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机插/有序机抛秧优质丰产绿色增效技术
发布时间:2021-06-15
技术领域:种植业-粮油作物
技术概述:(一)技术概述:针对传统毯苗育秧,秧小苗弱与大田早发不协调、穴苗多而不匀、群体中后期不协调,以及丰产与优质兼顾等问题。创建了以水稻机插(毯苗、钵苗)/机抛秧的“一稀两控”精准育秧技术,“三因”精确化机插以及“三早”模式化调控技术为核心的水稻机插平衡丰产栽培技术和水稻精量机抛秧栽培技术为主的水稻轻简化栽培技术体系;近年在此基础上,结合施用适应丰产优质协同栽培要求的新型控释肥或保持性肥料,以及建立了优质水稻机插侧深一次性(或一基一追)精准减量简化施肥技术模式;同时基于农业、生态防控+优先物理、生物防控+新型药剂和智能无人机(地面、空中)的药械联用精准减量药剂防控技术,综合构建了优质水稻机插/有序机抛丰产绿色增效技术。 (二)提质增效情况:与传统机插技术模式相比,机插平衡栽培技术产量提高3%-5%,每亩平均减少用工量0.5-1个,平均每亩增收120元以上,丰产优质增效效果显著。水稻精量有序机抛秧技术,可增产4%-6%,每亩平均用工量减少0.8-1.5个,平均每亩增收125元左右。该轻简化栽培技术体系可使得稻米品质提升1个等级,食味品质明显改善;农药投入减少10%以上,肥料、水分、农药利用效率分别提高10%;农田温室气体排放减少15%。
技术要点:
(一)选用优质水稻品种。选用品种为国家或地方审定的优质高产品种,并是经过国家、省级有关协会、科研单位评鉴认定具有优良食味的水稻品种。 (二)“精量均匀稀播+旱育(控水)+化控(控高促壮)”培育标准壮秧。(1)壮秧标准。毯苗:秧龄15-25天,叶龄为3.0-4.0,苗高为12-20厘米,百株地上部干重2.0-2.5克,根数≥10条/株。钵苗:秧龄25-30天,叶龄4.5-5.5叶,苗高15-20厘米,百株地上部干重8.0克以上,根数13-16条/株。机抛秧,秧龄20-25天,叶龄3.0-4.0,苗高10-20厘米,根数≥10条。(2)精量控种。毯苗育秧精量控制每盘(秧盘规格30厘米×60厘米)播种量为60-80克/盘(杂交稻)或90-110克/盘(常规稻),钵苗的播种量分别为1-3粒/孔(杂交稻)或2-4粒/孔(常规稻)。机抛秧采用专用软盘,每孔播种量为3-5粒。(3)精作秧板。秧板制作,可选用水田土,含有机质高的旱田土或山地腐殖土。秧板制作前,施足底肥,每亩施45%的复合肥(15-15-15)25-30千克。秧板规格为畦面宽1.4-1.5米,沟宽0.25-0.30米,沟深0.15-0.20米,田周围沟宽0.30米,深0.30米。板面达到“实、平、光、直”。(4)依龄精准控水旱育。秧盘土含水量在水稻播种时保持为80%左右,1叶期时保持为70%左右,2叶期时保持为65%左右,3叶期时保持为60%左右,4叶期时保持为45%左右,5叶期时保持为55%左右。(5)依叶龄化控。壮秧剂0.5千克/100千克营养土,1叶1心期,每百张盘用多效唑(15%粉剂)6克兑水喷施。 (三)“三因”精确机插。因种:大穗型杂交稻1.5-1.7万穴/亩,2棵苗/穴;中穗型或穗粒兼顾型常规稻1.7-1.9万穴/亩,3-4棵苗/穴;小穗型常规稻1.9-2.1万穴/亩,4-5棵苗/穴。因地:例如中穗型常规稻高地力、中地力、低地力适宜栽插密度分别为1.7、1.9、2.1万穴/苗。因苗:因不同秧苗素质确定栽插基本苗,超秧龄弱苗适当增加栽插基本苗。 (四)合理确定施肥量。