 4 天翻堆一次,前发酵共 12~ 16 天。
( 4)隧道后发酵。 将前发酵结束的料利用铲车和抛料机均匀的输送进二次发酵隧
道,打开风机进行内循环,当室温达到接近 58℃,堆肥温度接近 58℃~ 62℃,关闭
新鲜空气,保持此温度 8~ 10 小时(注意不能使料温超过 65℃)。打开新鲜空气在 8
小时内料温降到 55℃,然后每天降低 1.5℃~ 2℃,当培养料的温度达到 48℃~ 52℃
时,保持直到氨气浓度在 10ppm~ 5ppm 以下,二次发酵结束。时间约 5~ 7 天。
( 5)上床播种。 进床前先把菇棚消毒一遍,将培养料均匀地铺在床面上,每平方
使用优质麦粒菌种 1.5~ 2 瓶( 750 毫升每瓶)。 4/5 播在培养料里,整平床面,其余
的 1/5 均匀地撒在表面,盖上薄膜,地面清理干净。保持室温在 20℃~ 25℃。
( 6)发菌管理。 把料温控制在 24℃~ 27℃,相对湿度保持在 90%左右,要根据
温度调节空调循环量;大约 14~ 20 天左右菌丝发满培养料。
( 7)覆土管理。 覆土前 10d 把草炭土与普通粘壤土按 1: 3 的比例混合,并将覆
土材料在阳光下暴晒,过筛,用石灰调节 pH 值为 7.5~ 8.0。上土前对工具进行消毒,
把土均匀地覆到床面上,厚度 4 厘米左右。上土完毕,床温维持在 24℃~ 27℃,湿
度 85%~ 90%, 4~ 7 天左右调节一次水分, 10~ 12 天菌丝长满覆土。
( 8)出菇阶段管理。 在 48 小时内将空间温度降到 18℃左右,料温 20℃左右,
相对湿度 90%~ 92%, CO2 浓度 800ppm~ 1200ppm。适时根据覆土含水量喷结菇
水,一般根据土层含水量每平方米喷水 1L~ 3L。根据外界温度和 CO2 浓度调整新鲜
空气量和循环量。保持上述环境直到菇蕾形成,出菇后把空气湿度降到 80%~ 85%。
采收结束清理床面。一般一潮菇采收 5~ 7 天,二个月共采收 5 潮菇,结束后清除废
料,准备下一轮栽培。
( 9)病虫害防控技术。 主要采用物理防控措施,每栋菇棚门口外搭建缓冲间,长
度为棚宽,宽度为 1.5 米,用 60 目尼龙防虫纱网加盖遮阳网封闭,两边留门。菇棚
门口内安装 1 台小型电子杀虫灯,菇棚内靠近照明灯吊挂 5~ 6 张黄色粘虫板。棚门
口及换气窗外缘均加封 60 目尼龙防虫纱网。

适宜区域:全国双孢菇主产区。

注意事项:出菇阶段每天需通风几小时,及时补充新鲜空气,特别是出菇高峰期,要加大通风

支撑单位:山东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

联系人:单位地址: 济南市工业北路 200 号邮政编码: 250100联 系 人: 高 霞联系电话: 13156100796电子邮箱: chuchugao@164.com

联系电话:

联系地址:

电子邮箱:

备注信息:山东省2020年主推技术

我要发布 我要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