江淮杂交中籼,每亩施用12-15千克纯氮为宜,基蘖肥:穗肥=75:25-85:15;粳稻15-18千克/亩纯氮为宜,基蘖肥:穗肥=65:35-80:20;生育中期集中施好促花肥;按当地测土配方,合理确定氮磷钾的比例。磷肥全部作基肥使用;钾肥则50%-60%作基肥,40%-50%作促花肥施用。 (五)科学管水。浅水插秧;活棵返青期,保持水层1.5-2厘米;分蘖期,水层为1.0-3.0厘米。分蘖盛期及时晒田控苗。孕穗期保持浅水层。灌浆结实期干湿交替灌溉。成熟收获前5-7天断水。 (六)“三早”模式化调控机插群体质量。早促快生促蘖:栽后长出第2、第3新叶时施用分蘖肥促分蘖,构建适宜群体。早控壮苗促穗:群体茎蘖数达到预期穗数的80%左右时,及时烤田,控制高峰苗数为适宜穗数1.3-1.5倍。早攻壮秆促粒:在倒4、倒3叶龄期施用好促花肥,配合干湿交替,促进壮秆大穗的形成,形成高光效群体结构,提高抽穗后光合物质生产能力,促进丰产优质协同。 (七)有序机抛秧。田块做到田平、泥细,寸水不露泥;秧田耕整后需沉实1-2天。采用专用软盘育秧,并采用有序抛秧机,实现水稻分行分蔸有序抛秧。 (八)利用新型缓控释肥机插侧深简化施肥。基于新型缓控释肥研发和机插侧深技术最新研究成果,精准减量简化施肥,提高肥料利用率,减少施肥次数(1-2次)。 (九)病虫害防治。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原则。农药使用应符合NY/T393的规定;坚持智能无人机(地面、空中)的药械联用精准减量药剂防控。
适宜区域:安徽江淮及沿江平原水稻生产区。
注意事项:在选用优质水稻品种的基础上,掌握“均匀稀播-旱育-化控”技术,培育壮秧。通过“三因”优化水稻群体起点,促进个群体生育协调。通过“三早”模式化调控,实现前中后期生育协调和产量品质的协同提升。 有序抛秧,秧盘需采用专用软盘,每亩需50张秧盘;抛秧机作业时需要,须保持平稳,切记勿忽快忽慢,保证送秧量均匀。抛秧时需要严格保证秧苗钵土含水率为40%-60%,以手指挤压不散碎为宜。 机抛秧秧田水深严格控制在1-2厘米,以不露泥为宜,避免过深造成的飘秧现象。机械操作时,应选择无风或者微风天气下进行,避免在大风条件下进行。 采用机插侧深施肥,肥料种类、机械配合度要符合作业要求。调试施肥量要精准均匀。不能漏排或重排。 适时收获,可选用籽粒含水量24%左右为标准,也可根据籼稻90%左右的籽粒颖壳变黄,粳稻95%左右的籽粒颖壳变黄时,进行水稻收获。 稻谷含水量控制在安全储藏标准水份15%左右。
支撑单位:(一)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二)安徽省农业机械技术推广总站(三)天长市现代农业产业园管理服务中心
联系人:(一)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 联系地址:安徽省合肥市农科南路40号 邮政编码:230031 联 系 人:涂德宝 联系电话:18856494720 电子信箱:tudebao@aaas.org.cn (二)安徽省农业机械技术推广总站 联系地址:安徽省合肥市包河区洞庭湖路3355号安徽农业大厦 邮政编码:230031 联 系 人:何超波 联系电话:13856086416 电子信箱:ahhechaobo@sina.com (三)天长市现代农业产业园管理服务中心 联系地址:天长市新河北路53号 邮政编码:239300 联 系 人:孙如银 联系电话:13721005984 电子信箱:tcskjzx@163.com
联系电话:
联系地址:
电子邮箱:
备注信息:安徽省2021年主推技术